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雞舍秋季通風的操作方法
我們都知道,秋季特點就是晝夜溫差大,天氣變化很大忽冷忽熱,忽幹忽溼,雞群很難適應,往往使與溫度溼度有關的疾病年復一年的頻發,也可以說是呼吸道病與腸道病交替不斷。因此,做好雞舍內通風管理,保持雞舍內環境的穩定就很重要。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怎麼在實踐中操作呢?
通風管理要看雞舍的房屋結構,風機設計模式,進風口的位置決定了通風所採取的方式,不論是橫向通風還是縱向通風,通風管理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實現雞舍要求的目標溫度值,使舍內風速均勻,空氣清新。通風管理即在考慮雞舍飼養量、雞群日齡的基礎上,決定開啟風機和進風口的數量與角度。
雞舍內溫度的相對穩定及舍內空氣的清新,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雞群的生產效能。那麼怎樣確定風機安裝的個數與進風口的數量呢?在設計雞舍的通風系統時,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考慮雞舍的(夏季)最大通風量。
推薦:一個長90m、寬12m,飼養16000套的父母代標準化蛋雞舍,採用縱向通風 通風小窗模式時,後山牆安裝6臺1.5米軸流式風機,側面山牆進風口每隔3m安裝一個通風小窗(0.145m2),前山牆溼簾面積40m2,就可以滿足夏季和其它季節的通風需要。
一個長90米 寬16米 高5.5米 養二萬七八千的白羽肉雞的籠養肉雞舍來說,一米四風機20,風機距離地面20公分左右,不要挨著地面,水簾130平,小窗1.5米一個而且小窗距離房檐30—40公分,取決於雞舍有沒有橫樑,通風管1.5米一根,也就是每個小窗中間一根夏季採取縱向負壓通風和溼簾降溫系統,秋季採用由縱向負壓向橫向負壓過渡的通風方式,以減少晝夜溫差。
秋季通風管理關鍵點1:設定雞舍的目標溫度值雞適宜溫度是19-24℃。但是,在生產實際中,受外界氣候的影響,雞舍內不可能維持理想的溫度值,要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調整。秋季通風的管理,實際上是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確定夜間的最低溫度值,以減少晝夜溫差。隨著外界溫度的降低,為了使雞舍夜間溫度與晝夜之間的溫差相對恆定,向冬季過渡,最低值的確定應遵循逐漸下降的原則。若外界最低氣溫為18℃,舍內設定目標值為20℃;若外界最低氣溫是16℃,舍內設目標值為18℃。
如秋季白天外界最高氣溫達到32℃,相對溼度30%,夜間最低氣溫18℃,相對溼度60%。在一天之內,舍內最高溫度32℃,白天需全部開啟風機和進風口,使用縱向通風,舍內風速可達2.5-3m/s,以達到降溫的效果。而夜間通過減少風機的個數,使舍內最低溫度控制在20℃以上,風速低於1.2m/s,以滿足雞群正常生產的需要。雖然舍內溫差達到了12℃。但是溫度控制是在雞體可以調節的正常範圍內,所以雞群表現出了良好的生產成績。
秋季通風管理關鍵點2:調整風機臺數和進風口數量設定目標溫度值後,需靠調整風機臺數和進風口數量,來保證舍內溫度的恆定與風速的均勻。在秋季一天之中,雞舍內的目標溫度值是不一樣的。午後熱,早晚涼,白天舍內最高溫度在32℃(高於32℃應採取溼簾降溫),夜間最低溫度設定在18℃。因此,白天通風的目的是降溫,夜間通風的目的是換氣。白天全部開啟風機和進風口,夜間靠少開風機和適量減少進風口,保證達到目標設定值。由於風機和進風口是逐漸調整的。溫度的變化是逐漸降低或升高的,因此每隻雞可以適應溫度的變化,減少了雞群的應激,保持雞不愛生病。
那麼,如何使開啟的風機與進風口匹配,達到設定的目標溫度值呢?最好的方法是安裝溫度控制器,根據設定的目標溫度調整風機、通風小窗的開啟。
秋季通風管理我們還有一些注意事項
現在很多養殖老鐵的飼養裝置、飼養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對於雞舍秋季通風的管理認識存在差異。無論採取什麼樣的通風方式,原理是相同的。因此提醒廣大養殖戶,管理好雞舍的通風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瞭解雞舍通風系統的通風方式,是橫向負壓通風還是縱向負壓通風。然後,再瞭解每颱風機的排風量,雞舍的靜壓,進風口的大小、風速,風的走向等。
2.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設定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舍內目標溫度值,根據目標溫度值確定風機及進風口的數量和開啟角度、大小。設定目標溫度值要遵循逐漸下降的原則,逐漸向冬季過渡。
3.保持舍內溫度、風速的均勻,不留死角,防止通風不足和通風過度。
4.有條件的雞舍最好是使用自動溫度控制系統,以實現隨時調整風機的目的。總之,在雞舍的日常管理中,通風管理是最不容易掌握和檢查的。但只要我們掌握通風原則與要點,找出風機數量、進風口數量與雞舍溫度、風速的相關規律,就會利用好通風系統,使雞舍內溫度穩定,空氣清新,最大限度保證雞群的健康,讓我們在養雞行業可以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