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飼料使用的六大誤區
蛋白有餘,能量不足
改正方法:在日常飼料配方中,能量和蛋白都非常重要。能量決定雞群產蛋率的高低,蛋白決定蛋重。當飼料中的蛋白偏高,在蛋白分解成能量的同時,還產生大量尿酸,引起雞的痛風,同時還增加飼料成本,所以說高蛋白低能量的飼料不是優質飼料。要保證能量與蛋白平衡 ;飼料中蛋白質的營養,實際就是氨基酸的組成不一樣,利用率也不一樣,要配制飼料時,必須考慮所用蛋白質的利用率和氨基酸的組成是否平衡,不能只考慮價格,否則易出現蛋白缺乏,甚至出現啄羽等異食現象。
蛋雛雞用肉雛雞料,換料早
有的養殖戶用肉雛雞料飼餵0 ~ 14 日齡蛋雛雞,這是不科學的。肉雛雞料蛋白高、能量高,是針對快速生長肉雞品種設計的,如果用在蛋雛雞階段會使心血管發育系統不適應,也不利於蛋雞育成階段的體型發育,還會發生營養代謝疾病。有的養殖戶將蛋雛雞料和肉雛雞料摻半使用。這樣也存在許多問題,摻半使用會造成藥物的劑量不夠,達不到預防疾病促進生長的效果。不僅發病率高,也影響長勢,降低均勻度。也可能出現肉雛雞料和蛋雛雞料藥物使用上的配伍禁忌,產生副作用。
育雛期對氨基酸、能量、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需要較高,使用育成料就會缺乏營養,甚至產生應激,嚴重影響蛋雞生產效能的發揮。由於雛雞料貴,養殖戶為了節約飼料成本,有時只使用 3 ~ 4 周就換成育成料。育成料和育雛料營養成分相差很大。如果過早換成育成料,滿足不了育雛期的營養需要。
改正方法:1 ~ 10 日齡使用高檔雛雞開口料,11 日齡至 6 周齡使用雛雞顆粒配合飼料。雛雞開口料重點保證雛雞消化道健康。嚴格按照使用階段使用優質雛雞開口料和雛雞配合飼料,同時,也可新增「安保來」(鞍山奧方公司生產的以進口多維為主要成份的功能性新增劑,用以補充雛雞營養,培育體質強健的雛雞,保證 5 周齡體重達標。
用料數量不準確,沒有確切的量的控制
實踐證明,過多用料易造成蛋雞過肥、早產(特別是中雞階段),甚至造成飼料浪費,增加養殖成本 ;過少則難以達到標準的產蛋體況,或在產蛋期蛋小,產蛋率不高,養殖效益差。還有,在蛋雞預防治療疾病時,用藥拌料,準確計算用料特別重要。
改正方法:一個準確用料的計算公式,可供養殖戶參考。10 日齡前 :日用料量=日齡數 2,如 7 日齡的蛋小雞日用料量為7 2=9 克。11~20 日齡 :日用料量=日齡數 1,如 15 日齡的蛋小雞日用料量為 15 1=16 克。21~50 日齡 :日用料量=日齡數,如 30 日齡的蛋小雞日用料量為 30 克。
51~150 日齡 :日用料量= 50 (日齡數 -50)÷2,如 100 日齡的蛋中雞日用料量為 50 (100-50)÷2=75 克。150 日齡以上的產蛋雞日用料量應穩定在 100±12 克。如此計算,1 只母雞到 150 日齡時累計耗料約 8.84 千克,到 550日齡累計用料量約 36.50 千克。當然,不同品種、不同季節用料量應略有差異。
忽視育成料,使用低質量的便宜料
有的養殖戶認為育成蛋雞又不產蛋,用料好壞都一樣,就用低質量的便宜料。其實育成期是保證雞均勻度高的重要時期,必須保證育成期的營養供給。
改正方法:雞的生長早期對氨基酸較敏感,在育成後期能量的影響更大一些,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將會產生體型小,脛骨短的後備雞。10 周齡體重不達標,均勻度差,就培育不出來高產蛋雞,致使高峰期不高,持續時間又短。高檔育成料在蛋白質營養、能量等方面進行了合理的設計,在與前期育雛料的銜接、與後期預產料的銜接、原料使用等方面都考慮很全面。
盲目使用新增劑
有的養殖戶隨意新增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新增劑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各種階段的蛋雞料都添加了足夠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果養殖過程中再新增,就會新增過量,導致各成分的不平衡,產生腿病、軟殼蛋等現象,使生產效能下降。
改正方法 :對這些物質採用的原則是多則減、少則補。正常情況下不用額外使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發生應激時、免疫前必須要補充維生素。最好是單用維生素 C,或者電解多維。
行情不好時降低飼料檔次
很多養殖戶為了節約成本,在行情不好的時候使用便宜料。通過調查發現, 蛋雞價格5.2元/千克時,堅持用優質飼料的養殖戶,產蛋率高達 90% 以上, 蛋重大, 料蛋比低,基本處於保本和微利狀態 ;而使用低質量飼料時料蛋比高,高峰持續時間短,用藥成本高,死淘率也高。
改正方法 :飼料質量的好壞,不能僅看短時間的蛋重和產蛋率,而是要看雞的健康狀態、料蛋比、高峰維持時間、總產蛋量等。選擇好的品牌的蛋雞飼料,達到最大的產蛋量才是不賠錢的根本道理。
文章來源:艾依特蛋雞養殖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