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產蛋推遲五大誘因早知道!

蛋雞育雛期體重控制不當

1.1 雞群發育不良,6周齡體重不達標,均勻度差

主要表現為:其一脛骨長度不夠。脛骨長度是產蛋雞是否達到生產要求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但有很多養雞戶在飼養過程中不知這一指標,因過分強調成本而不按要求飼餵合格的全價飼料,造成飼料營養不達標;忽視育雛期管理,造成雛雞6周齡前脛長(褐殼蛋雞要求8周齡脛長80mm)不達標。

蛋雞8周齡的脛骨長度十分重要,有8周齡定終身之說;由於早期脛長不達標會導致到18周齡開產時,雞群中相當數量的雞脛骨長度不到100mm;褐殼蛋雞正常脛長應達到105mm為好。

其二是體重不達標,均勻度太差。均勻度差的雞群,其產蛋高峰往往後延2~3周,且均勻度差的雞群在整個飼養週期死亡率和淘汰率高,產蛋高峰不理想,高峰維持時間短,總體效益差。其三性成熟均勻度差。

因雞群性成熟不一致,而導致群體中產生不同的個體生產模式,群體中個體雞隻產蛋高峰不同,所以產蛋高峰不突出,而且維持時間短,其產蛋率曲線也較平緩。

1.2 蛋雞育成期增重不勻,各周體重波動大,雞群體質差

育成期要求每週抽樣稱重5%(不低於50只雞),以正確瞭解雞群的體重增長情況和聚群的均勻度情況,從而確定下週的飼餵方式和飼料量。在確定下週的飼料量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參照手冊所給的喂料量,一般手冊所給的喂料量只是參考,執行時要根據本場的情況(即飼料實際營養水平、雞舍溫度、喂料裝置、當週應激狀況等)進行適當調整;

第二,考慮飼料滯後效應問題,就是我們在本週調節飼料後,當週體重並未顯示出來,一般3周後體重才表現出來,所以每週加料要遵循瞻前顧後、循序漸進的原則,決不可料量忽高忽低,呈鋸齒狀,這樣做的後果是造成周增重波動大;

第三,要注意育成期飼餵不能減料,料量只能增加或維持,一旦減料將嚴重影響周增重,尤其蛋雞12周以後,生殖系統開始發育,一定要保持周增重。

1.3 育成後期過分限制體重大的雞也會造成推遲開產

蛋雞育成期均勻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以後的產蛋,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如果過分地追求均勻度,對生產也是不利的。有些雞場不注意育成期的均勻度,盲目給料,再加上飼養密度不合理造成均勻度極差。

發現問題之後,又盲目地追求雞群的均勻度,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經常分群、調雞,並在分群后不給大雞加料,個別雞場發現飼養員私下減料以控制體重;對小雞大量加料,以在短期內使雞群體重一致。

這樣在15周前如體重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對產蛋影響不太大,15周後這樣做會使體重較大的雞因沒有足夠的營養而不能正常生產,同時體重較小的雞因加料過快,雖然體重很快趕上了,但由於此期增加的大部分是脂肪,生殖系統來不及發育,也就不能適時開產,均勻度很高(90%以上),就是產蛋率不高。

2

光照不合理

2.1 光照時間(人工補光時間)

我國地處北半球,自然光照最長的一天是夏至(6月21或22日),最短的一天是冬至(12月21或22日)。在9~12月份進雞稱「順季」,育成階段處在日照逐漸增長的季節,這有利於雞的性成熟,出現開產提前。

在3~6月份進雞稱「逆季」,育成階段處在日照逐漸縮短的季節,對蛋雞性成熟非常不利,特別是進入15周以後開始進入性成熟階段,此期如果光照縮短,就會造成生殖系統發育遲緩,所以要求從15周開始補光以滿足性成熟。

2.2 光照強度的影響

蛋雞較為合適的光照強度是10-15勒克斯,輕度要適宜。對於正常的產蛋雞,所需要的光照強度一般為2.7瓦。多層籠養雞舍為使底層有足夠的光照度,設計照度應提高一些,一般為每平方米3.3~3.5瓦。如果光照強度小,或者加光刺激不夠,也會造成產蛋推遲。

3

飼養環境不當的影響

3.1 雞舍環境溫度不合適

蛋雞生長、生產的理想溫度為18~24℃,低於18℃雞用於維持體溫的飼料增加,低於13℃就會影響生長髮育及產蛋。當雞舍溫度過低時,如不及時增加飼料喂量,就會造成相對的能量不足,從而延遲開產。到冬季有些養雞戶不增加取暖設施,靠雞群產熱來維持舍溫是非常錯誤的。

3.2 溼度與通風對晚產的影響

蛋雞要求0~4周齡相對溼度60%~70%,4周以後50%~60%。雞舍溼度的高低與雞舍溫度及通風有關。當舍溫一定時,通風量越大,排出舍外的水分越多,溼度下降;

通風量一定時,舍溫越高,空氣中含水量高,從而排出舍外的水分越多,溼度下降。所以雞舍溫度過低或通風量不足,都會使舍內溼度升高,平養雞舍墊料潮溼,長期下去易發生球蟲病或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疾病,從而影響蛋雞生長髮育,推遲開產。

4

傳染性疾病、腫瘤等影響

開產前患有慢性傳染性鼻炎的雞群,開長時間明顯推遲,產蛋高峰上升緩慢。患有腫瘤病(馬立克病、雞白血病、網狀內皮增生症等)的雞群,會出現雞冠蒼白、皺縮、消瘦、長期拉稀、體內臟器腫瘤等症狀,致使雞群體重降低,無法按期開產或產蛋達不到高峰。

5

雛雞質量問題

應種雞階段性疾病問題或其它原因導致商品雛雞先天不足,雞群發育不良,成年後產蛋效能不佳。所以養殖場進雞時,要選擇信譽度好的雞場,瞭解雛雞的來源,保證雛雞健康,無傳染性垂直傳播的疾病,這是養雞的基礎。

雞球蟲病發生的誘因及防治措施

、雞球蟲病發生的誘因一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光照、溫度、溼度、墊料、密度、環境、飼養方式等。1.溫、溼度。當冬季雞舍溫度低於20℃,或非常乾燥時,因卵孢子化不良,雞球蟲病的發生也隨之減少;在高溫和高溼的春季和夏季,雞球蟲病的發病率較高,特

雞球蟲病多發的誘因

一管理因素1溫、溼度當冬季雞舍溫度低於20℃,或非常乾燥時,因球蟲卵囊孢子化不良,雞球蟲病的發生也隨之減少;在高溫和高溼的夏季,雞球蟲病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在南方溼度大的梅雨季節前後為多發時期,此期,由於墊料較潮溼,球蟲病會反覆發作。2衛生、防疫加

蛋雞脂肪肝綜合症的誘因及防治措施!

脂肪肝是產蛋雞常見的一種營養代謝性疾病。它主要是脂肪在肝細胞內過分堆積,從而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嚴重的引起肝細胞破裂,最終導致肝內出血而死。死亡的雞表現為雞冠、肉髯蒼白

蛋雞推遲開產和產蛋高峰不達標的原因及對策

一原因探析對接診的三十多批6萬餘隻蛋雞,進行流行病史調查、臨床症狀分析、病理剖檢、治療效果觀察,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1雞群發育不良、均勻度太差主要表現為:①弳骨長度不夠。脛骨長度是產蛋雞是否達到生產要求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但有很多養雞戶在飼養過程中

為什麼有的雞開產晚?

我們在蛋雞飼養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開產時間推遲,且沒有產蛋高峰期,或者面前達到高峰,又會出現突然產蛋下降的情況。正常情況下,蛋雞開產一般在120日齡以後,但是有的雞群產蛋推遲

蛋雞產蛋率低的具體表現及應對策略

一產蛋雞生產效能低的具體表現1開產日齡推遲蛋雞以見蛋和群體達5%產蛋率作為開產標誌,一般在17周齡見蛋,19周達5%,此時應為開產。但在生產中有的蛋雞推遲1~2周開產,不但會影響雞群單產水平,而且還增加前期耗料。2提前開產體重偏輕提前開產的蛋雞,也就是

肉種雞產蛋效能異常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目前肉種雞產蛋效能異常主要表現在:開產日齡推遲、產蛋率上升緩慢、高峰產蛋率低、產蛋高峰維持時間短、產蛋率下降快等。現逐一分析如下:一開產日齡推遲現實生產中,有的雞群在26周才產第一枚蛋,有的甚至晚到2930周才見第一枚蛋,且產蛋率上升緩慢。1體重控制

蛋雞開產遲的原因有那些?蛋雞開產晚怎麼解決?

養蛋雞的養殖朋友有時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蛋雞開產一般在120天左右。為什麼有時我們的蛋雞要延遲1-2周才能下蛋?推遲產蛋會嚴重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所以大家都很關心。推遲下蛋的原

觀察雞群的九條經驗!

01蛋殼顏色變白、變黑色小點沉著、或見到沙皮蛋等:這是接產蛋推遲後的向前發展,這是由於應激因素沒有消除或者繼續強烈刺激機體,病毒或細菌進入血液,造成生殖器官分泌紊亂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