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常見的4種腸道疾病,你知道幾種呢?
籠養肉雞腸道病病因有哪些?
1、腸道菌群失調
肉雞腸道菌群失調,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泡沫盲腸糞便、橙色糞便和大灘盲腸糞便;飲水量增加。發生菌群失調時,肉雞生產效能或不受影響,或使採食量減少,進而影響生長;腳病較常見。使用抗生素藥物後,有時稀便可恢復正常,但以後的整個生長期內仍然易感,不能形成永久免疫力,病因不除,仍會復發。
2、球蟲
籠養肉雞由於在籠子內生長、糞便定期清理,相對地面平養與網養來說接觸糞便的機會較少,得球蟲病的機會也較地養與網養較低。但是,對於連續多年籠養的肉雞場來說,由於籠具、籠架、刮糞板上雞糞的清洗、消毒不徹底,對球蟲的防治還是要高度重視。
3、壞死性腸炎
引起壞死性腸炎的因素很多,但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是導致壞死性腸炎的一種普遍存在的厭氧性微生物。當肉雞感染亞臨床型球蟲病,飼料中澱粉和蛋白質的含量過高,使用部分小麥、大麥和燕麥等代替玉米作為能量飼料等情況下,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能在腸道中繁殖,產生毒性較強、肉雞敏感的α毒素而致病。
4、黴菌毒素蓄積性中毒
飼料汙染最常見的是玉米的汙染,其次是豆粕、雜粕的汙染,然後是食槽內的汙染和成品料的汙染。黴菌及其毒素的汙染,對雞的各個系統各個組織都能造成損害,尤其是消化系統。如肌胃潰爛、腺胃腫大、腸粘膜脫落、腸道菌群失調等;臨床表現就是拉稀、拉不消化飼料糞便。流行的腺胃炎、肌胃腺胃炎,基本上都是由目前黴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但是,由於飼料黴變因素無法徹底排除,因而商品肉雞要經常面臨腸道不健康,消化系統功能不全的現狀。
造成肉雞腸道疾病的病因有哪些?
1、水線管理不到位
水線清理不徹底,尤其是在夏季,溫度較高,在雞群飼養過程中,給雞群新增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導致水線內細菌的大量滋生。由於水線記憶體在大量細菌滋生,在用藥時很容易出現投完一次藥沒幾天,雞群又會出現大腸桿菌導致的包心包肝、腺胃炎等症狀反反覆覆的出現。
2、雞舍內設施、裝置沖刷消毒不到位
籠養肉雞為了提高上雞批次間的密度,節約上雞時間,都請專門的沖刷隊來沖刷雞舍,由於沖刷的不仔細,導致網架內時不時的還殘留著雞糞,羽毛等,沖刷雞舍時的汙水也有殘留在刮糞板子上掛不掉的,這些因素都導致球蟲在雞舍內的不斷存留,導致雞群感染球蟲發病。
3、黴菌毒素對肉雞的影響有哪些?
目前,對雞危害最大的黴菌毒素有:黃麴黴毒素、玉米赤黴烯酮、T-2毒素、赭麴黴毒素。飼料中各種黴菌毒素之間有協同作用,幾種黴菌毒素協同作用對動物健康和生產效能的副作用比任何一種黴菌毒素單獨的副作用都要大,而飼料原料和全價料中經常同時存在幾種黴菌毒素,使雞群中毒時臨床症狀更為複雜,導致雞隻的肝臟受損,採食量下降、料肉比升高等。
防治措施
1、加強對雞舍的沖刷、消毒管理
強化對衝刷隊的管理,沖刷完一棟雞舍後,管理人員要對雞舍內的邊邊角角、裝置、籠具、網架與刮糞帶之間的狹小範圍內進行檢查,沖刷不乾淨的再次進行沖刷,堅決杜絕雞糞、羽毛的殘留等。
2、徹底的浸泡消毒處理
上雞前對水線做徹底的浸泡消毒、沖刷尤其重要,浸泡消毒不徹底會導致雞群易感染肌胃腺胃炎、反反覆覆用藥,效果也不好,增加用藥成本,影響雞群的料肉比。會導致雞群易的腸道疾病,腸炎拉稀,影響雞群增重、影響出欄成績。
3、投喂球蟲藥與廣譜抗生素
新建的籠養肉雞場,在13~14天時投喂一次球蟲藥,預防球蟲病。多年的籠養雞場需要投喂2次球蟲藥來預防球蟲。也可以根據雞群的糞便情況、由獸醫老師確定是否用廣譜抗生素來針對腸炎拉稀的治療。
4、飼料防黴
(1)要嚴把原料採購關,杜絕黴變原料入庫,控制飼料加工、配製、運輸等環節,控制飼料的儲存環境,儘量縮短儲存時間,防止飼料在禽舍中發黴變質。
(2)夏季與秋季在飼料中新增黴菌吸附劑。
(3)上雞之後,通過日常的雞舍巡查,弱殘雞剖檢等,有疑似黴菌感染的情況下,給雞群投喂黴菌抑制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