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高溫季節蛋雞熱應激的措施
隨著蛋雞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的不斷髮展以及全球氣溫的普遍升高,季節性高溫成為蛋雞熱應激危害最大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高溫高溼環境引起的夏季蛋雞熱應激尤為嚴重,因此,做好夏季蛋雞熱應激防範是養殖場夏季飼養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隨著國家對養殖場地的限制,在現代蛋雞養殖過程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我國規模化蛋雞場多采用高密度層疊式飼養模式以提高飼養密度,隨之而來的是由於密度過高及夏季通風不良造成大量雞群的熱應激,進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1、蛋雞熱應激表現
熱應激導致家禽生長緩慢、死亡率增加、產蛋率下降等,給養殖戶及養殖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當雞舍溫度超過30℃時,雞群就會出現熱應激症狀,包括產蛋率下降、死淘率上升、飼料消耗降低等現象。
2、 蛋雞熱應激緩解措施
目前,針對高溫引起的熱應激主要通過環境控制、飼養管理和營養調控三方面來緩減。
(1)環境控制
①雞舍建築佈局合理
雞舍的建築要合理佈局,將雞舍選擇在通風良好、地勢高燥,且周圍無高大建築物的地方,一般為東西走向,雞舍屋頂保持較好的隔熱效能,周圍需要有綠化。
②通風裝置調節
藉助通風裝置如室內安裝空調、風扇裝置,或採用水簾降溫法、室內噴霧法、加強室內通風法等措施降低雞舍內的溫度,給雞群創造一個涼爽適宜的舍內環境,減少熱應激的發生。根據雞體的生理需要將室內溼度控制在50%-70%。
(2)飼養管理
①清涼飲水
水是重要的營養素,飲水量增加20%有利於加強雞體對高溫環境的耐受力,雞的呼吸散熱能增加30%,高溫環境下,使用清涼的深井水有利於降低雞體溫,增加採食量。但是雞群的飲水量不宜過大,在蒸發量達到最大時,過多飲水已無必要,反而會使排尿量增大,沖走消化道內的營養素,降低飼料利用率。
②降低飼養密度,減少應激源
另外,適當降低飼養密度,給雞群充足的活動空間,夏季高溫季節籠養雞應比平時飼養密度減少20%,單棟雞舍最好在夏季飼養量低於6萬羽,雞舍長度低於100米。儘量避免在此期間進行免疫接種、轉群、運輸、斷喙等活動,以減少雞體的應激。
③光照調節
光照程式設定上,可在夏季實施早飼延長光照法,即早上開燈提前一小時,午夜開燈一小時,刺激雞群在一天中相對涼爽時間段的採食。
(3)營養調控
①調整飼料配方
夏季高溫季節,雞群對能量的需求增加,但是由於採食量的下降,造成能量攝入不足,勢必影響生產效能。在飼料中加入油脂(1.5%)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可提高飼料的能量水平和適口性,增加雞群採食量。其次,高溫條件下,蛋白質的合成受阻,其抑制程度大於降解,故而需要適當提高蛋白質水平,但由於蛋白代謝會產生較大的熱增耗,且易產生氨氣等有害氣體,因此高溫季節適量補充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可有效彌補蛋白質的不足,以減輕熱應激反應。第三,高溫下,由於採食量減少,攝入的鈣、磷不能滿足產蛋雞的需要,所以必須調整日糧中鈣、磷含量及鈣磷比例,以保持鈣磷平衡,通常鈣磷比例為7:1為宜。既可改善蛋殼質量,還可減少熱環境對雞隻的影響,刺激雞群增加採食量。第四,高溫條件下,家禽的採食量降低,致使維生素的攝入量減少,特別是與生產效能及免疫機能密切相關的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 的水平。因此,新增上述維生素能夠緩解高溫給家禽生產和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在飼料中新增碳酸氫鈉和氯化鉀,可調節酸鹼平衡,提高蛋雞的抗高溫能力和產蛋率,改善蛋殼品質。
②補充飼料新增劑
當前,諸多研究表明在日糧中補充一些飼料新增劑如益生菌、中草藥、微量元素等同樣能有效緩減熱應激。在飼料中新增1.5 g/kg富含地衣芽孢桿菌、枯草桿菌和植物乳桿菌的複合益生菌可有效增加熱應激狀態下雞群小腸中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量,增加空場絨毛高度,降低大腸桿菌數量。飼料中新增戊糖乳酸桿菌和嗜酸性乳桿菌複合物可有效上調高溫條件下(35 °C)雞群四種糖轉運基因GLUT2、 GLUT5、SGLT1和 SGLT4的表達,表明益生菌可提高營養吸收。
同時,這兩種乳酸桿菌增加熱應激狀態下雞群盲腸有益菌數量,降低有害菌,改善雞肉脂肪酸組成。飼糧中補飼鉻能顯著提高生長期畜禽的生長效能和飼料轉化率,也能增強蛋雞免疫力。飼糧中新增鉻和蛋氨酸可緩減熱應激狀態下(35 ± 2°C)肉雞的免疫抑制效應。
最新研究顯示,飼糧中同時新增Cr、Se和Zn(分別為0.30、2 和40 mg/kg)可有效提高夏季肉雞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另外,中草藥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種活性成分,其不僅有營養作用,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全面協調生理代謝,近年來中草藥新增劑同樣被應用於緩減畜禽的高溫應激,分別新增1%的女貞子、五味子和四君子湯能通過增強熱應激下蛋雞脂質穩定性、調節內分泌等途徑改善熱應激下蛋雞的生產效能,減輕熱應激對蛋雞的危害。夏季分別在基礎日糧中新增4、8、12g/kg自制中草藥抗熱應激劑,可以提高蛋雞的生產效能、蛋品質,降低死淘率,改善蛋雞血液生化指標。
因此,採用高密度多層層疊式籠養雞舍即使在雞舍負壓通風模式下,高溫仍易導致雞群產生高應激反應。夏季環境高溫條件下,必須確保雞舍內環境控制在30℃以內。夏季外界環境溫度大於35℃,高溼度地區,建議雞舍長度控制在100米以內,單棟飼養規模6萬羽。同時,調整飼料配方,結合環境控制和合理飼養管理做好夏季高溫季節蛋雞的熱應激防治。
來源:國家家禽工程研究中心,作者:朱麗慧、朱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