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糖水在雛雞的用處

雛雞的腸胃十分脆弱,所以在開食,開水的時候要特別的注意。

一、雛雞出殼後從出雛室轉入育雛室,先用5%~8%紅糖水加維生素C飲水,再開食,之後連續飲用3天,可促進卵黃的吸收,減少發病,提高飼料轉化率。

二、雛(種)雞在經歷長途火車和飛機運輸後,易出現脫水、精神沉鬱等不良現象。到達目的地後,讓其飲用5%~10%紅糖水,能迅速恢復體力,同時提高防禦能力,減少死亡率。如果在長途運輸前就給其飲用5%~10%紅糖水再運輸,可避免或減少由於長途運輸出現的不良現象。

三、雞轉舍、斷喙、變換飼料可導致雞發育不良,產蛋率、免疫力下降,育成率、抗病力降低,發病率上升。在雞轉舍、斷喙、變換飼料、免疫前後2~3天給飲10%紅糖水,可預防由於應激而造成的免疫機能下降,抗應激,調節體液平衡,刺激食慾,補充營養,加速雞康復,提高生產效能。在寒冷的冬季,給雞飲用5%~10%紅糖水,還可起到驅寒、化瘀、健胃的作用。

四、當雞發生雞白痢、大腸桿菌病、球蟲病等傳染性疾病時,在正常用藥的同時,飲用5%~10%紅糖水,連飲3~5天,可使雞腸道內形成保護膜,減少有毒物質對腸道的刺激,減少死亡。在雞發生腎腫或腎炎時使用5%~10%的紅糖水,同時使用輔助藥物,能較好地消除腎腫。

五、當雞發生藥物中毒或飼料新增劑中毒時,立即停用致毒藥品及新增劑,同時讓其飲用10%的紅糖水,飲用3~5天,能有效緩解中毒症狀,配合應用維生素C效果更佳。

簡析孵化過程中雛雞失水不足引起的雛雞早期腿病

一、失水不足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在孵化過程中,如果雛雞失水不足,將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表現為雛雞腑關節有紅點(如下圖)。這種雛雞放到肉雞場後將表現出早期腿病問題。二、失水

如何識別雛雞的發育環境是否良好避免發生雛雞過熱

為了產出優質雛雞,必須對種蛋孵化期間的溫度、溼度和通風進行精準調節。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很難掌控蛋殼表面後的情況。下面的關鍵測量法可幫助您識別環境是否良好,確保雛雞出雛後

雛雞初次飲水知識

雛雞第一次飲水為初飲,初飲一般越早越好,48小時之內必須飲上水。雛雞進入雞舍後應及時先給飲水再開食。初飲時必須要讓所有雛雞迅速飲到水。調教讓雛雞儘快學會喝水。供雛雞飲用的水應是18~20℃的溫開水,切莫用低溫涼水。水盤要放在光線明亮之處,要和料盤交錯安放

孵化過程中雛雞失水不足解決措施

一、失水不足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在孵化過程中,如果雛雞失水不足,將導致雛雞腑關節紅腫,表現為雛雞腑關節有紅點(如下圖)。這種雛雞放到肉雞場後將表現出早期腿病問題。二、失水不

表明雛雞過熱的五大特徵

溫度和雛雞生理在雛雞育雛階段,維持合適的溫度很重要,尤其在雛雞7-10日齡時。在生命早期,雛雞的自我代謝調節能力很差,不能控制體溫。因此,雞雛主要通過環境溫度維持最佳體溫。

雛雞過熱現象

於雛雞有過熱現象,傳統分級標準並不能總是將體弱的雛雞揀選出來。過熱的雛雞,其孵化時間早於正常孵化時間,通常體型較小、身體虛弱,更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同時還容易出現其他許多

雛雞的「開水」給對了嗎

初生雛雞的第一次飲水稱之為開水水對於剛出殼雛雞發育有著積極促進作用。首先,在雛雞剛出殼後,卵黃囊內的卵黃尚未被吸收完全,如果能夠有效利用卵黃囊內的營養物質,可以促進雛雞

種雛雞的運輸管理

1日齡的雛雞一般要通過一段距離的運輸從孵化場到達養殖場,並在養殖場度過一生。與商品肉雞相比,父母代雛雞及祖代雛雞通常需要更遠距離的運輸。因此,為了確保雛雞到達養殖場時能夠

預防雛雞早期死亡的主要方法

我國大部分地區一般都在春季育雛,但由於春季氣候變化大,而雛雞初毛稀薄,體溫調節機能發育不完善,再加上飼養管理不得法,常常造成雛雞大批死亡。為了有效預防雛雞早期死亡,務必做到以下七要:一、溫度要合適。雛雞對溫度比較敏感,出殼後1~3周內保持35~32℃,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