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土雞育雛期的7項管理要點

  1 全進全出

現代肉雞生產幾乎都採用 「全進全出」 的飼養制度,這種飼養制度簡單易行,飼養期內管理方便,易於控制適當的溫度,便於機械作業;出場以後便於徹底打掃、 清洗、 消毒、 切斷病原的迴圈感染。飼養土雞最好也採用全進全出,能保持雞舍的衛生與雞群的健康。這種 「全進全出」 的飼養制度比在同一棟雞舍裡幾種不同日齡的雞同時存在的連續生產製度增重快、 用飼料少、 死亡率低。

  2 公母分群飼養

近年來,隨著商品雞種的培育和初生雛雞雌雄鑑別技術的提高, 優質商品土雞的生產者多采用公母分群的飼養制度。

2.1 公母分群飼養的科學依據

公、 母雛雞性別不同,其生理基礎有所不同,因而對生活環境、 營養條件的要求和反應也不同。主要表現為生長速度不同,公雞生長快,母雞生長慢,6 周齡時公雞體重比母雞體重重 20%;沉積脂肪的能力不同,母雞比公雞沉積脂肪的能力強得多,反映出對飼料要求不同;羽毛生長速度不同,公雞長羽慢,母雞長羽快;表現出胸囊腫的嚴重程度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

2.2 公母分群飼養的優越性。

公母分群后,同一群體中個體間的差異較小,均勻度提高,便於機械化屠宰加工,可提高產品的規模化水平。由於公、 母雞在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方面的差異,可確定不同的上市日齡,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如母雞做快餐炸雞用,公雞作分割加工,這樣既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也可使產品更規模化。另外,公、 母雞分群飼養比混養時增重快、 節省飼料。

2.3 分群飼養的管理措施

( 1)按經濟效益分期出場。根據優質商品土雞的生長髮育規律,一般公雞最佳出場日齡為 90 日齡,母雞為 120 日齡。

( 2)按公母調整日糧營養水平。公雞能更有效地利用高蛋白日糧, 飼餵高蛋白飼料能加快公雞的生長速度,而且在體內主要是增加蛋白質。公雞前期日糧可以把蛋白質水平提高到 22%。母雞不能有效地利用高蛋白飼料,而且多餘的蛋白質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沉積脂肪,很不經濟。在飼料中新增人工生產的賴氨酸後公雞反應迅速,生長速度和飼料報酬都有明顯提高,而母雞反應很慢。飼餵金黴素可提高母雞的飼料效率,而對公雞無效。

( 3)按公母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公雞羽毛生長慢、 體型大、 腹部囊腫比母雞嚴重,應提供鬆軟的墊料,並增加墊料厚度,加強墊料管理。公雞前期長羽速度慢,要求室溫稍高些,後期公雞比母雞怕熱,室溫以低些為宜。

( 4)分群飼養要注意防疫衛生,防止意外事故。要徹底搞好雞舍及舍內裝置消毒;厚墊料飼養應特別重視對厚墊料的管理,不能忽視雞隻一直生活在墊料上這一基本情況;注意觀察接種疫苗的實際效果,免疫後最好進行血清檢測,以證明免疫的實際效果;重視舍外環境消毒。

  3 選優淘劣

為了保持雞群整齊度,生產出優質產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對雞群實行優選。淘汰時應注意以下5 點: ①死亡率高度集中期間每天進行淘汰; ②前3 周進行嚴格淘汰,因為此時淘汰經濟損失較小;③淘汰離群病雛;④淘汰跗關節扭曲或癱瘓的雛雞;⑤淘汰患有慢性病的雞隻。對於並不離群獨居的慢性病雞,應進一步檢查,這些雞隻通過與其他健康雞比較,表現為抑鬱、 嗜睡等症狀,以及腳部冰涼、 腳和喙缺少色素、 眼睛遲鈍、 冠髯蒼白等。

  4 保證溫度適宜

雛雞個體小,絨毛稀,特別是剛出殼的雛雞,周身毛孔還張開著,不能適應天氣的變化。溫度過低,雛雞容易發生打堆,著涼拉稀;溫度過高,容易引起食慾下降或呼吸器官疾病。因此,要按適當的溫度標準,隨時調節溫度,以維持雛雞正常生長髮育所需的溫度。如果限於條件,達不到育雛所需溫度時,略低於 1~2 ℃也不要緊,但必須做到溫度恆定,切忌溫度忽高忽低,因為在忽冷忽熱的育雛環境中,雛雞最容易發生疾病,造成死亡。管理雛雞第 1 周是關鍵時 期,尤其前 3 d 最為重要,必須晝夜有人值班,細心照料。切不可麻痺大意,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濟損失。

  5 調控光照強度

雛雞的光照強度一般為:0~10 日齡為 3 W/m2,11~20 日齡為 2 W/m2。雛雞的理想光照時間是:0~1 周齡,每日光照 23~20 h;1~2 周齡,每日光照 16 h;2~3 周齡,每日光照時間公雛為 12 h,母雛為 14 h。在開放式雞舍中,若光照時間不足,可採用人工補充光照。

  6 適時斷喙

斷喙能有效地防止啄癖的發生,也可避免挑食,還能減少部分飼料浪費。一般情況下雛雞在 10 日齡前後斷喙,種用雞在育成期( 14~16 周齡)還需進行第2 次斷喙。 上喙斷去 1/2,下喙斷去 1/3。 斷喙時斷喙器有一定的熱度,切面要整齊;斷喙後雞嘴上短下長才符合要求;斷喙過長不易止血,一定要止血後才能放手;斷喙前後 2~3 d 在飼料和飲水中補充維生素 K;雞群患病或免疫接種時不進行斷喙,以減少應激。夏季斷喙要選擇天氣涼爽時進行。因為夏季雞舍內溫度高,再加上燒烙時不良氣味燻蒸會對雞群產生不良影響,增加死亡率。為防止流血和感染,可在斷喙前後 3 d 內在每升飲水中加入 4 g 維生素 K 和多種維生素,接著從斷喙後 5~10 d 每升水中加入 0.5 g 廣譜抗生素。

  7 注意衛生防疫

搞好環境衛生、 疫苗接種及藥物防治工作,是養好優質土雞的重要保證。雞舍的入口處要設消毒池,墊料要保持乾燥,飼餵用具要經常刷洗,並定期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對於雞白痢病,在1~7 日齡雞飼料中應加土黴素或恩諾沙星加以控制,從 15 日齡起飼料中加入抑制球蟲病的藥物,如飼料中加入速丹或優素精(又稱鹽黴素),以控制球蟲病的發生。

土雞育雛期的7項管理要點

1全進全出現代肉雞生產幾乎都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這種飼養制度簡單易行,飼養期內管理方便,易於控制適當的溫度,便於機械作業;出場以後便於徹底打掃、清洗、消毒、切斷病

土雞育雛不同於肉雞,正確土雞育雛方法!

土雞育雛溫度計並不重要。土雞育雛的加熱方式有煤爐,保溫燈,地下煙道等加熱方式。同一個房間內,遠離熱源和熱源附近的溫度相差可能有7~10攝氏度。每個土雞品種不同,對溫度的要求

土雞育雛不同於肉雞,正確土雞育雛方法!

土雞育雛溫度計並不重要。土雞育雛的加熱方式有煤爐,保溫燈,地下煙道等加熱方式。同一個房間內,遠離熱源和熱源附近的溫度相差可能有7~10攝氏度。每個土雞品種不同,對溫度的要求

土雞生態養殖技術要點

一選好飼養場址場址的選擇是飼養生態雞的關鍵,要考慮綜合性因素,如土地面積、地勢、土壤、朝向、交通、水源、電源、防疫條件、自然災害及經濟環境等。養雞場不宜選擇在人煙稠密的居民住宅區、工廠集中地、交通來往頻繁地或畜禽貿易場所附近,宜選擇在較偏遠而車輛

脫溫雞各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在我國國雞養殖業裡,土雞是當前畜牧業中的一個熱門養殖專案,許多農戶非常關注土雞養殖技術的相關問題。那麼土雞容易飼養嗎?如何飼養土雞提高成活率?以下為您介紹一些實用的養雞技術

育雛管理要點

一、環境控制要點●育雛溫度是否適宜的判斷:雞群分佈行為、雛雞肛溫。●剛孵化出來的雛雞體溫應該為40~40.6攝氏度,雛雞體溫低於40攝氏度表明雛雞受涼,在頭5天雛雞體溫上升到41~42攝氏

蛋雞春季育雛好處和管理要點結合蛋價走勢適時育雛

一、春季育雛的利益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蛋雞的育雛也是如斯,在一年四時傍邊,以春季育雛最佳,這是由於:1、氣溫適宜每年3-4月氣溫漸漸轉暖,光照漸漸耽誤,有助於雛雞的生長

選用育雛籠的要點

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的因素較多,如遺傳、營養、環境等。在養殖場總體營養水平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養殖場環境便成為決定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在諸多環境因子中,雞舍的溫度、溼度、通風

育雛管理以及做好雛雞管理6要點

對於養雞,雛雞的管理非常的重要,一個雞場能不能擴大規模,那雛雞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不管養什麼,都知道要從下抓起,因此後期要想賣的雞利潤高,那麼育雛可得多加上心。下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