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雛番鴨早期幹腳死亡的原因分析與對策

每逢寒冷季節,雛番鴨早期死亡率會有明顯提高,並以幹腳死亡為主。筆者結合對養殖場雛番鴨早期幹腳死亡的調查情況和多年飼養管理的體會,就雛番鴨早期幹腳死亡的症狀、原因和預防對策進行闡述,與廣大同仁分享交流。

  1 臨床症狀與病理變化

1.1臨床症狀

雛鴨早期幹腳死亡主要發生在雛鴨進苗7d內,死亡高峰發生在進苗後第二天晚上到第三天晚上。病鴨表現為精神狀態差,眼睛無神,叫聲低弱;絨毛乾燥,沒有光澤;脛部、腳趾和腳蹼乾癟,面板乾燥並呈現淡黃色;活動力下降,扎堆睡覺;採食與飲水量減少,甚至不採食、不飲水。通過管理手段,讓雛鴨飲水,可見雛鴨爭搶飲水。

1.2病理變化

解剖病死雛鴨,可見面板緊縮、肌肉乾燥;卵黃吸收不完全,未見變樣、變色,剩餘卵黃黏稠;部分可見腎臟有尿酸鹽沉積,尿管出現尿酸鹽阻塞;血液較暗黑,偶見小腸有輕微出血,其他器官未見明顯病變。

2 雛鴨幹腳死亡原因分析

2.1種源疾病垂直傳播

在種鴨飼養階段某些病原通過蛋內或者蛋殼表面傳播到雛鴨,如大腸桿菌、沙門菌等。這種情況往往可追溯到種鴨方面會表現出相應的一些症狀:如產蛋率、入孵率異常下降,腹瀉明顯等。雛鴨出殼後,會較快地表現出病症,部分雛鴨出殼即可見幹腳,解剖可見卵黃變色、水樣。

2.2孵化場管理不到位

孵化過程溫度偏高或溼度偏低,可導致雛鴨幹腳的出現,可見雛鴨絨毛乾燥,絨毛粘殼,肚臍收縮不良;孵化環境消毒不徹底,會導致病原侵入鴨胚,特別在雛鴨剛出殼時,容易將病原吸入體內,同時病原可以躲藏在絨毛中,延長存活時間,並逐步擴散,使雛鴨發病並呈現幹腳死亡,卵黃多表現出病變;孵化場存苗間溼度過低,或存苗時間過長,將導致雛鴨體內水分過快散失或透盡,表現出虛弱、幹腳,到養殖場後扎堆而無力飲水、進食;從孵化場運輸到養殖場過程中,吹風或低溫應激,可使鴨群應激過大而虛脫,到場後不飲水,表現出幹腳症狀。

2.3養殖場飼養管理不善

種鴨場、孵化場生產基本趨向標準化,絕大部分能夠保證鴨苗質量的合格。出現幹腳死亡比例偏高的養殖場,多數存在管理不善的情況。進苗後溫度不夠,導致寒冷應激,卵黃吸收不良,雛鴨扎堆;沒有及時開飲、開食,導致卵黃消耗殆盡;舍內光照強度不足,雛鴨無法尋找到飲水、採食位置;飲水位不夠,飲水壺懸掛高度過高,導致雛鴨飲水困難等,這些因素都會使雛鴨表現出幹腳的症狀,其主因是養殖場進苗準備不足,導致雛鴨進入到一個非常不舒適的環境,未能及時補充水分,出現幹腳,死鴨剩餘卵黃表現比較黏稠,除了腎臟偶見尿酸鹽,其它內臟沒有病變。

  3 預防對策

3.1選擇無汙染的種源

種鴨場按照規範的免疫程式,做好各項疫苗免疫,執行合理的保健程式和疾病淨化方案,並落實嚴格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提供給孵化場的都是無汙染的合格種蛋。

3.2保證雛鴨苗質量

孵化場在孵化過程中要做好孵化引數的控制,在出殼高峰過後,可將出雛機內的溼度設定適當提高,減少雛鴨失水;存苗間溫度控制在30~31℃,溼度控制在65%~75%;嚴格挑選鴨苗質量,對不合格的鴨苗提前淘汰,合格鴨苗在48h內送到養殖場;採用專業運輸車輛進行配送,防止運輸不當的情況發生,確保運輸到養殖場的鴨苗均為健康合格的雛鴨。

3.3落實進苗前準備工作

進苗前要做好鴨舍的預溫,溫度控制在32~34℃,溼度控制在65%~70%;提前制定分欄計劃,配置足夠的防寒設施;每50只雛鴨配置一個飲水壺,飲水壺高度以平雛鴨背部為宜;雛鴨對風速敏感,使用暖風爐保溫的鴨舍,暖風爐的風口不能對著飲水點;舍內光照強度不低於30lx,雛鴨趨光性強,飲水壺要放置於光亮處,方便雛鴨飲水。

3.4細化進苗後管理工作

進苗後要先鑑定雛鴨的失水情況,隨機抽選幾箱鴨苗,可檢視雛鴨脛部面板顏色,以判斷失水程度:脛部面板飽滿,顏色紅潤,即失水很少;面板皺褶淺,紅色帶有淺黃色,即失水適中,面板皺褶深,呈現黃色,即失水過多。

正常情況下,進苗後都要讓雛鴨稍作休息,然後新增電解多維或葡萄糖開飲。對於失水較少的雛鴨,休息時間可以相對延遲點,對於失水較多的,休息時間要縮短,另對於失水嚴重的,可採用40℃溫水沾溼腿部後,再放入鴨欄。

開飲後2h左右即可開食,最佳開食時間可定在大部分雛鴨出現互啄行為時。為保證充分飲水,鴨舍內24h要有飲用水,一般每天要加水3~4次;飼料方面要少喂多餐,前兩天以4~5餐為宜。

3.5處理雛鴨幹腳的緊急措施

在生產中,遇到雛鴨幹腳的情況,要及時通過解剖症狀和舍內溫溼度等情況分析幹腳的原因,同時採取有效的管理手段。

存在疾病感染的雛鴨,要評估是否有飼養價值,沒有飼養價值的雛鴨要及時淘汰,有飼養價值的雛鴨要添加藥物治療;及時檢視舍內溫度、溼度和光照強度:溫度按標準升高1℃;溼度不夠,可以通過灑溫開水的形式,讓舍內溼度升高到65%~70%;昏暗的鴨舍要及時增加光照裝置,提高舍內光照強度;適當降低水壺高度,增加水壺數量,對於扎堆的雛鴨要採用人工驅趕的形式,防止繼續扎堆,並讓其到水壺飲水,對於出現動作緩慢,但仍具備飼養價值的鴨苗,可以人工輔助飲水。

預防雛雞早期死亡的主要方法

我國大部分地區一般都在春季育雛,但由於春季氣候變化大,而雛雞初毛稀薄,體溫調節機能發育不完善,再加上飼養管理不得法,常常造成雛雞大批死亡。為了有效預防雛雞早期死亡,務必做到以下七要:一、溫度要合適。雛雞對溫度比較敏感,出殼後1~3周內保持35~32℃,隨日

簡析孵化過程中雛雞失水不足引起的雛雞早期腿病

一、失水不足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在孵化過程中,如果雛雞失水不足,將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表現為雛雞腑關節有紅點(如下圖)。這種雛雞放到肉雞場後將表現出早期腿病問題。二、失水

早期發現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疾病控制的關鍵

禮來動保家禽技術顧問概述了法氏囊病管理策略傳染性法氏囊病(IBD)可導致雞的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持久的免疫抑制。IBD是一種針對雛雞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其免疫系統組織受到攻擊,會導

雛雞死亡原因分析對策

從事畜牧生產和臨床診療工作中,常聽到養殖戶反映,雛雞難養。此言不虛,因為雛雞的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新陳代謝旺盛,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飼養不當會引發各種疾病,造成大

蛋雞產蛋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對策

蛋雞產蛋下降的主要原因1疾病因素本地區引起產蛋下降的主要疾病有:非典型新城疫時有發生,臨床表現為零星死亡,產蛋率低,無法達到95%以上的產蛋率,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短;H9亞型低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低,以呼吸道症狀為主,產蛋率下降快、幅度大,1周左右下跌

畢英佐:肉雞生產中的主要疾病,防控問題及對策

一、前期死亡原因及對策1、原因(1)種雞因素①垂直傳播病:支原體、沙門氏菌感染、大腸桿菌、腦脊髓炎、白血?⑼?凇⒋?丁?呼腸孤病毒感染②營養缺乏:B族維生素、A+E(2)孵化因素溫度、溼度、通風、運輸、保溫(3)疾病因素①細菌感染引起臍炎a、沙門氏

蛋雞養殖:爛蛋多原因分析及對策

在養雞業生產過程中,難免會造成破蛋,比如:蛋殼過薄造成破蛋,飼料中鈣磷不平衡造成破蛋,雞場硬體措施建設不合理造成破蛋,人員問題造成破蛋,雞群不健康造成破蛋,溫溼度造成破

造成免疫失敗的5個主要原因和對策

雞新城疫目前雖然有多種疫苗和免疫方法,但是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卻仍是居高不下,而各種因素對疫苗免疫的影響是造成免疫失敗、該病多發的主要原因。一、雛雞母源抗體高、離散性大

養雞場飼料浪費的原因及對策

俗話說,養雞致富,一靠技術,二靠管理。所以說,要養好雞除了掌握了養雞技術外,還要有好的飼養管理。管理好可以節省開支、增加收入。據調查,我市雞場每年浪費的飼料量約佔全年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