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得了雞白痢怎麼治
治療方案:
1、用強力黴素混料,每公斤飼料中加強力黴素100-200毫克,連用3-5天。
2、用環丙沙星混料或飲水,每公斤飼料或飲水中新增25-50毫克,連用3-5天。
雞白痢是又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常見的雞傳染病,其主要特徵為患病雛雞排白色糊狀稀便。
流行特點:雞白痢主要發病於雞,雛雞的易感性明顯高於成年雞,急性白痢要發生於雛雞3周齡以前,可造成大批死亡,病程有時可延續到3周齡以後,當飼養管理條件差,雛雞擁擠,環境衛生不好,溫度過低,通風不良,飼料品質差,以及有其他疫病感染時,都可成為促進雞白痢或增加死亡率的因素。
雞白痢的主要傳染源是病雞和帶菌雞,感染途徑主要是消化道,既可水平感染又可垂直感染。病雞排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汙染了飼料、墊料和飲水及用具之後,雛雞接觸到這些汙染物之後即被感染。通過斷喙和性別鑑定等方面也能傳播本病。 症狀:帶菌種蛋孵出的雛雞出殼後不久可見虛弱昏睡,進而陸續死亡,一般在3-7日齡發病量逐漸增加,10日齡左右達死亡高峰。出殼後感染的雛雞多在幾天後出現症狀,2-3周齡病雛和死雛達到高峰。病雛精神萎靡,離群呆立,閉目打盹,縮頸低頭,兩翅下垂,身軀變短,後軀下墜,怕冷,靠近熱源或擠堆,時而尖叫;多數病雛呼吸困難而急促,其後腹部快速地一收一縮即是呼吸困難的表現。一部分病雛腹瀉,排出白色漿糊狀糞便,肛門周圍的絨毛常被糞便汙染並和糞便黏在一起,乾結後封住肛門,病雛由於排糞困難和肛門周圍炎症引起疼痛,所以排糞時常發出「唧-唧」的痛苦尖叫聲。3周齡以後發病的一般很少死亡。但今年來青年雞成批發病、死亡亦不少見,耐過雞生長髮育不良並長期帶菌,成年後產的蛋也帶菌,若留作種蛋可造成垂直傳染。 成年雞感染後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只表現產蛋減少,孵化率降低,死胚數增多。
有時,成年雞過去從未感染過白痢病菌而驟然嚴重感染,或者本來隱性感染而飼養條件嚴重變劣,也能引起急性敗血性白痢病。病雞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廢絕,低頭縮頸,半閉目呈睡眠狀,羽毛鬆亂無光澤,迅速消瘦,雞冠萎縮蒼白,有時暗青色、暗棕色稀便,產蛋明顯減少或停止,少數病雞死亡。
預防措施:
1、種蛋群要定期進行白痢檢疫,發現病雞及時淘汰。
2、種蛋、雛雞要選自無白痢雞群,種蛋孵化前要經消毒處理,孵化器也要經常進行消毒。
3、育雛舍經常要保持乾燥潔淨、密度適宜,避免舍溫過低,併力求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