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不產蛋的蛋雞?辨別不產蛋雞的高招
如何挑選不產蛋的蛋雞?辨別不產蛋蛋雞的高招。
辨別不產蛋蛋雞的高招。
當下蛋雞行情低迷,很多蛋雞養殖戶選擇淘汰不產蛋蛋雞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很多養殖戶不會辨別不產蛋蛋雞,更不會挑選不產蛋的蛋雞?
一、看外形 不產蛋母雞性情較神經質,易驚嚇,羽毛往往較整潔,但雞冠萎縮蒼白;而產蛋雞則性情溫馴,被毛不太清潔,但雞冠鮮紅,神態活潑,眼睛明亮。
二、看頭腳 不產蛋母雞的喙、眼圈及腳趾處面板較黃,而產蛋雞則白。
三、看腹部 不產蛋母雞腹部收縮,羽毛粗糙,兩恥骨間僅能容納1-2指;而產蛋雞則腹部飽滿、柔軟,恥骨間可容納3指以上。
四、看肛門 不產蛋雞肛門乾燥而皺縮,圓形,呈黃色;而產蛋雞肛門呈白色,且溼潤,較大呈橢圓形。母雞開始產蛋後,這些色素因為逐漸轉移到蛋黃裡,而在母雞肛門、喙、眼瞼、耳葉、脛部、腳趾等的黃色素缺乏補充,逐漸變成褐色-淡黃色-白色。一般情況下,春天育雛的雞到秋天,產蛋雞的這些部位的表皮層黃色素已經褪完,而停產雞的這些部位仍呈黃色。
五、看糞便 不產蛋雞糞乾燥,多呈綠色;而產蛋雞糞便飽滿,溼潤,表面被覆一層白色粘液(即尿酸鹽)。
六、聽聲音 觸控不產蛋雞則騷動不安,併發出「嘰嘰」的驚叫;而產蛋雞卻緊縮起翅膀,蹲伏在籠內,發出「咯咯」的叫聲。
七、摸蛋窩:不產蛋雞的蛋窩在2指以下;而產蛋雞的蛋窩在3指以上。
八、做記錄,多觀察。挑出產蛋率地的蛋雞進行淘汰。
出現不產蛋的蛋雞和出現產蛋率低的蛋雞的原因分析?
蛋雞生產效能低通常表現為開產日齡推遲,提早開產、產蛋高峰期沒達到預定指標或攀升時間較長、高峰期短、產蛋期死淘率太高、提前休產淘汰、蛋品質下降以及淘汰時體重偏輕等。造成產蛋效能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育成雞合格率太低 合格率為合格雞數(體重在標準體重的±10%以內,脛長為104~106mm)與入舍雛雞數之比。育成合格率低說明育雛育成期死亡較多,育成雞體質差、均勻度差。體重偏輕或偏重都將導致產蛋推遲或提前、產蛋高峰期不穩、效能低,而均勻度是直接影響蛋雞生產效能的主要因素。
2開產前體成熟與性成熟不能同步 表現為到了正常開產體重時不開產,或達到5%產蛋率時體重低於標準。這種結果源於飼料營養不合理、光照程式不合理、限飼和疾病等。若在育雛、育成階段及氣候變化時不能及時調整配方,從而造成飼料能量、蛋白質、鈣、磷等階段比例不合理,影響體重的增加和性成熟。光照是養雞生產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光照的時間、強度等對雞的活動、物質代謝、生長髮育及生產力的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正確的限飼可影響生殖系統的發育、成熟。在育雛後期的6~8周,突然限飼會影響雞隻體格的正常發育。疾病也可造成雞體質差,影響雞的正常發育與成熟。
3藥物的毒性作用 藥品的殘毒可引起機體正常發育停滯,影響雞內臟器官的發育,特別是對育雛前期內臟和育成期生殖器官的成熟影響更大。另外,若在產蛋期用了對產蛋有影響的藥品,如磺胺類、呋喃類等,不但會破壞卵細胞的發育,從而降低產蛋率,而且過量會引起中毒。
4飼料質量不穩定 營養成分缺乏、過量,飼料衛生不達標,適口性差或灰分過高等均可引起產蛋效能降低。
5飼養管理不科學 溫度控制不合理、光照和飲水不足、日常管理粗放均會導致生產效能降低。另外,疾病的侵害及其他應激,也是造成雞產蛋效能低的原因。
如何避免出現不產蛋的蛋雞和產蛋率低的蛋雞?
蛋雞從l6周齡起進入預產期,25周齡到達產蛋高峰,為防止產蛋效能下降必須採取一定的技術措施。
1實施全價飼料和籠養 散養或圈養雞冬季均不產蛋。採取籠養蛋雞,夏季放在室外,冬季放在室內,每天清糞1次。如果選用優良種雞,飼餵全價飼料,一年四季均可產蛋。籠養雞的舍內環境比較穩定,溫度、光照都好控制。冬夏加強管理,使雞不受風寒酷暑的影響,經試驗對比,籠養雞產蛋率比散養雞提高40%左右。
2控制開產日齡 控制開產日齡使開產適時化、同期化。蛋雞入籠工作最好在l8周齡前完成,以便使雞儘早熟悉環境。
3 避免轉群應激 雞群轉對產蛋不利。經試驗證明,將兩群雞進行調換飼養,在條件相同情況下,轉群前2周平均產蛋率為55.76%,轉群后產蛋率平均為40%,相差15.76%,直至1月後產蛋率才恢復到54%以上。因此,開產後儘量避免轉群。
4 雛雞剪冠 小雞剪冠不但可以提高日後產蛋率,還可以節約飼料,避免雞成年後的各種冠傷。根據試驗統計,把經鑑別認為是母雞的雞冠剪掉,可提高產蛋率4%。一般在小雞出生後10h內,趁尚未開食剪冠,手術簡單,出血也少,亦可公母一齊剪。
5 適時接種、驅蟲、上籠 上籠時接種ND油苗或I系苗、EDS苗及其他疫苗。入籠後進行一次徹底的驅蟲工作。
6 控制光照 光照時間應逐漸增加。因品種差異,光照時間遞增快慢不同,一般每週遞增30min為宜,27周齡左右增加到日光照16h後恆定不變。若雞群體重較輕,發育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時推遲到20周齡增加光照時間,也可在增加飼養管理基礎上,光照時間每週遞增15min,使開產體重與性成熟相一致。在產蛋期間光照的原則是不能縮短,強度不能減弱。蛋雞生長期,光照時間一般每天8h,不宜超過11h,產蛋期l4~16h,不宜超過17h。雞對顏色比較敏感,不同顏色的光對雞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來說,小雞可用紅光,大雞可用白光。
7 控制溫度 溫度對蛋雞產蛋、蛋重、蛋殼品質、受精率、飼料利用率都有影響。產蛋雞適宜溫度為l3~20℃,13~17℃的產蛋率高;長期高於29℃時,則產蛋量下降;當環境溫度高達37℃時,雞就有發生熱衰竭的可能。在北方冬季飼養蛋雞要採取保溫措施,可適當提高15%的飼養密度,以利於保持雞舍溫度。有條件的雞舍可安裝暖氣,從而保證蛋雞生產效能。
8. 控制溼度 蛋雞適宜的相對溼度為60%~70%,如溫度適宜,相對溼度可降低到40%或提高到72%。如果舍內溼度低於40%時,蛋雞羽毛凌亂,面板乾燥,空氣中浮塵飛揚,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和脫水,影響產蛋。如相對溼度高於72%,蛋雞羽毛粘連汙穢,易誘發雞關節炎病,產蛋量下降。在高溫高溼環境下,蛋雞呼吸加快,同時這樣環境有利於微生物繁殖,導致疾病的發生。低溫高溼環境下,易使家禽失熱過多而受寒,影響產蛋。因此防止禽舍潮溼或乾燥,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管理問題。雞舍應位置向陽,地勢較高,通風良好。
9 減少有害氣體 禽舍內含有的有害氣體有,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舍內氨含量達15mL/m3時,人感到不適,允許濃度不應超過25mL/m3。降低雞舍中的有害氣體濃度的措施是及時清除糞便與垃圾,加強通風換氣,及時將有害氣體排出,噴灑藥物消除有害氣體。
10 減少應激因素 許多不利因素易引起雞的應激反應,如賊風、超限噪音、轉群、換舍、捕捉、性比例不當、缺食、斷水、斷喙及進行其他手術、接種、飼養人員作業程式變換。這些情況對蛋雞會造成環境壓力或心理壓力,使蛋雞呈現高度神經質,心跳加速,採食下降,性活動減少,心血管活動發生變化,發生潰瘍性腸炎,生長延緩,法氏囊、胸腺與脾臟萎縮,淋巴系統作用衰退,抗體產生減少,抵抗力減弱,對蛋雞的健康與生產力產生不良影響,易患傳染病。按常規進行日常飼養管理,如給料時間要正確,每天第1次給料要在給光後進行,第2次給料要在下午2點,第3次給料時間要在熄燈前2h進行。提供數量足夠的飲、喂裝置並放置均勻。接近禽群時給以訊號,逮捉時輕拿輕放,儘可能在晚間弱光下捉雞,儘量避免連續進行等能引起家禽騷亂不寧的措施,謝絕參觀者入舍。如雞處於逆境時,將飼料中維生素A、E等加倍供給。
11及時剔除病雞、休產雞和低產雞 主要抓兩個階段:①開產後到產蛋上升到80%前為一個階段,通過詳細觀察雞精神狀況、雞冠顏色,觸控腹部和恥骨聯合處等方法挑出病雞和假母雞。②產蛋高峰期過後到產蛋率降為80%後,加強對休產雞、低產雞及病雞的淘汰,提高飼料利用率。
12 新增砂礫 砂礫雖不含營養物質,但是讓雞自由啄食一定量的砂礫,可促進消化,提高產蛋率。
13 限制飼餵 對蛋雞進行合理限飼餵養,即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又能充分提高蛋雞的產蛋率。限喂方法可分為縮短喂料時間和減少飼料數量兩種,兩者有一定的聯絡。縮短喂料時間,可縮短到蛋雞平常喂料時間的50%。減少飼餵數量,精飼料可減少到蛋雞平常自由採食量的50%~60%,但青飼料、礦物質飼料等且不可減少,到飼料遞減至不能再減時,應逐漸增加飼料,以保證產蛋連續。
14 人工強制換羽 一般採用間斷給水、給料法和限制給水、給料法兩種。另外,還可以採用拔羽縮短換羽期,即人工拔去雞兩邊翅膀上的l0根主翼羽和尾羽上的l0根大毛,這樣可縮短換羽期l0~15d,提高產蛋率。
總之,根據自己的飼養條件,合理的採取一些措施以提高蛋雞的產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