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封閉雞舍雞氨氣中毒的原因分析及建議處理方法
一、概念
氨氣是一種無色而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雞場內雞氨氣中毒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冬季及早春多發,現代密閉式雞舍、集約化雞場較開放式的多發。中毒輕者可造成雞生長髮育緩慢,飼料轉化率降低,產蛋率下降,雞群抵抗力下降,容易誘發雞新城疫、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嚴重者可引起雞死亡,給養雞場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病因】
當雞舍內溫度較高,溼度較大時,如果不及時清除糞便和通風換氣,蓄積的糞便和墊料可發酵產生大量氨氣。此外,雞發生球蟲病和腸炎時,其腸腔內環境、微生物群落髮生改變,消化機能發生紊亂,導致糞便中未消化蛋白質成分含量增加,結果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較多的氨氣。
二、臨床症狀
早期中毒雞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減退,縮頭下垂或埋於翅下,呆立,蜷縮身體,喜臥,羽毛粗亂,喘氣,呼吸加快,閉目或羞明,流淚呈漿液性。鼻孔流出鼻涕,不時搖頭和甩頭,用腳趾撓眼睛,併發出響亮的咳喘聲。有的站立困難、步態蹣跚。中期,雞口腔黏膜充血,流唾液和泡沫。眼結膜、角膜充血,部分眼瞼水腫或角膜混濁,有的病雞角膜上有一層白色膜狀的結締組織覆蓋,即發生眼炎至失明,面板及雞冠變成暗紫色,然後病雞呼吸減慢,有些拉出稀水樣糞便,體溫降低。嚴重者因呼吸困難而死亡。
三、病理剖檢變化
死雞面部腫脹;鼻腔有灰色黏液流出,喉頭潮紅出血、水腫,氣管環多見充血或出血,肺出血或瘀血,呈暗紫色;心臟肥大、心肌見有黑色壞死灶,心臟冠狀脂肪點狀出血;肝臟腫脹,質脆易碎;十二指腸、直腸黏膜呈瀰漫性出血;屍僵不全,其他臟器未見明顯病變。
四、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發病及死亡情況、剖檢的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
五、防治方法
【預防措施】
(1)及時消糞、換墊料 為了防止氨氣中毒,雞舍內的糞便和墊料應及時消除。特別是肉雞在平養時更應注意糞便、墊料的清除,並及時更換墊料。
(2)加強通風換氣,保持雞舍內空氣新鮮,特別是冬季,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要重視雞舍內的排汙除溼。據試驗,當人進入雞舍,若聞到有氨味,但不刺鼻、眼時,其氨氣濃度大致在10~20毫克/千克,即為人嗅覺的最低限度感覺,對雞無損害;如果人進入雞舍後,感覺刺鼻、流淚,鼻黏膜有酸辣感,數分鐘後才能適應,說明氨濃度在25~35毫克/千克:如果人感覺到呼吸困難、胸悶、睜不開眼、流淚不止時,雞舍濃度已達到40~60毫克/千克。後兩者均超出了規定標準,應立即通風換氣。
(3)過氧乙酸處理,為防止雞發生氨氣中毒,可用0.1%~0.2%的過氧乙酸噴霧,每週2次,每立方米雞舍用30毫升,噴霧時霧滴越小越好,避免直接噴向雞,雞舍內各個空間角落都應均勻噴灑。
(4)在飼料中新增微生態製劑,新增微生態製劑可有效提高飼料轉化率,減少糞便中含氮物質的總量,從而有效降低氨氣產生的量,一般新增量為0.5%~1%。
(5)用磷肥處理糞便 在雞舍內撒磷肥(過磷酸鈣)以減少氨氣的產生,一般每平方米麵積撒磷肥0.5千克左右,每週1次。
(6)做好腸道疾病的防治工作 防止雞發生球蟲病、腸炎、白痢等導致消化機能紊亂的疾病。
(7)飼料中新增絲屬植物 在多發季節,有條件的可在肉雞和蛋雞飼料中新增絲屬植物絲蘭竹,可達到抑制氨氣釋放的效果。
【治療方法】
(1)開門窗或風機通風換氣 發現雞群有氨氣中毒症狀時,要馬上開啟門、窗、排氣孔和排氣扇等對雞舍進行通風換氣;清除雞舍糞便和墊料,用草木灰鋪撒地面,有條件的可以把雞轉移至環境較好的另一雞舍;通風換氣時為防止雞舍溫度下降幅度過大,建議對雞舍採取升溫措施,確保雞群適宜的溫度需要。牆壁及頂棚使用濃度為0.3%的過氧乙酸噴灑,每天消毒1次,連續2天后改為2天1次,以中和氨氣。1周後使用其他可以帶雞消毒的藥物進行正常消毒。
(2)對症治療對重症雞,可灌服1%稀醋酸,每隻5~10毫升,用1%硼酸水溶液洗,並供飲5%葡萄糖水,口服維生素C粉等。另外,增加飼料中多維素的新增量,在飲水中加硫酸卡那黴素,或在飼料中用其它抗生素,以防繼發其它呼吸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