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的產蛋率與啥有關?
第一、營養因素
1、不達標的飼料,特別是不能使用發黴變質的劣質飼料,飼料中營養成分的不平衡或不足會嚴重影響產蛋。
2、飼料中鐵、鎂、鋅、錳等的含量都會影響鈣磷的吸收,進而影響蛋殼質量。當這些礦物元素在體內含量高時,會與磷酸根離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鹽而影響鈣的吸收。所以在補充微量元素時,量不能太大,同時考慮飲水硬度的因素。
3、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約佔94%,蛋雞產蛋期每天攝入的鈣主要是滿足產蛋需要,一隻雞每天約需鈣3~3.5克,過低過高都會影響蛋殼質量。因此,在產蛋期必須選擇含鈣量較高的飼料,且補充的鈣鹽有利於機體的吸收。
4、磷的含量不當,機體內鈣、磷的吸收總是協同的,適宜的含磷量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在育雛、育成期,鈣磷比例在1.5~2∶1時,鈣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
5、維生素D含量不足,維生素D是鈣吸收的輔助因子和促進因子,可提高血漿中鈣和磷的水平,保證正常骨骼的礦物質和機體的其它機能。當血液中鈣濃度低時,維生素D的需要量就會增加。但維生素D不能代償鈣、磷的缺乏。所以,產蛋雞的飼料中必須有充足的維生素含量,這種較高的含量可使鈣、磷比例的重要性降低。
第二、疾病因素
1、新城疫:病毒從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後,先在呼吸道和腸道內繁殖,然後侵入血液擴散至全身。在生殖道研究中發現,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輸卵管炎和卵巢炎能使蛋殼的厚度和重量受影響長達50天,功能上最大的損害是在子宮部,影響了蛋殼的正常形成導致出現薄殼蛋。
2、減蛋綜合徵: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該病毒可在輸卵管狹部蛋殼分泌處大量複製導致黏膜分泌功能紊亂。
3、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感染雞後,可使子宮部的蛋殼腺細胞變形,使蛋殼顏色受影響。 禽流感:病毒可使病雞體溫升高,破壞生殖系統,致使卵黃充血,甚至破裂出血,可造成輸卵管炎症甚至輸卵管的萎縮等。
4、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梭氏桿菌等:通過在腸道內的大量繁殖,致使腸道菌群失調,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導致機體對鈣的吸收能力下降,鈣量不足,此外,還可引起細菌性輸卵管炎、卵黃性腹膜炎。
第三、管理因素
影響產蛋較大的是溫度、光照、雞舍內氨的濃度以及外界各種應激。
蛋雞最適宜產蛋的溫度是15~22℃,要採取冬季保溫、夏季降溫的措施。氣溫升高,雞的採食量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率降低,高溫使雞呼吸加不能太高,補鈣飼料不能含有較多的其他礦物質元素,以免在體內產生拮抗作用。環境因素對蛋殼質量的影響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碳酸濃度下降,蛋殼變薄。飼料中新增一定量的碳酸氫鈉以提高血液中碳酸的濃度,也有利蛋殼質量的改善。光照作用可使面板中的7~脫氫固酸轉變為維生素D,促進鈣磷的吸收。產蛋雞的光照時間16~17小時/天,強度2.7~3.5瓦/平米。雞舍通風不良,舍內有害氣體達到很高的濃度。因此要及時清除雞糞,加強雞舍通風,降低舍內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