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防治雞群感染念珠菌和葡萄球菌病的效果觀察
雞念珠菌病又名雷菌性炎,俗稱「鵝口瘡」、「禽白喉」,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雞消化道傳染病,其特徵是嗉囊和腺胃出現白色增厚區,肌胃糜爛,洩殖腔發炎。雞葡萄球菌病,又名葡萄球菌敗血症,葡萄球菌關節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或慢性非接觸性疾病。其主要特徵是:幼雞多呈急性型,表現關節炎或趾瘤。這兩種病均為環境性條件性疾病,飼養管理不佳、衛生不良、飼料配合不當及天氣溼熱等,均是誘發這兩種病的重要因素。在雞群中,這兩種病有單獨發生,也有混合感染,常引起大批死亡,危害養雞業的發展。近年來,筆者在臨疹中,發現多起雞念珠菌病和雞葡萄球菌病,在解除各種不利環境因素的同時,採用藥物進行防治,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防治藥物
恩諾沙星注射液、黃芪多糖注射液、芪黃素,主要成分為黃芪多糖,利諾,其他藥物和制菌黴素、硫酸銅等。
二、防治方法
在臨床上,一旦發現雞群中有上述的一種或兩種病症狀,在改善飼養管理,全面進行消毒,防止疾病繼發感染的同時,立即把全群雞趕進屋內,根據病情的不同表現、選擇上述藥物肌肉注射、拌料和飲水,全群防治。
三、判定標準
從採取綜合防制的當天開始,連續十天,每天分別於早、中、晚詳細觀察雞隻的臨床症狀,特別是尚未表現臨床症狀的假定健康雞是否出現臨床症狀。根據肉眼觀察結果判定為防治有效和無效。
有效:用藥後的10天,已呈現臨床症狀的病雞症狀基本消失,吃料、飲水基本恢復正常,或者是原來同群的假定健康雞沒有出現類似的症狀,或者是停止防治後10天,不管是原來呈現臨床症狀還是尚未出現臨床症狀的雞,都沒有再發生類似的臨床症狀者,判為有效。
無效:用藥後10天,已出現臨床症狀的患雞仍有類似明顯臨床症狀,甚至死亡者,或停藥後10天內又復發,或原來未有臨床症狀的假定健康雞出現類似的臨床症狀者,判為無效。
四、防治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4月-2012年6月,我們以恩諾沙星、黃芪多糖為主防治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雞念球菌病4940羽,有效4676羽,有效率94.2%(4676/4860羽)。
五、典型病例防治
病例1:廣西賀州市八步區三加村某小型雞場,共飼養3-4周齡、已按免疫程式接種了雞新城疫、雞馬立克氏病、雞法氏囊病等等疫苗的8 7 6羽幼雞發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囊積食、觸控鬆軟,張口聞有酸臭味,重病者喉嚨和顎裂有黃白色結痂樣物附著,容易亂落,痙攣,呼吸急促,下痢。病死雞剖析發現食道下段粘膜有斑點,嗉囊增厚,表面有灰白色條紋狀滲出物,肌胃腫脹,內有慄粒大至綠色豆大的潰瘍,腎稍腫大、蒼白。初診為念球菌病。
藥物防治:筆者臨診前,場主曾用青黴素、阿莫西林、磺胺類藥治療,效果不佳,死雞一天比一天增加。初診為念球菌病後,立即在飼料中按說明書加入制黴菌素,讓其自由採食,不能自食的可用麵粉拌藥製成丸填喂,1天2次,連用5-6天;給患雞群飲服1:2000硫酸銅溶液;不能自飲的可用細膠管插入食道,每隻雞一次灌服1-2ml每天2次,連續3-4天。同時按雞每公斤體重分別1次肌肉注射2.5%恩諾沙星注射液0.2ml,黃芪多糖注射液0.1ml每天各1次,連續4-5天。
防治結果:通過採用以上防治措施,2天后病情有所好轉,死亡減少,5天后停止死亡。10天左右基本恢復正常。防治存活活雞600羽,有效638羽,有效率96.7%(638/660)。
病例2:2011年6月,廣西賀州沙田鄉某雞戶的670羽,70-80日齡的雞中有部分精神萎靡,不愛走動,常呆立一次或蹲伏,縮頸,雙眼半閉半開,兩翅下垂到地,羽毛蓬鬆,飲水吃料減退或廢絕;有部分雞的胸、腹部,大腿浮腫,瀦留數量不等的血樣滲出液,外觀呈紫色或紫黑色,有時自然破潰,流出茶色或紫紅色液體,周圍羽毛被玷汙。有的病雞在翅膀背側及腹面、翅尖、尾、眼臉及腿等部位的面板上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炎症及壞死,區域性乾燥結痂,暗紫色;有少數病雞發生關節灸}生腫脹,趾瘤,腳底腫大,跛行。病理剖檢,肝臟腫大,淡紫紅色,有花紋樣變化,表面有數
量不等的白色壞死點;脾臟腫大,呈紫紅色,有白壞死點;腹腔脂肪,肌胃漿膜等處,見有紫紅色水腫及出血,關節囊內有漿性纖維素滲出物。初診為雞葡萄球菌病。
藥物防治:將雞群尚存活的636羽雞全部投藥。按每公斤體重逐羽分別肌肉注射2.5%恩諾沙星注射液0.15-O.2毫升和黃芪多糖注射液。0.1-0.15毫升,每天各1次.連續3天。從停用針劑的當天開始在每100公斤飼料中新增利諾200克,在每100升飲用水中新增芪黃素20克,再連續4天。
防治結果:用針劑後的第2天,患雞精神好轉,食慾有所增加,停用針劑的當天,雞群基本恢復正常;連續用粉劑後第4天,雞群完全康復。防治尚存活雞636羽,有效602羽,有效率94.5%(602/636)。
病例3:2011年5月間,廣西賀州市平桂管理區某小型雞場的868羽45-50日齡的雞中有部分食料、飲水減少或廢絕、羽毛粗亂,精神萎頓,不願走動,常呆立一處或蹲伏,嗜睡,兩翅下垂;有的病雞呼吸急促,張口呼吸,常出現下痢,有的糞便呈灰白色或黃綠色;有的病雞嗉囊積食,膨大,觸之鬆軟;張開口腔,有的聞到酸臭味,常見口腔,喉頭,顎裂有黃白色假膜,容易刮落;部分病雞的胸部和腹部的毛呈整塊脫落,面板上有綠豆粒大的暗紅色或藍綠色血皰;部分病雞的翅關節、跗關節、趾關節發生膿皰、跛行,以及一側或兩側的上下眼臉腫脹、發紅,使雙眼不能睜開或僅有一條縫,並有膿性分泌物粘連;冠萎縮,並有小片壞死灶;急性病雞1-2天內死亡慢性的生長髮育不良,逐漸消瘦;個別雞臨死前出現神經症狀。剖檢10羽病死雞,共同的特點為外觀屍體極度消瘦。部分病死雞口、鼻腔中積有粘液性滲出物,口腔、喉頭食道粘膜有黃白色乾酪樣假膜。嗉囊內充滿酸臭味的糊狀物;嗉囊彈性降低、粘膜表面有白色或黃色乾酪樣偽膜,有的呈點狀,有的連成一片,表面附有卡他性或壞死性滲出物;有的小腸、盲腸氣腫;有的腎臟有膿皰,有的肺支氣管擴張,呈透明的條紋狀,肺背側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點;有的心包發炎,積液,呈黃紅色半透明液;心冠溝脂肪及心外膜有出血點;肝臟腫大,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脾臟壞死如同凝血塊;法氏囊內有乾酪樣物;關節腫大,關節囊、滑膜囊增厚,出血,囊內有纖維紊h生樣滲出物,有的形成乾酪樣物。初診為雞念珠菌病與葡萄球菌病混合感染。初診前死雞210羽。
防治措施:改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換掉墊料,疏散雞群,降低飼養密度,保持雞舍溫度恆定,通風良好,徹底清除雞的糞便。減少環境中的含菌量,並用3%的過氧乙酸進行舍內帶雞徹底消毒,舍外環境用3%的熱火鹼噴灑消毒。每天各消毒一次,連續4天。
全群雞投藥。雞尚存活的658羽雞,按每公斤體重逐羽分別肌肉注射2.5%恩諾沙星注射液0.15-0.2毫升,黃芪多糖注射液0.1-0.15毫升,每天各一次,連續4天;同時在飼料中按說明書說的劑量加入制黴菌素,用1:2000硫酸銅溶液飲水,也連續4天。從停用上述4種藥物的第二天上午開始,分別在每100升飲用水中加入芪黃素20克,再連續4天。
防治結果:通過採用上述藥物防治尚存活的病雞和假定健康雞658羽,有效626羽,有效率95.1%(626/658)。
六、小結
從以上防治結果可知道,以恩諾沙星、黃芪多糖為主防治雞念珠菌病、雞葡萄球菌病,無論是典型病例,還是在不同雞場、不同農戶推廣應用,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說明上述防治方法對目前防治雞念珠菌病、雞葡萄球菌病不論是單獨發生還是混合感染,都是較理想的藥物。
念珠菌病和葡萄球菌病都是條件性疾病。感染這兩種病的細菌都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特別存在於動物的體表或體內。飼養管理不善,室內通風不良或潮溼,雞群擁擠,密度大,給細菌的大量繁殖製造了條件,都是引發雞群爆發疾病的重要誘因。因此,如能解除上述誘因,可以減少或控制這兩種病的發生。
對念珠菌病和葡萄球菌病,通過臨床症狀和解剖變化等可作出初步診斷,但很多動物疾病的表現都有相似之處,容易發生誤診;延誤治療時機。因此,當雞群發生疫情時,有條件的最好要進行實驗室檢查,以利確診;無條件的,要認真、細心的觀察、分析,以「相似」中找出不同之處,儘量縮短「肉眼觀察」與「實驗室檢查」的差距,不要「一錘定音」,更不要盲目用藥,以免造成不該有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