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雛雞的日常管理

1、注意觀察

育雛期間,對雛雞要精心看護,隨時瞭解雛雞的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查詢原因,採取對策,提高雛雞成活率。

經常檢查料槽、飲水器的數量是否充足,放置位置是否得當,規格是否需要更換,保證雞有良好的條件得到充足的飼料、飲水。每天喂料、換水時,注意雛雞的精神狀態、活動、食慾、糞便等情況。病弱雛雞表現精神沉鬱,閉眼縮頸,呆立一角,羽毛蓬亂,翅膀下垂,肛門附近沾汙糞便,呼吸異常等,發現後要及時挑出,單獨飼餵、治療。

注意保持適宜的雞舍溫度。通過雞的行為判斷雞舍溫度是否合適,隨時調整。晚上注意觀察雞的呼吸聲音,有甩鼻、咳嗽、呼嚕等異常表現,可能患有呼吸道疾病,及時採取措施。每天清晨注意觀察雞的糞便顏色和形狀,以判斷雞的健康。雞糞是雞的消化終產物,很多疾病在雞糞的顏色、形狀上都有特徵性變化。

飼養人員掌握雞糞的正常和異常狀態,就可以及時地觀察到雞群的異常,儘早採取措施,防治疾病。雞的糞便在正常時有一定的形狀,比較乾燥,表面有一層較薄的白色尿酸鹽。剛出殼尚未採食的雛雞排出的胎糞為白色和深綠色稀薄液體,採食後排出的糞便為柱形或條狀,棕綠色,糞便表面附有白色尿酸鹽。可排出盲腸內容物,呈黃棕色糊狀,是正常糞便。排出黃白、黃綠附有黏液等惡臭稀便,可能患有腸炎、腹瀉、新城疫、霍亂等。如排出白色糊狀、石灰漿樣稀薄糞便,提示雞可能患有雞白痢、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排棕紅、褐色稀便或血便,可能患有雞球蟲病。糞便中殘留飼料,可見到未消化的穀物顆粒等,提示雞消化不良。

2、分群

育雛過程中,同一群雛雞發育生長情況會有差異,出現強雛、弱雛或病雛。雞群會出現以強欺弱、以大欺小現象,影響雞群均勻度和生長髮育。平時要隨時注意將病、弱雛雞挑出,加強飼餵,也便於管理。籠養育雛時,將雛雞放置在溫度較高的雞籠上1~2層,隨著日齡增加,再逐漸分群到下層雞籠。要注意將壯雛和弱雛分籠飼養,選出的弱雛應放在頂上的籠層內。隨著日齡增加,逐漸調整雛雞籠格柵間隙大小、料槽位置,使雞能方便採食到飼料,又不至於鑽出籠外。發現鑽出籠外的雛雞要及時將其捉回雞籠,防止地面冷涼、潮溼使雛雞患病。

3、全進全出

同一雞舍飼養同一日齡雛雞,採用統一的飼料、統一的免疫程式和管理措施,同時轉群,避免雞場內不同日齡雞群的交叉感染,保證雞群安全生產。

4、保證雛雞舍安靜,防止噪聲

突然的噪聲能夠引起雛雞驚群,擠壓,死亡。

5、記錄

雞健康狀況、溫度、溼度、光照、通風、採食量、飲水情況、糞便情況、用藥情況、疫苗接種等都應如實記錄。如有異常情況,及時查詢原因。

6、消毒

一般每週1~2次帶雞消毒。可用噴霧消毒。育雛的用具也要定時清洗消毒。

簡析孵化過程中雛雞失水不足引起的雛雞早期腿病

一、失水不足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在孵化過程中,如果雛雞失水不足,將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表現為雛雞腑關節有紅點(如下圖)。這種雛雞放到肉雞場後將表現出早期腿病問題。二、失水

如何識別雛雞的發育環境是否良好避免發生雛雞過熱

為了產出優質雛雞,必須對種蛋孵化期間的溫度、溼度和通風進行精準調節。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很難掌控蛋殼表面後的情況。下面的關鍵測量法可幫助您識別環境是否良好,確保雛雞出雛後

雛雞初次飲水知識

雛雞第一次飲水為初飲,初飲一般越早越好,48小時之內必須飲上水。雛雞進入雞舍後應及時先給飲水再開食。初飲時必須要讓所有雛雞迅速飲到水。調教讓雛雞儘快學會喝水。供雛雞飲用的水應是18~20℃的溫開水,切莫用低溫涼水。水盤要放在光線明亮之處,要和料盤交錯安放

孵化過程中雛雞失水不足解決措施

一、失水不足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在孵化過程中,如果雛雞失水不足,將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表現為雛雞腑關節有紅點(如下圖)。這種雛雞放到肉雞場後將表現出早期腿病問題。二、失水不

表明雛雞過熱的五大特徵

溫度和雛雞生理在雛雞育雛階段,維持合適的溫度很重要,尤其在雛雞7-10日齡時。在生命早期,雛雞的自我代謝調節能力很差,不能控制體溫。因此,雞雛主要通過環境溫度維持最佳體溫。

雛雞過熱現象

於雛雞有過熱現象,傳統分級標準並不能總是將體弱的雛雞揀選出來。過熱的雛雞,其孵化時間早於正常孵化時間,通常體型較小、身體虛弱,更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同時還容易出現其他許多

雛雞的「開水」給對了嗎

初生雛雞的第一次飲水稱之為開水水對於剛出殼雛雞發育有著積極促進作用。首先,在雛雞剛出殼後,卵黃囊內的卵黃尚未被吸收完全,如果能夠有效利用卵黃囊內的營養物質,可以促進雛雞

種雛雞的運輸管理

1日齡的雛雞一般要通過一段距離的運輸從孵化場到達養殖場,並在養殖場度過一生。與商品肉雞相比,父母代雛雞及祖代雛雞通常需要更遠距離的運輸。因此,為了確保雛雞到達養殖場時能夠

預防雛雞早期死亡的主要方法

我國大部分地區一般都在春季育雛,但由於春季氣候變化大,而雛雞初毛稀薄,體溫調節機能發育不完善,再加上飼養管理不得法,常常造成雛雞大批死亡。為了有效預防雛雞早期死亡,務必做到以下七要:一、溫度要合適。雛雞對溫度比較敏感,出殼後1~3周內保持35~32℃,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