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率無高峰、下軟蛋,一線服務專家為您解讀
近年,部分地區的蛋雞戶反饋:IBV感染商品蛋雞,導致生殖系統發育不良,蛋殼質量變差,無產蛋高峰。來自蛋雞養殖一線的服務專家,為養殖朋友介紹如何科學認識和防控傳染性支氣管炎。
一、發病特點
1、多地區、大範圍、多品種蛋雞出現;
2、產蛋率高低不等,從65%-90%均有不同程度出現發病;
3、大部分雞場產蛋無高峰,蛋殼質量不好。軟殼蛋比例較高,從2%-10%不等;
4、有一定季節性特點,秋冬季節上雛更易出現該病。
二、剖檢變化
主要表現輸卵管發育異常,存在輸卵管囊腫和發育不良的現象,部分病雞輸卵管子宮部有米粒樣鈣化。
發病雞產軟殼蛋,只有4-5個正常成熟卵泡,輸卵管長度正常,主要為子宮部出現病變:以子宮部水腫、充血、點狀出血、瀰漫性出血、子宮組織黏膜下少量或大量白色鈣化顆粒沉積,疑似輸卵管子宮部結節,部分為褐色甚至黑色顆粒物,部分結節形狀呈圓狀或梨狀或不規則柱狀。

三、病因調查分析
根據發病情況、剖檢變化、免疫情況結合病原檢測、抗體監測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雞群無產蛋高峰和蛋殼質量差是由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感染日齡可能在育雛早期4周齡內甚至2周齡以內或輸卵管開始發育期間感染;
2、傳支的免疫存在漏洞:一是免疫的傳支疫苗與流行毒株不匹配;二是免疫時機把握有誤差;
3、育雛期受涼是導致雞群發病的主要誘因(1-3月份早晚溫差大,雞群易受涼)。
四、病因分析
1、營養代謝
產軟皮蛋可能是飼料營養中鈣磷不足。但大面積大範圍雞場出現這種現象,可能不是簡單的飼料中鈣磷不足問題。部分用全價飼料者亦有發病,部分客戶單獨更改飼料亦未見好轉。
2、相應組織臟器損傷
蛋殼的形成是非常複雜的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涉及到除了鈣磷攝入量不足以外的影響其吸收代謝轉運重吸收等多臟器均需健康才能穩定保障生產的過程。故而其中一環出現問題也可能導致該疾病的發生,如雞群肝臟出現肝病時由於肝功能的改變,影響鈣磷的吸收與代謝,嚴重時可導致骨疾病甚至影響動員血鈣而影響蛋殼形成。
腸道尤其是小腸上段是鈣磷吸收的主要部位,腸道的正常是保證鈣磷吸收極為重要的一環。腸道疾病以及病理性損傷均可能導致鈣磷雖攝入量正常但吸收不夠,必然影響蛋殼形成。
腎臟是鈣磷代謝重吸收的主要場所,腎臟受損亦可能導致鈣磷代謝異常從而導致蛋殼異常形成或不能形成。
最主要的還是輸卵管子宮部尤其是蛋殼腺是參與蛋殼形成最直接的部位,而從臨診判斷亦為主要病變部位,蛋殼腺受損或者蛋殼腺發育不成熟,出現無殼雞蛋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3、病原學分析
部分檢測到減蛋下降綜合徵EDS、雞滑液囊支原體MS、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V等病原,禽流感、新城疫等病原檢出也較少,部分檢測到大腸桿菌、鼻炎等細菌性疾病,並未發現盛傳較多的前殖吸蟲等寄生蟲類相應病原。
4、雞前殖吸蟲
最常出現的是巨睪前殖吸蟲。但該吸蟲,有一個複雜的間接生命週期。它有兩個中間宿主:淡水螺和蜻蜓。雞隻有食用帶有囊蚴的蜻蜓幼蟲或成蟲才會感染。
五、防控方案
建議除3周前需重點防控傳支病毒以外,其他日齡階段也最好不留空白期;60日齡以前以及60日齡至開產前,甚至在產雞群,均應相應加強傳支的防控。
從防疫程式上,建議多次次新支活疫苗配合傳支相應滅活疫苗進行防控。
除了更科學的免疫需加強重視外,雞場生物安全程度、空舍以及日常消毒情況、管理落實等也不能忽視。此外,儘量減少對雞群的各方面應激,控制黴菌毒素,避免多病原混合感染或者繼發感染出現等。
一旦確診發生此類情況,及時止損,挑出不產蛋雞予以淘汰是唯一方法。
最後,希望所有蛋雞養殖朋友經過科學防控都不會發生此類情況,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來源:智慧蛋雞,作者:陳亞良 年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