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球蟲病引起的腸炎防治
一 發病原因與流行特點
(1) 肉雞2~8周發病較多,地面平養的肉雞發病早於網床飼養的肉雞。本病與球蟲病的感染有關。雞球蟲病治療不當,尤其是爆發盲腸球蟲病未治癒的雞,5周齡以後易繼發此病。特別是小腸球蟲在腸粘膜上大量生長繁殖,導致腸粘膜增厚一脫落一出血等一系列病變,使飼料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引起雞糞便變稀,糞中帶有未消化飼料(料糞)。
(2)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高溫高溼季節較多發。
二 臨診症狀
本病多發於20~40日齡的肉雞,早在10日齡左右,多在一月齡左右發病。以突然發病、急性死亡為特徵。多數病雞不表現任何先兆症狀,而突然死亡。
較慢性病雞,精神沉鬱,兩眼閉合,飲食慾減少,貧血,排紅褐色或黑褐色煤焦油糞便,有的糞中常有脫落的腸粘膜。
慢性病雞生長髮育受阻,拉灰白色稀糞,最後衰竭而死亡,耐過的雞多發育不良,肛門周圍常被糞便汙染。
三 綜合防治措施
第一、加強飼養管理,確保雞舍通風換氣良好,掌握合理的飼養密度,保持墊料鬆散幹潔,科學搭配飼料營養,從而促進肉雞快速健康生長。
第二、在肉雞飼養過程中,喂飼的全價飼料中適量新增含酶益生素(或微生態製劑),按療程投服健脾胃、燥溼止痢的複方中藥製劑,並且結合定期交替服用抗球蟲類藥物,能有效預防本病發生。
第三、在防治雞球蟲病的基礎上,結合投服黃連素、鹽酸二氟沙星,黃芪多糖等,分別溶解後,混用,一天兩次,連續飲用3~4天,防治效果良好。
第四、掌握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在飲水中新增適量的黃連素、鹽酸林可黴素、黃芪多糖等,分別溶解後,混用,一天兩次,連續飲用4~5天。若伴有球蟲病混合感染,可結合投服磺胺氯吡嗪鈉或妥曲珠利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