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更替,管理應激是養殖成功的關鍵
應激是由多種因素對動物機體造成的非特異性反應,給動物的健康和生產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它會使動物免疫力下降,增加動物患病的機率。春天是冬夏兩季過渡的季節,春季的氣溫變化幅度大、空氣乾燥,多變的天氣易對動物造成應激。如果不能有效的防控應激,會給養殖場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 因此,如何解決應激對養殖場的影響,應是從業者首先考慮的問題。
一、應激的產生
坊間盛傳:「一捂一閃必得流感,一閃一捂必得支堵(支氣管堵塞)」,此話一方面說明了春天家禽易患疾病,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家禽發病的原因。
二、應激的危害
「一捂一閃」說明了通風量的過小或過大,通風量過小會造成禽舍空氣質量惡化,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通風量過大會造成溼度減小,體感溫度降低,引起家禽的冷應激。
(一)通風量過小的危害
有一種冷叫做「覺得動物很冷」,部分管理者主觀的認為家禽會冷,因此在思想上保守,行動上放不開,在管理上不敢通風或者設定的通風量太小,長此以往,結果導致氨氣、二氧化碳和粉塵等聚積,不良的環境不但會誘發各種呼吸道病,還會嚴重影響家禽的生長速度,增加家禽的死亡率,因此通風量過小是影響生產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
(二)冷應激的危害
1.冷應激對基礎代謝的影響當家禽處於低溫環境中,家禽的基礎能量代謝率升高,採食量增加。因此在低溫環境中,飼料的能量主要用來維持體溫的恆定,導致家禽飼料消耗增大、轉化率降低、料肉比(料蛋比)升高,降低了家禽生產的生產效能;若採食的飼料不足以維持基礎代謝,會因免疫力降低而發病。2.冷應激對家禽健康的影響
①引起致消化不良、腹瀉、腸炎等胃腸道疾病,出現拉稀和過料等臨床症狀。
②呼吸道疾病屬於條件性疾病之一,家禽在正常狀態下,可以帶菌不發病,當遭遇冷應激時,會誘發呼吸道疾病(支原體、傳染性鼻炎等),而呼吸道疾病又是各種疾病的助推器,加大感染ND、IB、H9型禽流感等疾病的概率,並與其他疾病呈現疊加效應,加重疾病的臨床症狀,給疾病的治療和用藥帶來困難。
③冷應激還會致使雞群免疫力下降,以致家禽免疫失敗和疾病多發。冷應激不但能夠引起家禽發病,而且會造成免疫的失敗,因此冷應激是威脅家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圖一
三、應激的防控措施
(一)溫度管理
溫度的管理以「生理上適宜、時間上穩定、空間上均勻」為基本原則,最大限度保障家禽的安全,減少疾病發生的機率。
1.生理上適宜
①育雛期「看雞施溫」:育雛期的溫度對雛禽的生長髮育至關重要,由於雞苗體重大小和活力強弱不同而對溫度的需求存在差異,因此育雛期間要「看雞施溫」。當雞苗體重偏小(肉雞<35g、蛋雞<33g)或活力不足(把雞背部向下放倒3秒鐘不能站立,說明雞苗活力較弱或比較疲勞)時,其對溫度的需求會略高一些。育雛溫度的設定一般以分雞後雞群的分散速度、嗉囊飽和度及週末體重為依據,在舒適的環境中,雛雞會在入舍4小時內分佈均勻,主動尋找水源和食物,24小時嗉囊飽和度達到100%,週末會有一個理想的體重;因此育雛期「看雞施溫」很重要。
②高溫飼養:
家禽在生理上存在最佳溫度區間(見圖-1),在最佳的溫度區間內,採食的飼料主要用於生長髮育,動物發揮最大的生產潛能;例如蛋雞的舒適區間是18-23 ℃,在舒適區間內雞都是適宜的,但在乾燥的春季儘可能執行上限溫度23℃,會減少冷應激的機率,究其原因是春季溼度低,體感溫度並沒有溫度計顯示的那麼高;其次執行上限23℃的溫度,如果管理出現偏差,即使雞舍的溫度降低2-3℃,雞在生理上也是適宜的,不會出現冷應激;因此高溫飼養對家禽是相對安全。
2.時間上穩定:
溫度浮動過大是造成家禽應激的重要因素,保持禽舍穩定是防控應激的方法之一;在現場管理中,肉雞的溫差應控制在3℃之內,蛋雞晝夜溫差應控制在5℃之內,風機在一個迴圈內的溫差在±1℃之內,可以有效的迴避溫度浮動帶來的應激反應。
3.空間上均勻:
舍內溫度不均勻(或區域性有賊風)是養殖過程中常見的弊病,也是引起家禽應激的原因之一。感測器的顯示溫度只是一個點的溫度,一點帶面來表達雞舍溫度的整體情況;如果禽舍的三維空間上溫度不均勻(或有賊風),那麼溫度感測器的溫度不能代表雞舍的溫度,環控電腦按照溫度的訊號執行的通風、加熱等任務都是錯誤的。禽舍內縱向溫差<3℃、橫向溫差<1℃、上下溫差<1.5℃時,可以忽略溫差對家禽的影響,因此溫度在空間上均勻可以有效的防控家禽的應激。
(二)溼度
春天空氣溼度小,體感溫度低,是造成家禽應激的另一原因,體感溫度與溼度的大小息息相關,併成正相關,如果溼度不能維持在最佳範圍(40-60%)內,可以用溫度來彌補溼度的不佳,及時調整通風量的大小和通風時間,向理想的溼度目標靠近,避免體感溫度的浮動對家禽造成應激。
(三)通風管理
通風管理作為飼養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雞舍溫度的在時間上穩定和在空間上均勻是靠通風來實現的,故此通風管理也是防控應激的關鍵環節。
1.禽舍密閉:
密閉是禽舍實現溫度均勻的基礎,因此新建禽舍或在新一批家禽入舍之前要進行密封保溫效能的測試,檢查禽舍的密閉效能是否達到要求;檢測方法和評估標準如下:
①檢測方法:啟動一臺48英寸或兩臺36英寸的排風機,排風總量在20000cfm,產生的負壓。
②評估標準:
最佳通風的目的是給家禽提供適宜、穩定和勻度的環境,發揮禽類最大的生產潛能;通風量的標準只是一個參考,最佳的通風量要依據飼養密度、飼養模式、供暖能力和密封保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以家禽在生理上適宜為最終目標;切忌生搬硬套,因通風量的不合理誘發各種疾病,給養殖場帶來生產效能的下降和經濟的損失。
3.入舍風速
風機的運動使得外界的冷風通過進風窗進入禽舍,產生≥3.0m/s的入舍風速,冷風經開啟的進風窗沿房頂或天花板上行,冷風與蓄積在房脊的熱空氣混合後再緩緩落下,冷熱空氣的混合既達到了有效換氣的目的,又避免了冷空氣對家禽的影響;風速過小(圖-2)或過大(圖-3)、進風窗開張過大或過小(圖-5),都會對家禽造成冷應激,因此入舍風速和進風窗開張角度也是影響風效果的重要因素。

4.過渡通風
①隨著春季的到來,外界氣溫變暖,舍內氣溫升高,我們需要把多餘熱量從舍內排出,此時需要開啟過渡通風,過渡通風的空氣交換率要比橫向通風時大的多,但仍然不想產生風冷效應,以避免體感溫度頻繁的變動對家禽造成應激。
②自動控制進風窗的開關是過渡通風成功的關鍵,過渡通風啟動,隨著風機執行數目不斷的改變,要保持進風窗風速的穩定,進風窗需要跟隨風機開啟數量增加或減少而自動加大或縮小,用自動化的環空器可以輕鬆的搞定這一問題,但通過手動進行調節進風窗的大小以保持穩定的入舍風速是非常困難的,有時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如果進風窗的面積不能與風機的數目或通風量相匹配,其後果是入舍風速過大或過小,冷空氣就會接觸到家禽產生冷應激。如圖-1、圖-2所示。
(四)營養調控
1.維生素C:
維生素C在抗寒冷應激情況下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證明,在冷應激下,家禽自身合成的維生素C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補充一定的維生素C可促進家禽的生長,提高產蛋量和蛋殼強度。維生素C抗應激的機理可認為維生素C是合成茶酚胺和糖皮質激素必要的輔助因素,維生素C參與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的合成和羥化過程。因此補充維生素C可以預防或緩解家禽的應激反應。
2.維生素E :
維生素 E除了動物的生殖功能有關外,還能夠增強家禽的免疫功能,補充維生素E可以有效提高禽類的抗體滴度;在營養充足的雛雞日糧中新增維生素 E,可保護雛雞免受大腸桿菌的感染;高劑量的維生素E可以提高家禽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而且這種免疫力的提升還可以由母雞傳遞給雛雞。所以維生素E可提高家禽的抗應激能力,減少寒冷刺激對家禽的影響。
3.氨基酸:
氨基酸在蛋白合成、內分泌調節、維持酸鹼平衡機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冷應激有抵抗作用主要集中在色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故此,新增一定的氨基酸可以提高雛禽抗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