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疾病控制的關鍵
禮來動保 家禽技術顧問概述了法氏囊病管理策略
傳染性法氏囊病 (IBD) 可導致雞的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持久的免疫抑制。IBD 是一種針對雛雞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其免疫系統組織受到攻擊,會導致雞的免疫抑制並易受其他感染,如大腸桿菌、支原體、球蟲、馬立克氏病和其他疾病。
雞群發病率通常為 100%,死亡率範圍為 5% 至 60% 以上,具體取決於病毒株和雞品種。因此,制定正確的疫苗接種計劃以防止或限制其對生產效能(飼料效率、生長、死亡率)的影響至關重要,從而使早期檢測成為疾病管理的關鍵。
「傳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潛伏期兩到三天後就會發病;因此,早期檢測至關重要,因為健康的家禽容易感染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禮來動保家禽技術顧問 詹姆.魯伊斯說道。「因早期 IBD 感染而免疫抑制的雞對疫苗接種反應不佳,並且更容易感染其他呼吸道和腸道疾病,包括那些通常不會影響健康雞的疾病。」
18 天后開始易感
病毒易感期在 18 至 28 天之間。在出生後的前 18 天,雞的優勢是具有高水平的母源抗體,可能有助於對抗病毒。小於 18 天的雞隻可能會經歷暫時的免疫抑制,但如果存在確實的病原病毒的攻擊,急性感染通常會在 18 至 28 天之間發生。
30 天后,家禽生產者將看到 IBD 感染的繼發影響——壞死性腸炎、繼發感染、包涵體肝炎 (IBH)、壞疽性皮炎和呼吸道疾病。
免疫抑制還可能導致:
疫苗反應過度
晚期球蟲病迴圈
繼發性細菌感染
死亡率持續升高
生產表現不佳
工廠啄鬥程度增加
更好的飼養管理還是疫苗接種?
家禽生產者如何權衡通過更好的管理實踐或疫苗接種計劃來控制 IBD 的利弊?最好的方法是兩者的結合。
「管理實踐和疫苗接種計劃齊頭並進。如果你有有效的疫苗接種計劃,但沒有很好的管理,那麼控制 IBD 可能會很困難,」魯伊斯說。「相反,您可能有出色的管理,但沒有疫苗接種計劃,這將使控制雞的 IBD 成為一項挑戰。」
魯伊斯建議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策略,包括良好的生物安全實踐、確保墊料質量的措施、有效管理適當的雞群密度、實施清潔和消毒實踐以及獲得優質水源。
「有許多有效的疫苗接種計劃可以幫助控制傳染性法氏囊病,」魯伊斯說。「但是,第一步是與您的諮詢獸醫合作,通過收集法氏囊樣本來識別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 血清型和毒株,並在必要時進行法氏囊調查和實驗室分析,以更好地瞭解您是否處理高致病性或非致病性病毒。」
一旦您知道您正在處理的病毒型別,您的諮詢獸醫可以幫助制定疫苗接種計劃,使用改良的活疫苗、滅活疫苗或自體疫苗來幫助控制雞的 IBD。
有效的疫苗接種從種雞群開始
IBD 的有效控制始於對種雞群進行疫苗接種,以誘導雛雞產生母體免疫力。
「典型的種雞疫苗接種計劃首先是在禽類生命早期通過粗噴霧或飲用水、注射改良的活疫苗,」魯伊斯說。「然後在 4 周齡左右和 8-10 周齡左右注射類似的改良活疫苗。通常,在 12 周齡時,種雞將接受滅活自體或商業疫苗,一些家禽公司還在 18 周齡左右提供滅活加強疫苗。」
通常在出殼時注射活疫苗,並在 2 周齡時進行現場加強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