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做好雞群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呼吸道疾病是雞群的常見病、多發病,而秋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時常可以看到雞隻張嘴喘、打噴嚏、伸脖呼吸等情況,導致雞的抗病力、免疫力下降,容易繼發大腸桿菌、鼻炎、氣囊炎等細菌性疾病和喉炎、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病毒性疾病,進而雞群採食量減少,生產效能降低,嚴重時甚至淘汰或撲殺。
一、誘發雞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1、通風不當
秋季溫度下降,通風量往往過小,造成雞隻生產環境中氧含量不足,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長時間通風不良,造成雞隻缺氧,血氧含量降低,影響心肺迴圈,影響氣體交換出現肺水腫、心衰和末梢迴圈障礙等,心、肺自主功能下降,導致機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同時,有害氣體會刺激呼吸道粘膜,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入侵機體、誘發疾病,並且在免疫過後對機體免疫應答造成很大影響。個別養殖戶雞舍防寒措施不到位,雞舍環境溫度過低,也會造成雞群外感風寒,誘發呼吸道系統疾病。
2、管理粗放
養殖過程中溫度計放置不合理,且只看一處溫度,或只關注平均溫度,認為只要晝夜溫差不大,就可以養好雞,察覺不到雞舍其他區域存在不適宜。養殖觀念存在偏見,認為雛雞怕冷、怕凍,所以注重保溫而忽視通風,忽視雞舍風速、溼度等其他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導致雞群呼吸道疾病不被察覺。因此要更多的關注雞舍各項環境指標,以及雞舍各個位置溫溼度、雞舍風速等。
3、衛生惡劣
雞隻具有獨特的氣囊構造,氣囊與外界相通,又通達機體內臟器官周圍,充斥在主要的內臟器官如心臟、肝臟等周圍。在這種特有生理結構下,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因而需要注意雞舍的環境衛生的消毒和清理。
現實生產中,部分養殖戶忽視雞舍環境衛生管理,飼養管理過程中沒有為雞的生存環境創造較好的條件。飼料、糞便、羽毛皮屑清理不及時,造成雞舍粉塵較大,極易附著病原微生物,成為毒性強、傳播廣的疫病傳播載體;並且,糞汙等有機物分解後形成臭氣等有害氣體,破壞呼吸道上皮組織,直接降低了呼吸道絨毛的擺動頻率,使雞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導致大量病原微生物進入機體,侵入氣囊等部位,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二、秋季呼吸道疾病防控措施
1、穩環境
控制雞舍環境穩定就是通風要做到適宜、均勻、穩定,根據外界天氣變化,提前干預雞舍環境。雞群適宜的體感溫度18-25度,首先從管理上關注通風,做好體感溫度曲線管理和通風管理。
在季節交換的時候關鍵是白天關注最高溫度的體感溫度、夜間關注最低溫度的最小通風量。
白天最高溫度通風:換季時溼度會逐漸降低,白天的通風模式需要改變,核心關注點是適宜的體感溫度。
夜間最低溫度通風,根據雞群結構以及外界環境溫度計算雞群最小呼吸量,在寒冷季節雞舍溫度低於目標溫度時使用雞群最小呼吸量,在換季季節可以使用正常呼吸量計算雞群通風量。
此外,一般情況下在天氣變暖或者天氣晴朗之前的2-3天是沒有風的日子,這時如果雞舍不通風,內外空氣流通不暢,雞舍裡的有害氣體越積越多,病原微生物則特別容易潛入雞體內,從而形成了雞隻發病的潛伏期。因此我們養雞要遵循「無風則通風,有風則避風」的原則,時刻做好通風工作。
2、嚴防疫
養殖場須建立嚴格的防疫制度,並且不斷完善其生物安全體系,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找出本養殖場的關鍵控制點,切斷傳播途徑。此外,在養殖場內,還需做好環境衛生清理、消毒以及滅鼠工作,在雞舍內加強帶雞消毒工作,以減少病菌侵襲。
3、增體質
提體質的重點關注點是降應激、避免應激疊加。常見的應激有免疫應激、換料應激、轉群應激、操作應激和冷應激。同時注意飼料的配方供給合理,杜絕變質飼料飼餵,增強雞群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4、精免疫
對於呼吸道流行或有發病史的養殖場,可對傳支、禽流感和支原體等可能引發的呼吸道病進行疫苗免疫,不同的呼吸道病要接種不同的疫苗來免疫預防,免疫要做到抗體均勻有效,這樣可以防止疾病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5、選對藥
一旦雞群發生呼吸道疾病,需要及時確診病症、找出病因、合理用藥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如不能很好的區分病症、把握用藥時機,導致用藥方向錯誤,便會造成雞群病情越治越重,帶來更大的損失。
綜上所述,做好秋季雞群呼吸道疾病的防控,主要從各項細節入手,各項管理落實到位,確保雞群平穩換季。因此,只要管理不出現問題,其他因素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