雞產軟蛋,怎麼辦?
蛋雞的養殖中,有時我們會發現蛋雞產下的雞蛋殼薄,很容易就破損,或者是軟趴趴的雞蛋,這些雞蛋給蛋雞養殖效益帶來一定的影響,那麼哪些原因會引起蛋雞產薄殼蛋或軟蛋?蛋雞產軟蛋怎麼辦才好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蛋雞產軟蛋的原因
一、飼料因素
1、缺鈣:產蛋雞需要大量的鈣來形成蛋殼,日糧中缺鈣會產薄殼蛋或軟蛋。1只雞每天採食50~70克飼料,雞對飼料中鈣的利用率僅60%,單靠飼料中的鈣是不夠的。所以在雞配合飼料中可以新增貝殼粉以補充不足。
2、缺磷:磷對雞的骨骼、蛋殼和體細胞的形成,以及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鈣的利用有重要作用。尤其母雞需要更多磷,因為蛋黃中含有較多的磷。雞日糧中磷的需要量為0.6%,其中有效磷應含0.5%。所以飼料中需加骨粉或磷酸鈣,以補充鈣磷不足。
3、鈣磷比例不當:不論是鈣多磷少或是磷多鈣少,對雞的健康、生長和產蛋及蛋殼質量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一般日糧中鈣、磷比例應以6~8:1為宜。如二者比例不當,將導致產薄殼或軟殼蛋。
4、缺乏維生素D:即使日糧中鈣磷充足,也會使鈣、磷吸收和代謝作用產生障礙,導致蛋小、畸形、殼薄和軟殼,產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等。生產中一般在日糧中新增維生素D3。用優質魚肝油作為維生素D的補充劑和維生素D缺乏症治療藥物,可獲得滿意效果。
二、管理因素
1、雞舍溫度:溫度過高或過,都會影響蛋殼質量。氣溫高於32℃時,雞體散熱困難,食慾下降,採食量減少;長期高溫會破壞雞體的營養平衡,引起代謝改變,使雞的甲狀腺機能下降,導致雞體內鈣量不足,易產薄殼或軟殼蛋。氣溫低於一12℃時,雞採食量會減少,蛋殼也會變薄。因此,夏季應通風降溫,冬季要防寒保暖,使雞舍內溫度保持在15~25℃之間,並根據季節調整產蛋雞日糧中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的濃度,來提高產蛋率和蛋殼質量。
2、通風不良:雞舍通風不良,造成氨氣濃度過高,則引起呼吸性氨中毒,使雞體內失去較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形成碳酸鈣的碳酸根離子不足,影響對鈣的吸收,從而引起產薄殼蛋。所以,雞舍內要通風換氣,及時清理糞便,防止氨氣濃度過高。
三、生理性因素
1、遺傳因素:不同品種的雞,蛋殼質量不同,如土種雞蛋殼較厚,外來品種雞蛋殼較薄,易破。所以,可用選種手段提高品種的蛋殼厚度,減少破蛋率。
2、產蛋時間:一般雞場上午8時左右飼餵,白天血鈣濃度高,蛋雞在產蛋過程中鈣的分泌量充足,所以一般下午產的蛋殼較厚。而上午10時前產的蛋通常是在夜間形成的,夜間母雞多處於休息狀態,採食量很少,血鈣濃度較低,所以上午產的蛋一般蛋殼較薄。
3、連續產蛋:母雞在較長時間內連續產蛋,易導致生理機能衰退,常使蛋殼變薄或產軟殼蛋。所以,提高飼料質量,增加動物蛋白質飼料,加強飼養管理,促使蛋雞儘快恢復生理機能,才能確保雞群正常產蛋。
4、甲狀腺機能失調:雞體內甲狀腺機能失調,會嚴重影響鈣的吸收利用,從而產薄殼蛋或軟殼蛋。喂3~5天甲狀腺素片能很快使蛋殼變硬。
5、換羽:母雞換羽期間生理變化較大,也會使蛋殼變薄,破蛋增加。因此在換羽期要用整粒大麥供雞自由採食3~5天,可加速人工換羽,很快恢復產蛋並提高蛋殼質量。
6、年齡影響:一般較老的母雞生的蛋較大,但蛋殼相應較薄。因此,一般蛋雞餵養2年為宜。
蛋雞產軟蛋怎麼辦?
蛋雞在112日齡開始進入預產期,過3周開始進入產蛋期,再過6周後達到高產期。有些養殖戶不太留意預產期,預產期直接飼餵產蛋期的飼料,這麼做合理嗎?這麼做是不準確的,預產期,甚至到產蛋初期,這段時間,是身體生長和性器官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定要留意營養的合理搭配,削減產蛋應激和早期產蛋委靡徵的發生,保障進入產蛋期的蛋雞能正常高效產蛋。
預產期飼料搭配:預產期是蛋雞身體生長、性器官發育完美和骨質鈣沉積的重要時期,在進入預產期後應適當增加飼料卵白質、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含量,卵白質佔17%,鈣佔2%,可讓雞多采食野草來增補維生素,為後續產蛋做好鋪墊。增加卵白質可新增魚粉、骨粉、豆餅的等卵白質含量高的飼料,留意要質量好,卵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因為卵白質攝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蛋雞產蛋的多少,所以一定不要心疼錢,心疼錢,就是和賺錢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