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抗大趨勢下,如何防治大腸桿菌病?
隨著夏季的到來,雞群的大腸桿菌疾病明顯的增多,不管是蛋雞還是肉雞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更是影響養殖的經濟效益。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免雞群發病就要從大腸桿菌的特性和致病特點分析,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病原: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埃希氏菌)引起,本菌的血清型較多,所以用疫苗來進行預防是非常困難的,也不現實。引起的病型有可致胚胎或幼雛死亡、敗血症、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腹膜炎、腸炎、輸卵管炎、肉芽腫、眼炎等,單獨發病較少往往呈爆發式,在發病過程中往往兩種甚至是多種症狀同時出現,經常和支原體混合感染,或和病毒性疾病混感,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往往在最後關頭給養殖帶來嚴重的損失和危害。
發病特點:大腸桿菌對於雞群腸道來說是一種常在菌,在平時雞群健康時不會對雞群造成危害,一旦雞群受到外因影響(如應激、或疾病時)體質下降時這些常在菌就會在腸道迅速繁殖,成為高致病菌引發雞群發病,從而表現一系列的全身症狀。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其以夏季最為嚴重,因為高溫、高溼的環境更適合大腸桿菌繁殖。所以首先要改善雞舍的環境,保證良好的通風是關鍵。
發病型別:臍炎;雛雞發病一般都表現為臍炎,嚴重者會出現心包炎和肝周炎,腹膜炎(沒有吸收的卵黃腐敗變質所致)
心包炎、肝周炎:這兩種病變往往會同時出現,任何日齡的雞群都能發病,而且多呈急性經過,死亡率高。
輸卵管炎和卵黃性腹膜炎:產蛋雞群發病較多,往往和病毒性疾病混感或有病毒性疾病繼發感染而發病。
腸炎:任何日齡雞群都可發病,主要以拉稀、瀉痢為主,和飼養環境和飼料品質密切相關。
氣囊炎:往往和腹膜炎和心包炎、肝周炎同時發生,抑或是呼吸道或病毒性疾病久治不愈造成雞群體質下降而發病。
眼炎和肉芽腫:這兩種型別不經常見,呈個別發病或是慢性感染的過程。
治療與預防:要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可通過藥敏試驗的方式確定敏感藥物,為了避免耐藥性的產生和保證治療效果可通過中西結合的方式,中醫認為大腸桿菌病屬於溼熱病,顧名思義是由於是溼邪和熱邪侵害機體所致,所以在治療中配合清熱燥溼或燥溼止痢的藥物或方劑對疾病的治療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