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孵出後是否需要立即開食和飲水
《國際家禽》第103期
美國一體化養雞企業正在考量是否值得對雛雞孵出後立即開食和飲水進行大規模投資。
Bell & Evans公司是北美洲為數不多的雛雞孵出後立即提供開食料及飲水的孵化企業之一,2017年,它為此投資了4000萬美元。
在未來10年內,肉雞早期開食可能在美國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目前,這種飼養方法存在多種模式,包括從在孵化場飼餵開食料和鋪設水線,到在雛雞運輸用盒內放置凝膠(譯者注:這種凝膠一般富含有益菌和營養素的水和凝膠,不僅能給雛雞補水,還能增強它們的免疫系統),再到直接在養雞場墊料上孵化雛雞。
在歐洲,這種飼養方式較為普遍,荷蘭、比利時和德國的大型孵化企業都是在雛雞孵化後立即提供開食料和飲水。但是,在美國很少採用這種飼養方法。目前報道的僅有專業生產商FarmersPride公司(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Bell & Evans公司),自2017年即開始採用這種飼養方式。
歐洲的市場狀況和法規促進了肉雞企業採取早期開食的做法。到2024年,荷蘭的孵化場將被要求在雛雞孵化後立即提供開食料和飲水。
在美國,那些已經能夠將雛雞孵出後立即入舍的一體化養雞企業必須衡量早期開食投資對生長效能的益處能否帶來足夠的回報,以確定是否值得為改變飼養方式所帶來的成本買單。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即商業養雞場的早期開食究竟是什麼樣的,一體化養雞企業以及想要進入養雞業的人,會因改造或重建現有孵化場和養雞場而需要投入鉅額費用。
早期開食的好處
目前的研究中,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雛雞孵化後立即提供開食料和飲水的重要性。研究結果顯示,早期開食有助於雛雞建立更好的生理機能和微生物群,促進雛雞生長,在加工廠有更高的產量。
雛雞不會在同一時間出殼,因此第一批出殼的雛雞在出雛之前可能已經捱過了數小時。在實際生產中,從出雛到雛雞入舍的時間可能會很長。雛雞在出殼時有卵黃提供早期營養,但在孵出後的幾個小時的營養和能量供給會影響後期成長情況,且對屠宰時肉雞的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家禽科學系教授E•大衛•皮布斯(David Peebles)表示,如果此時不給雛雞提供開食料,那麼它可能會利用自身的蛋白質儲備來補充營養,從而直接導致肌肉損失,造成生理機能受損。相反,孵出後立即開食有助於剛孵出的雛雞機體發育,從而促進它們早期及以後的生長。
皮布斯認為,雛雞從孵出到開食和飲水的時長非常關鍵。有研究表明,雛雞從出殼到開食前捱過的小時數與它們在49日齡時的胴體產量有直接關係。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家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彼得•費克特博士(Dr. Peter Ferket)表示,出殼後之所以存在這種相關性,是因為雛雞機體及腸道會迅速擴張,並經歷在細胞水平上的生長,這在雞隻一生中是絕無僅有的時刻。進行早期開食的雛雞在骨骼完整性、免疫功能、腸道強度及更高產肉量方面會獲得諸多益處。對此,他認為從現代肉雞遺傳學來講更是如此。
此外,Poultry Performance Plus公司總經理歐洲孵化顧問羅恩•梅傑霍夫博士(Dr. Ron Meijerhof)稱,在低飼養密度、低粉塵、低二氧化碳,且低交叉汙染的養雞場孵化雛雞,可降低雞隻應激。
有助於無抗飼養
孵出後立即提供開食料和飲水可增強雞隻的免疫系統,隨著美國抗生素用量繼續降低,這一點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費克特表示,早期開食可提高雞隻抵禦病原體的能力。如果讓雛雞早期開食,它們會建立更好的腸道微生物群,朝一生健康的方向發展。此外,營養師還可以利用開食料中的某些成分來增強雞隻腸道健康,並阻止致病微生物在腸道內定殖。
如何權衡
在美國,改為早期開食絕非易事。一體化養雞企業可能要投入數百萬美元的啟動資金,並需要確定究竟哪種飼養方式更適合。
梅傑霍夫表示,在歐洲,早期開食方式在孵化場和採用養雞場孵化的生產中各佔一半。改建孵化場成本非常高,因為這需要孵化場提供更大的孵化器和更高的自動化程度。但在養雞場孵化幾乎無需增設額外裝置,因為只需要運送種蛋而非雛雞。此
外,由於每個飼養週期內的某段時間,雞舍內全是種蛋而非雛雞,因此會造成部分產能損失。
費克特認為,美國的一體化養雞企業主要專注於雞肉生產,因此對孵化場投資在資本支出中的優先等級相對較低。美國養雞企業需要將孵化場規模擴大一倍,以便在孵化場提供開食料和飲水。此外,因為需要同時不斷地向孵化場和養雞場提供專用開食料,供應鏈也可能會面臨挑戰。
儘管如此,仍有很多人質疑卵黃能否提供雛雞所需的全部營養。梅傑霍夫表示,除了能更早開食和能讓雛雞擁有更長的採食期外,目前在技術性能上還未有已證實的好處。他認為目前的益處僅在於「樹立形象和創造營銷機會」。
一體化養雞企業的看法
Fieldale Farms公司負責實際運營的副總裁大衛•威克(David Wicker)表示,一體化養雞企業面臨的關鍵問題在於從雛雞出殼到雛雞入舍需要多長時間。由於安排有序,Fieldale Farms公司的雛雞在出殼3小時內即可開食和飲水。但是,在啄殼後,80%~90%的雛雞可在8~10小時內出殼,其餘雛雞會在10~12小時內出殼。因此,從啄殼到出殼所需時間較長的雛雞才能從早期開食中獲益。
對於雛雞運輸時長超過24小時的一體化養雞企業,是否對早期開食進行投資的決定並不難。威克表示,對於一家擁有執行良好的孵化場且能保障快速雞苗交付時間的一體化養雞企業來說,早期開食方案的好處並不是很明顯。
他理解早期開食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群這一科學說法,但在理想情況下,一體化養雞企業更希望配製一種內含益生菌且極易消化的開食料,以幫助雞隻在生命早期建立最佳的微生物群。
主要問題在於:「從孵化場到養雞場之間的這幾個小時內,能否創造足夠的利潤來支付投資的成本?」
對此,威克說:「在美國,9~10小時能給一家商業公司帶來哪些好處?我想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
此外,如果早期開食方案確實為養雞企業帶來了實質性好處,那麼就需要一體化養雞企業與飼養早期開食雛雞的養雞場簽訂新的合同,因為這些雛雞比標準雛雞更具優勢。
投資回報率
儘管如此,但威克仍表示這一理念非常令人感興趣,業界將繼續對此進行認真調研。在養雞生產中停用抗生素以及使用微生物組方法(注:防治微生物感染的生態學方法)的可能性對養雞業有很大影響,因此建立一個強大的微生物組並控制加工廠的細菌汙染水平將具有極大的優勢,但目前尚無可供做決策的資料。
費克特和皮布斯均表示,進行升級投資提高生產效能是值得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投資會物有所值。費克特表示,一體化養雞企業應將早期開食視為一項風險管理投資,這對最孱弱的雛雞最有幫助,並可能會降低整個雞群的死亡率。
動物福利
梅傑霍夫表示,在歐洲,推動早期開食的驅動力來自動物福利。荷蘭2024年早期開食法規來自法院判決,起因是動物保護組織提出的一起上訴案。他說,歐洲養雞業(尤其是荷蘭和德國)都在堅持早期開食。皮布斯表示,既然這種情況可以發生在荷蘭,那麼也就可以發生在美國,雖然會需要一段時間。
在美國,動物福利也可能會成為關鍵因素之一。致力於宣傳天然食品的第三方福利標準組織——全球動物夥伴關係組織(GAP)其最高級別動物福利認證中要求讓雞隻從種蛋到出欄一直在養雞場度過。Bell & Evans公司是GAP的成員之一。
2020年,裴頓(Perdue)食品公司(GAP的另一個成員)聲稱,其正著手在一處實驗養雞場開展養雞場孵化試驗。在該試驗中,他們採用的方法是將一枚待孵種蛋置於一臺專門設計的孵化器中,並使其在配有飲水器和料盤的墊料上孵化。
當時,該公司負責食品安全&質量與現場運營高階副總裁布魯斯•斯圖爾特-布朗博士(Dr. Bruce Stewart-Brown)表示,這一試驗將繼續進行,將來會有機會施行養雞場孵化。
來源:2022年《國際家禽》1-2月 第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