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大腸桿菌病的診斷和治療
最近幾個月,隨著雞苗價格的攀升,許多孵化場為了追求效益,使雞苗質量下降,導致雛雞早期疾病多發,飼養前期弱雛淘汰率平均高達5%,給養殖戶造成了不小的損失。特別是早期的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病,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一診療過程
養殖戶王某和張某分別飼養7000和8000只雞,從進雞苗當天就死亡50只,開始以為是弱雛,經過2~3天就會淘汰乾淨,但是傷亡率逐漸增加,到第七天死亡率達到7%-8%,當時經過剖檢發現,雞群弱小,但是同時存在明顯的大腸桿菌感染,個別大個雞群開始出現包心包肝的症狀。通過藥敏實驗選擇治療藥物普杆仙(阿莫西林成分),同時7天做油苗時配合瑞普公司倍諾林(頭孢喹肟注射液),用藥三天後回訪,傷亡率明顯降低。
二診治體會
雛雞的大腸桿菌病是一種常見、多發病。因為它是條件性致病菌,它在雞體內常年存在,只有在某些應激下,才會發病,所以雛雞發病是多種條件因素誘發而引起。通常生產中都依賴藥物來控制本病,但由於微生物的耐藥性,生產上使用藥物的劑量越來越大,不但損傷雛雞健康,影響機體免疫功能,而且藥害、藥殘危及生態。因此,對大腸桿菌病的防治應該是綜合性的。
首先是從源頭上控制大腸桿菌對雞的汙染,這要通過淨化種源減少種雞對種蛋的汙染,並做好孵化種蛋、孵箱和雞舍消毒,減少環境中的大腸桿菌對種蛋和出殼雛雞的侵襲。
二是注意雛雞的飼養管理,防止應激誘發大腸桿菌病的發生,如雛雞的運輸和雞舍的保溫,防止雛雞受低溫誘發腹瀉;雛雞從出殼到進雞舍一般超過48小時,應儘早讓雛雞開水和開料。
三是要及時做好雞的疫菌苗的免疫,提高機體的抗病力。
四是可以用藥物或微生物製劑抑制雞腸道內的大腸桿菌數量,提高腸道有益微生物群,控制大腸桿菌病,如用普杆仙等藥物可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用益佰樂等微生物藥物可抑制大腸桿菌,提高腸道內有益菌數,調整腸道菌群比,減少大腸桿菌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