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為什麼抗病營養是無抗時代的核心策略

  01、動物的健康狀況就是「外界致病因子」與「動物自身的抗病機制」這一攻一守所鬥爭的結果。

致病因子有很多 —— 一切不良的外界環境(應激)、動物食入的有毒有害物質(比如黴菌毒素)、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等,都在其內。這些致病因子要麼直接影響動物免疫反應,要麼通過打破腸道微生物平衡而影響動物健康。

  致病因子之一——黴菌毒素。

動物的抗病機制包括了結構屏障、腸道微生物、以及免疫系統。

展開來講,結構屏障指細胞和細胞所組成的組織器官對外來物質的機械障礙,這就要求它們的結構必須完好無損。動物機體中一切與外界相通的表面均是外來物質侵襲的第一道關口,比如面板,呼吸道,胃腸道。其中,腸道因為其內腔表面有無數被稱為絨毛或微絨毛的小褶皺,展開來面積最大,成為結構屏障的最大部位。

腸道屏障的組成(引自Hooper, 2009)

腸道微生物的組成與代謝受到環境和營養的影響處於動態平衡狀態,這個動態平衡,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動物的健康狀況。

腸道微生物的動態平衡(引自Nagpal et al., 2014)

免疫反應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抵禦外來不良因素的侵襲,保護動物健康;但另一方面又需要消耗營養物質以調整機體代謝。如果免疫反應過度(也稱免疫應激),還會導致細胞或組織的損傷。

豬的免疫系統組成(引自inmunicinmaymo.com)  

動物健康是致病因子與抗病機制之間的平衡

  02、營養與動物健康

營養物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既影響動物生產效率高低和生產潛力發揮程度,也決定了動物健康狀況。

  營養決定動物健康的主要機制有四:

1. 影響免疫系統的發育, 從而影響免疫反應的效率

2. 調節腸道微生物,影響微生物平衡以及代謝

3. 直接干預致病因子,緩解其危害

4. 修復受損細胞或組織

營養影響健康的四大機制

營養決定健康的機制,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機制。

「抗病營養」理念由此而生。

  03、抗病營養理念

抗病營養學是動物營養學與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的密切交叉領域;比傳統營養學更深、更廣。

引用美國加州大學著名動物免疫學家Kirt Klasing曾說過的一段話:

「 If animal health was selected as the functional endpoint instead of growth rate or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nutrient recommendations might change...Eventually target animal species need to be examined to determine specific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for optimal immunocompetence and health. 」

傳統營養學下制定的營養需求可能滿足也可能不足以滿足機體最佳免疫力

(引自Klasing, 2002)

原注:Dietary requirements set by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are usually based on concentrations that maximiz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and prevent known deficiency pathologies. Optimal immunocompetence may occur at nutrient levels that are: higher than the NRC requirement (panel A); equal to the NRC requirement (panel B); or less than the NRC requirement (panel C).

1 、第一大版塊:營養與免疫 | 營養與應激| 營養與抗病基因 | 營養與疾病

➩ 解決的是防疫、抗應激的問題。

營養與抗病基因的部分研究進展(基於陳代文團隊)

2 、第二大版塊:營養與腸道健康

➩ 解決的是微生態平衡和腸道健康的問題。

動物營養=宿主營養 微生物營養

營養需求=宿主需求 微生物需求

腸道微生物的營養模式是目前研究的重點與難點。營養影響動物基因組同時也影響微生物基因組,且動物基因組與微生物基因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動物的健康與表型。今天的人類醫學研究已經逐漸揭示,腸道微生物在營養代謝疾病、免疫功能障礙、肥胖、糖尿病等眾多疾病的發生發展程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提示我們,微生物可能是動物營養調控機體健康和生產效能的新機制和靶點。腸道微生物是否是動物遺傳的組成部分、是否是營養調控的訊號途徑,都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3、第三大版塊:營養與抗營養因子

➩ 解決的是日糧消化代謝的問題。

抗營養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是我們對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產生不利影響的物質的統稱。目前的實際生產中常見的抗營養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劑、植酸、單寧酸、黴菌毒素等。

常見黴菌毒素對家禽的影響(引自BIOMIN)

  04、全域性飼料觀

營養平衡包含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營養素的平衡,第二層次為營養源的平衡,第三層次為營養素與營養源的互作效應,第四層次為營養素、營養源及新增劑的綜合效應。

營養結構的平衡不是易事

傳統營養平衡只是營養素的平衡。根據營養結構平衡概念,這裡需要重新定義全價飼料。目前在行業內普遍使用的全價飼料指營養結構平衡、能同時滿足動物和腸道微生物需要、確保動物健康和最佳生產效能的飼料。然而,它僅僅是單個飼料營養結構的平衡。在今天的畜牧生產實踐中,我們還必須考慮動物全程各階段所需飼料之間的系統平衡,這可稱之為全域性飼料。在時間上需做到母子一體全程化;在空間上需做到營養宿主微生物三維一體 --- 也就是說,今天的動物營養學家需具備「時空一體觀」。即,過程講全域性,單個講全價。

全域性飼料包含了從母體營養到後代營養,從出生到出欄的全部飼料。例如,豬的全域性飼料就應當包含 「後備料 - 配種料 - 妊娠前期料 - 妊娠後期料 - 哺乳料 - 空懷料以及教槽料 - 斷奶料 - 仔豬料 - 生長料 - 育肥料」。這麼多飼料之間必須做到營養結構的系統平衡。

除此之外,功能性飼料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功能飼料的本質是通過調控靶點,例如免疫、微生物、自由基平衡等,來實現功能的營養調控。根據目的的不同,功能性飼料可分為免疫增強料、抗應激料、抗腹瀉料、腸道保健料、攻胎料、催乳料等等等等。 這類飼料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畜牧養殖的生產目的。

「養勝於防,防勝於治」。

來源:瑞特生物養殖聯盟

對當前免疫抑制病的應對策略

首先,要加強飼養管理,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多種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疫接種。在生產中要根據雞群的生長和生產需要配制飼料,保證機體產生抗體等所需的蛋白質,避免雞群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營養消耗性疾病所導致的免疫反應低下。當雞群處於免疫或應激時,應

有效應對肉雞熱應激的三大配方調整策略

在肉雞熱應激期間,除了改善雞舍通風、使用冷卻系統和減少飼養密度之外,還可以輔以飼餵合適配方的營養飼料,減少高溫對雞群的不利影響。特別是當對雞舍進行結構性改變既不符合經濟

蛋雞飼養管理及營養方面存在的誤區

1、飼養管理方面存在的誤區1.1忽視雞群全過程的良好飼養飼養管理的核心就是雞群體重的控制,在整個飼養過程中都要有一個良好的體重(達標體重)。也就是說,要使雞群有一個良好的生產性

雞病控制的六大策略

1.觀念要創新首先我們要清楚,日常管理在雞病控制中占主導地位(約佔80%)。獸醫技術問題是次要的,只佔20%。其次,藥物不是治療雞病的靈丹妙藥,控制病情決不能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藥

白羽肉雞「氣囊炎」病的防控策略

肉雞氣囊炎病在我國白羽肉雞生產中的危害日益突出,817、黃雞相對發病較輕或容易治療。為了有效控制白羽肉雞氣囊炎病,我國各個獸藥生產企業相繼研發生產專用藥物。但是,有多少廠家生產的藥物有效?又有多少個獸醫能真正有效控制該病?只要大家經常到肉雞養殖市場走走

2011年秋季家禽疫病控制策略

一、2011年上半年家禽養殖背景2011年對家禽業總體來說,是一個豐收年;雞蛋價格、淘汰雞價格一路上揚高價位長期持續,商品肉雞毛雞價持續穩定在2.5元\Kg以上,對肉種雞來說雞苗價格持續走高。給能夠飼養成功的養戶帶來豐厚的效益,但是,有30%部分養戶並不像大部分養

商品肉雞氣囊炎防控策略分析

一疫病多發的原因1H9隱性感染率高(1)種雞垂直傳播H9AIV:表現為5~10日齡發病;臨床上表現為喘氣、伸頸部,剖檢花斑腎(無尿酸鹽),控制難度大!(2)健康雞H9AIV2%隱性感染:表現為8~35日齡發病,發病雞群臨床表現形式多樣。形式一:冷風、涼風襲擊,雞舍風速過

當下商品肉雞流感氣囊炎防控策略分析

一、背景:根據近兩年家禽生產看,商品肉雞疫病已經逐漸在威脅著養殖集團(公司)靠飼養管理取勝的理念。往年,商品肉雞養殖,如果是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的飼養方式,很少發生重大疫病,只要嚴格做好飼養管理就可以防止較大疫病的發生。可是,近來我國大部分養殖集

6個預防和控制雞支原體的策略

生產中支原體的感染必須考慮以下因素:1.毒性、併發感染、環境條件傳染病的嚴重程度支原體(MG)或滑膜支原體(MS)取決於田間菌株的毒性,可由若干因素加強(圖1)。MG或MS感染,再加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