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葡萄球菌關節炎診治
雞葡萄球菌關節炎又名傳染性關節炎、籠養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傳染病,也是一種頑固性、環境條件性疾病,該菌鏡檢呈革蘭氏陽性,其致病力較強。任何日齡的雞甚至雞胚都可感染,可引起雞胚大批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特別是在黴雨季節、潮溼和氣候多變的季節多發。
一 發病情況
某養雞場於2009年3月下旬從鄰縣購進農大三號褐殼蛋雞5000只,當育雛至40日齡後,分別於5月下旬飼養於兩個約100㎡的育成舍,因其中一個新增加的育成舍其柵架所用毛竹片在製作時,竹片稜角打磨馬虎、十分粗糙。剛上架不足一星期,由於柵架的粗糙面與雞腿唧和胸骨磨擦先後發病,並前後死亡20多隻。
二 臨床症狀
急性病雞精神萎靡,食慾減退或廢絕,發熱、下痢。病雞結膜發炎,一側或兩側關節上方腫大,約為正常的1倍到2倍,跗、肘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關節腔內積液、積膿,胸骨龍骨上有漿液性滑膜炎。病程2到6天,多為敗血性經過;慢性者蹲伏不動,關節忡大,翅、尾、頭、肉髯、背、腿等不同部位可見出血、炎性壞死。呻脹部羽毛容易脫落,個別雞出現趾瘤、唧墊,關節畸形,跛行,蹲伏,行走不便,難以跳上棲架或接近料槽、飲水器,逐漸消瘦衰竭而死亡。
三 剖檢變化
對送檢的8只病死雞病變部位進行剖檢,大多肌肉柔軟如棉絮,失去彈性,用針穿刺腫大部位,有大量血樣滲出液流出;切開腫塊,切面上可見大量針尖大至芝麻大的白點,容易脫落,患病關節腫大,滑膜肥厚、充血或出血,關節腔內有黃色漿液纖維素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病程較長的,雞肝臟表面可見灰色壞死點。
四 實驗室診斷
細菌檢查:無菌做旰、睥塗片,革蘭色染色,鏡檢,見有少量單在、成雙或短鏈的革蘭氏陽性球菌。細菌分離及培養:無菌取病雞的病變部肌肉以劃線法接種於普通培養基。37攝氏度,24小時後,培養基上長出圓形、溼潤、不透明、稍隆起、邊緣整齊、邊面光滑的菌落,初為乳白色,置室溫下過夜,菌落由乳白色轉變為淡黃色。刮取單個菌落,塗片,染色,鏡檢,細菌為陽性球菌,且呈葡萄狀排列。
五 防治
淘汰病重雞並進行無害化處理,將病雞傷口每天用碘酊棉球擦洗病變處一次,同時中午用O.5%聚維酮碘帶雞噴霧消毒。間隔一天,消毒一次;加強通風換氣。
10%的氨卞青黴素鈉可溶性粉40克/袋兌水60~70kg或拌料30~40kg連用3~5天。對於病重雞可同時嘰注1~2國際單位慶大黴素/千克體重,每日2次,連用3~4天。同時,在飲水中可新增電解多維,以增加抵抗力和治療效果。3天后,雞群不再發病,4天后,死亡停止,繼續用藥2天,雞群恢復正常。
六 分析與思考
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同時也是體表及粘膜的常在菌,往往通過損傷的面板或粘膜侵入機體而引起發病,而本起雞群發病,是在育成上架時,因柵架架體材料稜角尖銳,不夠光滑,造成部分雞群腿腳創傷所致。
由於關節的特殊解剖生理,血液中的抗菌藥物很難達到病變部位,且金黃色葡萄球菌極易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所以治療時,一是力求做到越早越好;二是最好要用新葯(即近幾年本場未用過的藥物)方可取得較好的效果,而做藥敏試驗有時又要延誤治療時間,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檢查用藥記錄和調查用藥史。調查得知,該場近兩年來,所用抗菌素大多以喹諾酮類藥物為主,所以,我們採取了在淘汰病重雞的同時,用氦卞青黴素和慶大黴素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