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呼吸道疾病綜合症(CCRD)防控
肉雞呼吸道疾病是由傳染性因子、營養缺乏、飼養管理不良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嚴重影響雞生產效能的疾病。
一、發病原因
直接病因是傳染性因素,其主要致病原是雞敗血支原體、大腸桿菌、鼻氣管炎鳥疫桿菌、雞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禽流感(H5/H9)病毒、禽肺病毒等;間接病因包括環境因素(溫度、溼度、雞舍內空氣質量)、應激反應(疫苗接種、轉群、飼養密度大、缺水)、營養因素(營養匱乏、營養吸收不良、維生素A缺乏等)等,均可以誘發或促進CCRD的發生和發展。除了以上因素外,一些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包括MD、IBD、CAV、REOV、REV以及飼料中黴菌毒素含量過高等都可以降低雞的免疫力,誘發和加速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二、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
白羽肉雞一般多在三週齡後發病,病雞表現為流淚、噴嚏、咳漱、呼吸道羅音、結膜炎、腫眼腫臉等,肉雞生長速度顯著降低,料肉比明顯提高。
病理變化呈多樣性,多表現呼吸道病變,氣囊炎、肝周炎、心包炎、支氣管堵塞等,有些出現全身敗血症。
肉雞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免疫接種弱毒疫苗時,非常容易發生嚴重的疫苗應激反應而引發呼吸道症狀。
肉雞在3~4周齡換羽時常加重舍內空氣汙染程度,加上後期肉雞生長代謝旺盛使舍內空氣質量不堪重負、雞舍通風不良等常引發雞群嚴重的呼吸道病,造成藥費急劇增加和生產巨大損失。
三、肉雞呼吸道疾病綜合症的發病特點和防控措施
在眾多引發肉雞呼吸道疾病爆發的因素中隱性感染帶毒散毒、生物安全措施疏漏、疫苗的滾動應激反應(免疫不均勻、有應激及免疫抑制存在)等逐漸成為常見的主要因素。一旦遇到不良飼養管理和環境惡化,隨著免疫抗體的衰減而發病。
防控措施:
1、首先做好病毒性疾病如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法氏囊炎等疫苗免疫接種。
肉雞免疫保護由母源抗體和弱毒疫苗免疫產生的區域性粘膜抗體、滅活疫苗接種產生的體液迴圈抗體以及弱毒疫苗、滅活疫苗免疫接種產生的細胞免疫抗體組成。所以要全面高效保護雞群免受病毒性疾病危害,弱毒苗和滅活苗都必須科學免疫接種。
疫苗選擇上應選擇無汙染、抗原純淨且含量高質量穩定的疫苗(如普萊柯疫苗),以防止免疫的同時人為感染不純淨的疫苗帶來的其它病原;高抗原含量的疫苗可以突破雛雞殘存的母源抗體產生有效的免疫保護,拉齊參差不齊的免疫抗體水平,質量穩定的疫苗是免疫成功的基礎。
建議免疫程式:
1~10日齡 肌注新支流(H9)三聯滅活疫苗,同時新支二聯弱毒疫苗噴霧或點眼免疫。
間隔10天新城疫活苗點眼免疫。
14~16日齡 法氏囊炎弱毒疫苗飲水免疫。養殖現場常因頻繁或過高劑量免疫接種而出現毒大量排疫苗毒汙染環境的現象,因此免疫接種48小時後建議帶雞消毒以清除排出的疫苗毒(注意冬天要50℃左右溫水稀釋高效消毒劑消毒以保證消毒效果)。
2、細菌性疾病如大腸桿菌病、鼻氣管炎鳥疫桿菌病、波氏桿菌病和黴形體病等的防控。
細菌性疾病防控除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特別是死亡雞的無害化處理、強化消毒措施以減少感染壓力外,加強飼養管理避免應激是關鍵,特別是要重視在應激發生和雞群生長關鍵階段應用高效抗菌藥物和中藥來規避疫病暴發的風險。具體建議如下:
1~5日齡:用奇諾或呼美舒(普萊柯產新工藝恩諾沙星)100ml或100g配合100g喘
貝安(普萊柯產甘草顆粒)供3000羽雛雞1天口服。連用5天。用於控制雛雞來自母雞的垂直感染和環境的水平感染,提高雛雞的非特異性抗體和抗病力,提高雛雞成活率和鍵雛率。
1~10日齡:肌注新支流(H9)三聯滅活疫苗時將0.4g速克(頭孢噻呋凍乾粉)加入其中一起肌注,將有效控制疫苗免疫應激、免疫感染和注射後至少10天的大腸桿菌病發生,而且使用簡單方便、成本低廉。
在免疫新支流(H9)和新支二聯弱毒苗前後3~5天口服喘貝安(甘草顆粒),以減少免疫應激反應引起的呼吸道症狀並解除免疫抑制、排除黴菌等毒素,促進免疫抗體生成和提高。
14~16日齡:免疫法氏囊炎弱毒疫苗後投服喘貝安和替欣(替米考星溶液)防治嚴重的疫苗反應和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並提高法氏囊炎免疫抗體。
肉雞在3~4周齡後由多種不利因素多易引發呼吸道病,因此此時常再次投服奇諾溶液或呼美舒配合喘貝安以有效控制呼吸道病發生。
3、加強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
育雛期間避免冷應激,防止短時間溫差過大,注意氣候變化和早晚溫差。適當降低密度10-20%。後期一定保證通風量,冬季和晚上保證最小通風量,關注進風口的角度和麵積以及風速和方向。良好的飼養管理會使疾病防控相對容易,大幅降低發病率和死亡較率以及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