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養殖:再談腸毒綜合症的危害
肉雞腸毒綜合症是一種在商品肉雞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具有以下特點:
一、發病情況與臨床症狀:
大批雞拉稀,糞便不成形、不成堆,比正常雞的糞便面積大,顏色淺黃,內有大量未消化的飼料顆粒,採食量迅速下降。早期患病雞有的精神異常興奮、頭頸震顫、亂跑亂撞、尖叫等,興奮後因癱軟、衰竭而死亡,黎明前猝死現象增多。
二、剖檢變化:
早期病例可見十二指腸、空腸腸壁腫脹,腸黏膜增厚、顏色變淺呈灰白色,小腸漿膜表面有針尖至綠豆粒大小的紅色出血點;死亡雞隻腸壁變薄、黏膜脫落,腸內容物有的呈膿樣、有的呈魚腸子樣或西紅柿樣,個別嚴重的腸黏膜幾乎完全脫落、崩解。
三、發病原因與機理:
1、 球蟲的嚴重感染:小腸球蟲在腸黏膜下大量繁殖,導致腸黏膜增厚、出血及腸黏膜脫落等病變,使腸道對飼料營養吸收能力下降,水分吸收減少,引起雞脫水,這是糞便稀且含未消化飼料的重要原因。
2、腸道內環境改變:球蟲在腸黏膜細胞內快速繁殖消耗氧氣,使小腸黏膜組織產生大量乳酸,腸道內 pH 值嚴重降低,腸道菌群變化,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消化酶消化能力下降,腸蠕動加快,消化液排出增多,飼料在消化道停留及消化時間減少,導致飼料消化不完全。
3、 飼料中維生素、能量和蛋白質的影響:在球蟲和細菌的混合感染中,優質飼料所含的大量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可促進二者繁殖,加重病情,所以飼料營養成分越優良,發病率越高、症狀越嚴重。
4、電解質的大量流失:球蟲和細菌大量繁殖導致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礙,使電解質吸收減少,同時大量細胞破壞崩解造成大量電解質流失,特別是鉀離子大量流失,可導致心臟興奮過度,引起肉雞突然猝死。
5、自體中毒:發病過程中,大量腸上皮細胞破裂腐敗分解,加上死亡的蟲體、菌體崩解產生的大量有毒物質被機體吸收後發生自體中毒,導致臨床上先興奮不安,後癱軟、昏迷、衰竭死亡。
五、 流行特點:
近幾年商品肉雞在整個養殖週期都可隨時發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球蟲病預防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在衛生條件差、密度大、溼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下更易發病且症狀嚴重。球蟲在機體內外環境中可多次完成生活史,糞便中有大量蟲卵會導致球蟲反覆感染。
六、治療措施:
1、以抗菌消炎、清熱解毒、抗球蟲、增強機體體質為治療原則。如尚未發病,可用磺胺喹惡啉鈉可溶性粉/地克珠利等抗球蟲藥混飲,也可在飼料中加入抗球蟲藥進行預防;症狀輕微者可用硫酸粘桿菌素可溶性粉等腸炎藥物;症狀較重者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等內服吸收較好藥物灌服,並配合白頭翁散拌料,同時配合抗球蟲藥治療,自體中毒嚴重的雞群需另外新增葡萄糖、維生素 C 進行排毒、解毒。
2、預防肉雞腸毒綜合症需要加強飼養管理,包括保持雞舍適宜的溫溼度、良好的通風,定期消毒,及時清理糞便並進行無害化處理,切斷傳播途徑;合理安排用藥預防,減少應激;確保飼料安全無黴變等。
3、在治療時需注意避免一些誤區,比如不能強制止瀉,否則可能加劇自體中毒;早期避免使用猛藥,以防大量革蘭氏陰性菌死亡釋放超劑量內毒素,導致機體調節系統紊亂;禁止大量或超劑量使用多維,以免增加腸內容物的營養水平,利於有害菌繁殖;儘量不採用拌料給藥,因為病雞採食量下降,可能達不到整體治療效果。
同時,要注意加強雞場的日常管理和衛生防疫工作,降低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