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如何有效管理雛雞孵化的破殼期

  現代化孵化場工作流程要求在非常緊湊的時間內完成孵種蛋的孵化,這樣才能在入孵492小時(出雛前12小時)後得到較高的孵化率。在此孵化破殼期,破殼率通常可達到55%-60%。
  喬治亞州立大學家禽學副教授Jeanna Willson說:「現代化孵化場密切關注工人的工時,人們不會等雛雞孵化出來。種蛋被推出後,如果雛雞還沒有準備好破殼而出,那麼就錯過了破殼的機會。」
  讓儘可能多的雛雞在同一時間破殼,會提高孵化率和雛雞的健康。這些雛雞既不會因破殼太早待在孵化器中時間過長而脫水,也不會因破殼太遲導致身體太溼或發育不良,從而在運往肉雞飼養場的途中易受低溫的影響。
  高產種雞存在的問題
  然而,Wilson博士在亞特蘭大孵化與育種學術會議上稱,高產種雞所產的種蛋,在孵化破殼期和孵化模式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個問題。
  由於高產種雞代謝率較高,種蛋會在孵化器中產生更多的熱量,這會導致更多的雛雞較早破殼。
  Wilson博士的報告稱,孵化模式不僅會影響孵化率和成本,而且會影響雛雞質量和肉雞死亡率。
  Wilson博士稱,在將雛雞轉移到肉雞舍後,陸續有報告表明,雛雞在7日齡內死亡率較高,比例在3%~8%之間。

  溫度是關鍵因素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孵化期和破殼期,但溫度是最顯著的一個影響因素。Wilson博士說:「溫度是影響種蛋何時開始發育和孵化的最重要因素。」
  99.5-99.8F(37.5-37.67℃)是多年來肉雞行業所採用的正常溫度。
  孵化破殼期
  Wilson 博士在圖1中展示了不同的理論孵化曲線。Wilson博士說:「在孵化破殼期,肉雞行業一直追求的目標便是使孵化率達到55%-65%。」當孵化率為50%時,曲線實際上就顯得有些寬了,她解釋說,這樣會有過多的雛雞過早或過遲破殼。
  她說:「在過去五六年中的主要問題是,高產種雞所產的種蛋會產生更多的熱量。由於其代謝水平較高,因此會在孵化器中產生更多的熱量。為防止溫度過高,我們必須降低孵化器中托盤的溫度。但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現在糾結於需要降低溫度的幅度。」

  調查研究
  Wilson介紹了她及其研究員對高產種雞進行的調查研究,他們對下列三種孵化溫度進行了研究:
  1 溫度稍低或99.5F(37.5℃);
  2 標準溫度或99.7F(37.61℃),此溫度比行業標準稍低;
  3 溫度稍高或模仿行業標準,100.3F(37.94℃)。
  孵化率 溫度稍低組和溫度稍高組的孵化率較低,標準溫度組的孵化率較高。「三個溫度檔次的孵化率均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均不如預期的好。」她說.
  受精種蛋的孵化率 入孵於溫度稍低組和溫度稍高組的受精種蛋孵化率偏低,標準溫度組的受精種蛋孵化率較高。
  破殼分析 Wilson博士稱,在溫度較低組的入孵種蛋中,大約有1.5%的雛雞死於破殼期,而在溫度稍高組中,大約0.5%的雛雞死於破殼期,以標準溫度入孵的種蛋在破殼期的死亡率最低。
  雛雞初重 溫度稍低組孵出的雛雞體重和無卵黃的雛雞體重較輕。Wilson博士說:「溫度稍低組孵出的雛雞,使更多的卵黃物或溼或幹,  這意味著這些雛雞沒有充分利用它們的卵黃,這也會導致這些雛雞發育不良。」
  肉雞死亡率 溫度稍高組孵出的雛雞在42日齡時死亡率較高。Wilson博士說:「溫度較高組孵出雛雞的死亡率較高,結果令人無法接受。這恰好確實地證明了,高溫會讓我們在肉雞舍中損失更多的肉雞。」
  結論
  Wilson博士說:「溫度稍低組孵出的一些弱雛死在了蛋殼內,而溫度稍高組孵出的雛雞並非如此,溫度稍高組的那些弱雛是在轉群到肉雞舍後死在肉雞舍的。這說明溫度對孵化的影響非常大,即使是溫度的細微變化。」
  「降低孵化溫度對高產種雞確實有益,但這種最佳溫度似乎具有品種特異性,我不認為我們已經找到了最適的溫度,」她總結說,「當溫度降低時,我們似乎需要調整相對溼度來提高孵化率。」
 
作者:GARY THORNTON
譯者:Leon
選自:WATT POULTRY USA 12卷第3

禽蛋的胚胎髮育(貴妃雞)

正常的貴妃雞孵化期為21天(雞胚胎日齡的計算應以種蛋達到正常孵化溫度時為開始),在整個孵化期內給予適當的溫度、溼度、通風和翻蛋等孵化條件,雛雞應在20~21天內破殼而出,在這個時間內出殼的小雞,健雛率高,育雛期成活率高,孵化期延長或縮短都會對孵化率和雛雞造

如何提高商品代雛雞均勻度

一出雛不均勻的現象出雛不均勻表現為,通過檢視孵化視窗,也就是指種蛋從孵化器轉入出雛器以後,對破殼的雛雞數量檢查時發現,整個出雛階段間隔時間太長。在實際撿雛過程時,有些雛

如何提高出雛均勻度

一出雛不均勻的現象出雛不均勻表現為,通過檢視孵化視窗,也就是指種蛋從孵化器轉入出雛器以後,對破殼的雛雞數量檢查時發現,整個出雛階段間隔時間太長。在實際撿雛過程時,有些雛雞已經快要脫水了,有些雛雞還不能撿雛,雛雞質量不好,甚至在飼養過程中還會增加早

蛋雞階段性重點疾病預防

雞群在不同階段,生理差異很大。俗話說:量體裁衣,在實際生產中,養殖戶應該根據雞群不同的飼養階段和生理差異采取不同策略。母抗保護期主要疾病預防雛雞經過了21d的孵化,破殼而出

孵化廳環境控制對雛雞質量的影響

種蛋孵化是養雞生產中一個重要環節,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雞生產的經濟效益。要想獲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質優良的雛雞,除培育健康高產的種雞群、提高種蛋的品質和加強種蛋的消毒外,孵化場的孵化條件控制更顯尤為重要。孵化條件中不但要控制好孵化裝置內各項孵化參

孵化過程中雛雞失水不足解決措施

一、失水不足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在孵化過程中,如果雛雞失水不足,將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表現為雛雞腑關節有紅點(如下圖)。這種雛雞放到肉雞場後將表現出早期腿病問題。二、失水不

簡析孵化過程中雛雞失水不足引起的雛雞早期腿病

一、失水不足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在孵化過程中,如果雛雞失水不足,將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表現為雛雞腑關節有紅點(如下圖)。這種雛雞放到肉雞場後將表現出早期腿病問題。二、失水

孵化溫度對肉雛雞成長的影響!

無論在孵化過程中操作好與壞,總會生產出一些看上去很健康的雞苗,特別是來源於擁有良好繁殖效能的雞群的種蛋。但是,由於不能看到雛雞的內部,不能確定每隻雞苗的心臟、肝臟、消化

孵化過程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引言:在現今的孵化場中,影響雛雞產品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孵化廠及孵化裝置的設計,整個孵化過程中的蛋殼溫度及co2濃度等因素,都會影響胚胎的發育,進而影響雛雞的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