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粕在雞飼料中的應用
雜粕型飼料中蛋白質飼料的來源以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葵粕等為主,不用魚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雜粕在全價配合飼料中的用量之和超過12%。隨著豆粕飼料原料長期高價位執行,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都想通過雜粕代替部分豆粕用於蛋雞生產,以降低養殖的成本。與豆粕的價格相比,在相同蛋白含量的情況下,菜粕價格相當於豆粕的50%,棉籽粕相當於豆粕的60%,雜粕在日糧配合中使用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一、優、缺點
我國每年生產大量的雜粕,如棉籽餅粕年產量在600萬噸以上,菜籽餅粕約300萬噸。前各種雜粕的蛋白質含量均很高,如花生粕粗蛋白含量比豆粕高,棉籽粕與豆粕接近,菜籽粕、葵籽粕等粗蛋白含量也相當於豆粕的80%左右。有些雜粕的平均氨基酸消化率也很高,如葵籽粕可達89%。此外,雜粕還含有其他豐富的營養物質,如大多數雜粕均含有很高的亞油酸,有效磷含量也均高於豆粕,亞麻粕中亞麻酸含量十分豐富,葵籽粕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顯著高於豆粕,但由於雜粕本身存在抗營養因子含量高,多含有有毒物質等固有缺陷,其在飼料中的用量一直難以加大,且有些雜粕質量極為不穩定,對全價料的質量影響相當大。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的成果——酶製劑來提高雜粕在飼料中的使用量及利用率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二、營養特點
菜籽粕與葵花粕中賴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遠不如豆粕比例適當。因此,建議在使用時應與精氨酸含量高的花生粕或棉籽粕配伍,以達到營養平衡的目的。菜籽中含有硫葡萄糖甙,其本身無毒,但經過酶解後,產生的物質可以導致蛋雞甲狀腺腫大,使生長和繁殖受抑,也會引起肝臟出 血及凝血作用下降。所以,使用菜籽粕要進行脫毒處理。
棉籽粕中所含蛋白質中氨基酸不平衡,精氨酸含量過高,賴氨酸含量不足,其中蛋氨酸含量過低。因此,在應用時要新增L一賴氨酸,而且要與精氨酸含量少的原料配伍,如菜籽粕、胡麻粕等。棉籽粕中含有有毒的遊離棉酚,對細胞、血管和神經有害,且干擾血紅蛋白的合成損害生殖系統功能,影響蛋的品質等,其負面影響較大,且其在飼料中新增的比例一般以不超過10%為宜,當雞產蛋高峰期時更要謹慎使用。但是在脫毒的情況下,有些地區使用量達到12%。現有最簡便宜行的脫毒方法就是在棉粕中新增硫酸亞鐵,新增的鐵離子含量是棉籽粕中游離棉酚的4~5倍,但棉籽粕遊離棉酚的含量應經過檢測,否則過量的鐵離子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攝入。
三、使用方法
無論使用哪種餅粕,都要注意水分的含量,否則原料容易黴變,重者影響飼料配方的設計與準確度。蛋雞對餅粕原料的氨基酸的消化率表現不一,高低不等,故在利用雜粕設計飼料配方時,要事先了解其氨基酸的可消化性,以可消化氨基酸作為指標依據進行合理配比,既能降低成本,穩定生產效能,又能減少氮的排出,有利於環保與可持續發展。
現在有很多酶製劑廠家都做出了相應的雜粕酶及複合酶,使用效果較好。選擇一些效果好的產品可提高雜粕的使用量及利用率,有效降低飼料成本。雜粕雖然可以利用,但要注意在降低成本,新增後營養均衡和避免毒副作用等方面都達到最合理的水平。
四、注意事項
雜粕粗纖維含量高,特別是加工過程中脫殼不充分時,如棉籽餅粕的粗纖維含量高達17%,亞麻籽粕粗纖維含量可達28%,帶殼壓榨的葵籽粕粗纖維含量高達32%。粗纖維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木質素。粗纖維不僅本身不能被單胃動物消化利用,以稀釋作用使餅粕原料本身養分濃度降低,而且還影響其他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表現出抗營養作用。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也不必驚慌。實驗結果表明,稀世寶可以啟用動物體內的生長因子,促進酶的轉化,增強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具有抗菌促生長、增強免疫力,並能改善畜產品品質,增進動物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從而降低成本,縮短餵養週期,提高動物生產效能,還可以在飼料中起到防黴抗氧化、降解殘毒、綠色環保等特點;稀世寶是一種「超級維生素」,是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飼料新增劑新品種,它的推廣應用將對畜牧水產養殖業及飼料工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新增稀世寶後,雞成活率提高4-10%,肉雞日增重提高6—10%,平均增加體重50-80g/只,蛋雞糞便成型、蛋殼光亮紅潤、產蛋率提高4—8%,產蛋期平均增加5.6個蛋/只;用新增稀土的飼料餵鴨,蛋鴨平均增加產蛋6—9%,肉鴨日增重6—10%,飼料報酬提高6—15%(從群體飼料統計,相當於增加體重1kg,節約飼料0.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