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蟲疫苗在肉雞生產中的應用
球蟲病是肉雞生產中最常發生、也是花費藥物成本最大的疾病之一,一隻雞從1日齡到上市都會遭遇到球蟲病的侵擾,用於球蟲病的控制的藥費成本約佔肉雞總用藥成本的25%。另外與大部分寄生蟲病主要影響個體生長及生產效能不同的是:球蟲病會在一定時期內暴發,引起雞隻大批死亡,因此預防和控制球蟲病是肉雞生產取得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之一。
目前,正確使用球蟲疫苗控制肉雞的球蟲病已獲得成功,這不但解決了藥殘的問題,而且免疫後的雞群出欄率高,整齊度好,料肉比低,成本低,效益好。但由於一些使用者沒有掌握球蟲疫苗的特性和使用球蟲疫苗應注意的問題,易造成免疫失敗,使得球蟲疫苗在生產中難以大面積推廣和使用。但是,隨著球蟲耐藥性的不斷產生,所用抗球蟲藥的藥費成本必將越來越高,依靠藥物防治球蟲病之路將會越走越艱難。
一、目前球蟲病的防控現狀
現階段在我國,控制肉雞球蟲病的手段主要是依靠藥物防治。抗球蟲藥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養雞業中使用,至上世紀80年代末,品種已達40多個。但是,球蟲易對藥物產生耐藥性,一個新葯如果連續使用,不到半年就會產生耐藥性。隨著藥物開發資源的枯竭,抗球蟲藥的開發成本越來越高。據估算,開發一個全新的抗球蟲藥約需2~3億美元的研發費用。高昂的開發成本,以及不到半年的使用期,使得全世界所有大的藥物製造商都放棄研發新的抗球蟲藥,因此,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再也沒有全新結構成分的抗球蟲藥上市了。
當前對球蟲病控制主要是通過輪換用藥、穿梭用藥和聯合用藥等方法來減緩藥物耐藥性產生的速度,但是,現在市場上所有抗球蟲藥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耐藥陛。球蟲的多重耐藥和交叉耐藥現象也非常嚴重,依靠藥物防治球蟲病之路將會越走越窄。另外,抗球蟲藥的濫用,勢必造成藥物殘留,威脅人類健康。歐盟從2002年6月1日起,就已禁止使用除氨丙啉以外的其它化學合成抗球蟲藥物,並已在2007年~20lo年全面禁用所有抗球蟲藥。
二、疫苗預防成大趨勢
藥物防治陷入困境,養雞生產中始終存在的球蟲病問題迫切需要尋求其他解決辦法。採用免疫預防手段是令其走出困境的可行方法之一。雞球蟲病疫苗與抗球蟲藥相比具有三大優勢:一是無抗藥性問題,預防雞球蟲病的效果更有保證;二是無藥殘問題;三是藥費成本低。我國每年上市肉雞約120億隻,假如有50%的肉雞使用球蟲病疫苗,至少節省藥費6~8億元。
事實上,商品化雞球蟲病疫苗已在國際上得到廣泛應用,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大約80%的雞場是通過使用疫苗來控制雞球蟲病的。現在國內的外資品牌或大型雞場也在推廣使用,但5萬羽以下的小型雞場和農戶自養場使用效果卻不夠理想,其主要原因與雞場地理氣候條件、雞的品種、飼養週期、欄舍條件、管理措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等因素有關。
據瞭解,國內在雞球蟲病免疫預防方面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初。目前走在全國最前面的是佛山正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已興建雞球蟲病疫苗GMP車間,第一個國產商品化疫苗已全面上市。
三、球蟲疫苗的種類和免疫方法
(一)球蟲苗種類
球蟲苗有弱毒苗和強毒苗2個型別,強毒苗已少用。弱毒苗分:肉雞三價、四價苗(柔嫩、巨型、堆型、和緩艾美耳球蟲)。種雞四價、七價苗(柔嫩、巨型、堆型、毒害、和緩、早熟、布型艾美耳球蟲)。
北京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系段嘉樹教授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歷經15年艱苦探索,率先在國內研製成功雞球蟲弱毒疫苗。該疫苗已獲農業部頒發的雞球蟲病「三價」弱毒活疫苗和「四價」弱毒活疫苗兩個二類新獸藥證書。
佛山市正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雞球蟲病四價活疫苗(柔嫩艾美耳球蟲PTMZ株 毒害艾美耳球蟲PNHz株 巨型艾美耳球蟲PMHY株 堆型艾美耳球蟲PAHY株)」,這是國內首個全部採用早熟選育致弱的藥物敏感蟲株組成的雞球蟲病四價活疫苗,免疫保護率可達95%以上,獲得國家三類新獸藥證書。同時,該公司發明了雞球蟲病疫苗免疫接種專用的卵囊助懸劑,並首創無需先行停水的疫苗飲水接種法,填補了國內外同類研究空白;採用氯胺T替代重鉻酸鉀作為球蟲卵囊培養液和儲存液,成功解決重鉻酸鉀汙染環境的問題,為國內首創。
(二)球蟲活苗的免疫方法
目前有滴口法、噴料法、飲水法及噴霧法等,以滴口法為最佳,可確保100%免疫,但對於大雞場則有些不便且應激大;噴霧法較適用於裝置先進的孵化室,飲水法和噴料法是大雞場較為適用的免疫方法。
滴口法 將球蟲疫苗用涼水稀釋後倒入滴瓶中,並計
算好每一滴中所含球蟲疫苗恰好是1羽份。在滴口過程中
要不斷搖動滴瓶以使疫苗均勻,且應在較短時間內滴完。
噴料法 讓雞隻自由採食2小時。該法操作簡單,易掌握。自養場目前使用此法,但應注意噴霧及拌料均勻,如不均易造成副反應。具體操作方法是:①每瓶疫苗(1000頭份/瓶)用1200毫升的涼開水稀釋;②稀釋後的疫苗懸液倒入乾淨的農用噴霧器中或加壓式噴霧器中;③每1200毫升疫苗溶液噴料8千克,把球蟲疫苗均勻地噴在飼料上,來回拌料,噴完後仍需來回拌料,最後用手攪拌飼料,使之均勻;④將拌有疫苗的料平均分配到每個料盤,讓雞採食。全部吃乾淨約4-5小時。注意加拌有疫苗料之前不要刻意斷料,加料前只把料盤中的剩料倒乾淨即可,以免「搶食」造成每隻雞免疫劑量不均勻。
飲水法 讓雞自由採食飲水2小時後實行控水2小時。將球蟲疫苗稀釋在夠雞1~2小時飲完的涼開水中,加入懸浮劑。將疫苗定量分裝飲水器中供雞隻自由飲用。
噴霧法 該法常用於孵化室進行1日齡苗雞噴霧免疫。
(三)球蟲活疫苗的免疫程式
應根據不同的疫苗廠家、不同的墊料及雞群健康的不同而定。平養雞舍:首次免疫應在1~10日齡,1羽份/只雞;若需轉群則可根據雞群狀態在轉群前作第二次免疫,劑量為首免的1/5羽份。並密切注意雞群,防止免疫失敗或免疫過度。
(四)球蟲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判定
應根據雞群免疫後的雞群狀態、糞便狀態、顏色、氣味等,再加上實驗室鏡檢每克糞便所含卵囊數的多少來判定雞群免疫是否成功。一般情況下,球蟲免疫後第5~7天開始排出卵囊,第10天左右糞便會有所變化(例如:黑褐色稀便、淡紅色軟便等),同時在同一雞舍內選幾個點,每個點採5~10團的新鮮糞便混勻,檢查、計數克糞便卵囊數。如果每個點查到的卵囊大小不一,且幾個點上的卵囊數較均勻,則說明免疫成功,反之免疫可疑。
四、球蟲疫苗免疫的注意事項
(一)免疫時要注意雞群健康狀況
免疫接種僅限於健康狀況良好的雞群。雞群發病時,免疫效果會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發生雞法氏囊、馬立克氏病、雞傳染性貧血及網狀內皮增生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時。對球蟲免疫首免日齡的確定,建議越早越好,越早越有利於雞隻在自然感染前建立堅強的免疫力,並且幼齡雞對球蟲的感染性低、對生長速度和肉料比的影響小,因此一般不晚於3日齡。
(二)免疫方法的選擇
以滴口法為最佳,可確保100%免疫,但對於大雞場則有些不便,且應激大;噴霧法較適用於裝置先進的孵化室,對種雞場不適用;飲水法和噴料法是大雞場較為適用的。
(三)球蟲免疫後的墊料管理至關重要
墊料太乾,球蟲卵囊不孢子化,雞群得不到反覆免疫;墊料太溼,卵囊孢子化的數量太多,易使免疫力尚未充分建立的雞群引發球蟲病,因此上層墊料的最佳溼度是25%~30%。根據經驗,其判別標準是在雞舍中選取幾個點,抓起一把墊料,把手鬆開,手心感覺有點潮,說明墊料溼度適合;手心感覺有點溼,說明墊料太潮溼;手心感覺有點幹,說明應增加溼度。在免疫期間,上層墊料要經常翻動保證疏鬆,不得出現結餅現象,育雛期間不許大面積更換墊料。28日齡內不要全部更換墊料,如果墊料過於潮溼或糞便過多結塊,應部分更換。擴欄和轉群時,應把一部分(1/10)的舊墊料撒到新墊料表面。
(四)補充維生素
球蟲疫苗免疫後2周內在飼料或飲水中應新增維生素A和維生素K,以防止維生素A的缺乏和減少腸道出血等免疫反應。
(五)球蟲活疫苗的儲存
建議選擇聯合苗,用此類疫苗免疫,效果最為理想。球蟲疫苗對溫度較敏感,高溫和冷凍都將殺死疫苗,應儲存在2℃-8℃下,使用時所用稀釋液應在20℃左右。
(六)避免使用抗球蟲藥
免疫接種後3周內不準用任何抗球蟲藥物及某些抗菌藥物,例如痢特靈、土黴素、氟苯尼考、強力黴素、四環素、磺胺類等。免疫後10天內反應較大(如出現血便)可用氨丙啉飲水2天,或用1/3量的百球清飲水一次(如未觀察到血便可不用本步驟)抑制一下球蟲第二代裂殖體的增殖,並可用一些不殺傷球蟲的抗生素和止血藥以抑制繼發感染和止血,防止免疫失敗和過度。如在免疫接種後2周內使用了具有抗球蟲作用的藥物,應在用藥結束後2天補充免疫一次。在免疫接種後1-2周,可以投喂一些無抗球蟲作用的廣譜抗菌素,減少繼發感染。免疫期間應儘量減少換飼料、噪音及驚嚇等因素給雞群造成應激,以免影響免疫效果。雞群免疫後第3~6天應擴欄,不要讓接種後的雞圈養在小保溫區內超過7天,以免出現免疫反應過重的現象。
(七)球蟲疫苗與其他疫苗無免疫干擾
發生壞死性腸炎的雞群請勿使用球蟲苗。
五、疫苗不良反應的處理對策
球蟲疫苗免疫後會出現副作用,即所謂的「不良反應」,這種「不良反應」是有規律性的,在出現的時間上相對固定,一般多在接種後10~13天間出現。自養場的做法是在11~13日齡間,按預防量投抗球蟲藥(地克珠利或氨丙啉)兩天,每天8小時,這樣既可控制球蟲的致病作用,又不影響免疫力的形成。如出現血便及由球蟲原因造成的雞隻死亡,這是由於墊料溼度過大,卵囊繁殖過快或免疫不均勻,個別雞隻反應過重的一種表現,這時可投2天治療量的任意一種抗球蟲藥即可得到控制。
實踐證明,採用球蟲疫苗對肉雞生產進行預防免疫將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種方法,將為養雞業的發展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