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雛雞的「初飲」和「開食」?
雛雞的第一次飲水被稱為「初飲」,第一次吃料則稱為「開食」。做好「初飲」和「開食」能夠快速刺激雞隻飲水和採食,促進免疫和消化系統發育,提高體重均勻度和降低死淘率。現將雛雞「初飲」 和「開食」關鍵點介紹如下:
一、初飲
1、初飲目的
防止雛雞脫水,有利於維持體內代謝平衡和營養物質吸收;有利於胎糞排出和雛雞卵黃吸收;新增水溶多維可降低運輸和環境應激。
2、初飲裝置
真空飲水罐:例如底盤直徑17cm、水罐直徑12.5cm、高17.5cm,需按照每24-28只雞使用一個飲水罐的數量進行配備。
儲水桶:可選擇容量為50L,用於配兌水溶多維溶液。
塑料量杯:可選擇容量為500ml,用於將水桶中配兌好的多維溶液新增至真空飲水罐中。
3、初飲方法與時間
水溫水質控制:最好使用冷卻白開水或優質深井水,水溫控制在25℃左右,防止水溫過低對雞群帶來冷應激。
水溶多維新增比例:將水溶多維按照萬分之五的比例進行配置,即在盛有50公斤25℃左右清水的水桶中放入25ml水溶多維並攪拌均勻。
初飲時間:雛雞上籠穩定後要先飲水後開食,加快雛雞補水和和預防高溫脫水。一般於雛雞到場前2小時,將真空飲水罐放入雛雞籠內,每籠一個,用量杯將配兌好的水解多維溶液倒入飲水罐中,飲水深度要達2cm以上,降低斷喙雛雞飲水不適。
二、開食
1、開食目的
刺激雛雞多采食,促進消化系統的發育,轉換營養攝入方式,滿足機體營養需求。
2、開食裝置
料盤:例如料盤直徑為35cm,需按照每24-28只雞使用一個料盤的數量進行配備。
料鏟:可選擇容量為25g的料鏟,用於將潮拌好的飼料新增至料盤中。
3、開食方法及時間
飼料選擇:建議選擇使用「強化Ⅰ型顆粒料」並進行潮拌,其優點在於容易吸收、營養全面且顆粒料可提高雛雞採食量。
潮拌料的配製:潮拌方法為每50公斤顆粒料中加入7.5公斤水並攪拌均勻,以手握成團,鬆開自然散開為顆粒料潮拌適宜的判斷標準。
開食時間和飼餵量:過早開食對雛雞的消化器官不利,過晚開食會影響雛雞的生長髮育。在雛雞到場前2小時將料盤放入籠內,初飲2小時後按照0.5g/只的飼餵量新增潮拌好的「強化Ⅰ型顆粒料」,達到防止雛雞脫水和促進卵黃吸收的目的,隨後每間隔2小時飼餵一次。
4、開食效果評判
按照全群2%的雛雞數量比例,採用「定點取樣」和「隨機取樣」相結合的方法確定雛雞開食後的6小時、12小時、24小時開食效果。
取樣方法為,於雞舍各面前、中、後位置分別確定取樣籠,取樣籠內雞群全部進行評判,並於其他籠內隨機抽測部分雞隻。
評判方法為工作人員觸控雛雞嗉囊,雛雞開食後6 小時嗉囊充盈度達到70%,開食後12小時嗉囊充盈度達到85%和24小時嗉囊充盈度達到100%,說明雛雞開食效果較好。
對於開食較晚雞隻需進行人工訓練採食,可採取用手指敲打料盤吸引雛雞採食和人工輔助採食的方法,幫助雛雞形成良好的採食習慣和採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