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大腸桿菌病的病理變化與防治
2012年10月份,、某養雞戶周某飼養的商品蛋雞4500只,於185日齡發病,第一天出現輕微的呼吸道症狀,第二天減食減水,第三天大群精神較差,而後出現以典型的大腸桿菌病變。
一 臨床症狀
發病雞群最初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或無任何症狀,隨後出現呼嚕、羅音、咳嗽、打噴嚏、甩頭等明顯的、輕重不一的呼吸道症狀,精神沉鬱、發呆、體溫高、蹲伏於籠內,頭頸抵雞籠孔內或抵在籠底,逐步出現呼吸困難及張口喘息現象。雞冠肉髯發紫、冠倒伏,嚴重者冠髯發紺,呈暗紫色。少部分雞頭、臉下頜部腫脹,個別見頸部腫脹。病雞採食量開始下降,約減少60%~85%,出現嚴重腹瀉、拉稀症狀,排出綠色、白色、土黃色或綠黃色的水樣糞便,肛周粘咐稀糞。嚴重者食慾廢絕,飲水量減少,雞很快消瘦,腿部面板乾燥。有些雞在採食時或夜間發出尖聲怪叫,病雞倒提時從口中流出腥臭黏液。雞糞便上覆有許多蛋黃液,在3~5天內可由90%以上的產蛋率降至40%,甚至停產。發病的第2天或第3天開始出現零星死亡。
二 病理變化
病死雞羽毛鬆亂,雞冠色淡或發紫,冠緣多見發紺。喉頭瘀血或有散在密集的點狀出血;氣管內有黏液,氣管黏膜區域性有密集的點狀出血或整個氣管充血。胸、腿部肌肉見有斑狀或條紋狀出血,腹部脂肪表面及切面多有散在或密集的出血點。
肝臟輕微腫脹並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膽汁呈草綠色。心臟有纖維素眭偽膜附著;脾腫脹,呈淡灰色或紫紅色,表面有出血點;腎臟腫脹呈深紫色,表面有出血點;卵巢壞死、萎縮,卵泡變形,完整的卵泡表面則見瘀血或有大面積出血斑,腹腔內有糊狀蛋黃液,有的因蛋黃凝固及繼發感染而形成卵黃性腹膜炎。
輸卵管水腫、壁厚,內有多量灰黃色黏液,有的輸卵管內有蛋清樣物存留,有的輸卵管內留有薄殼蛋或完整的卵黃;有的見腸繫膜水腫瘀血,十二指腸黏膜水腫、出血,其它腸段黏膜充血或出血,腸內容物呈黃色或灰白色,腸黏膜脫落,直腸及洩殖腔黏膜呈現條紋狀或點狀出血;肓腸扁桃體腫脹、出血;怖水腫、瘀血或出血。
三 實驗室診斷
1 病料塗片鏡檢
無菌採取心、肝、脾組織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均見到大量革蘭氏染色陰性、兩端稍顯濃染、單個散在的短小桿菌。
2 細菌分離
無菌操作取病死雞的肝、睥、氣囊滲出物接種於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經37℃、24小時培養後長出半透明的紅色菌落。挑取菌落做塗片染色後鏡檢,可見到革蘭氏陰性、兩端鈍圓的/小桿菌。
3 藥敏試驗
採用藥敏紙片進行藥敏試驗;結果對頭孢噻呋、丁胺卡那高度敏感,對氟哌酸、新黴素、恩諾沙星中度敏感;對土黴素、強力黴素、紅黴素不敏感。
4 新城疫抗體測定
對16份血清同時進行新城疫抗體測定,採用微量血凝抑制試驗法,結果血清效價在4log2~7log2的血清比例佔87.5%。
四 防治
全群雞不論發病與否全部使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擾素(8000活性單位/只)和頭孢畜健(3mg/kg)肌注。隔24小時再重複使用一次。注意勤換針尖。
同時對全群雞全部使用強力粵威龍(黃苓、魚幄草、板藍根等)每千克體重用3g飲水,鴨漿磺(白頭翁、黃連、黃柏等)250g/袋,每袋兌水150 kg強補復B粉(VB1、VB2,VB6、VB12等)100g/袋兌水50kg,連續使用5天進行治療。
其它措施:①注意通風換氣,雞舍溫度、溼度適宜,增強機體的抵抗力;②及時清理雞糞,進行帶雞消毒,每日一次,連續消毒一週,對食槽、水槽、接觸病雞的人員、汙染的場地等嚴格消毒,病死雞深埋處理;③儘量減少各種刺激引起的應激。
經採取以上措施,從第6天開始,發病數開始減少,第8天后,除個別體質較弱的雞死亡外,沒有出現新的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