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肉種雞晚產原因分析

一些種雞飼養戶經常抱怨種雞晚產,一般27-28周才見第一枚蛋,有的甚至29-30周才見第一枚蛋,見蛋後產蛋上升緩慢,特別是開放式雞舍。以下從實踐中總結出七點原因,希望養殖戶針對出現的問題,採取措施進行積極預防。

一、體重控制不當

1、育雛期體重沒有達標,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及羽毛髮育不好,致使雞群對光照刺激不能產生良好的反應;

2、10周後將超重雞群違背其生長髮育規律,強行通過少給料量拉回標準體重;

3、10周後周增重不達標。17周後實際體重與標準體重相差5%以上,導致性成熟不均勻;

4、為了片面追求體重均勻度,對大體型雞過分限飼。而對小體型雞拔苗助長,生產出了所謂的大輕雞和小重雞,從而影響生產效能的發揮。

二、均勻度控制不佳

均勻度主要是指三個方面,一是體重均勻度;二是體型均勻度;三是種雞豐滿度,包括下腹部、胸部、翅膀等的豐滿度。體重一致而骨骼大小有著差異的雞群間的體型是有差別的。種雞群對光照和飼料水平變化的反應並不同步,從而影響種雞的生產效能。經驗表明:均勻度每增減3%,每隻人舍母雞產合格種蛋增減4枚左右。

三、光照的影響

光照對肉種雞生殖系統的發育起著關鍵性的促進作用。光照一般包括光照時間、光照強度、光的波長以及光照均勻度。使用者一般只重視光照時間,而忽視了光照強度、光的波長以及光照均勻度,從而造成種雞晚產。

四、逆季雞群管理不好

逆季雞群,特別是飼養在開放式雞舍中的逆季雞群更容易晚產。同時,逆季雞在12周後光照時間沒有恆定,使雞群置於光照時間逐漸減少的飼養環境中,從而造成種雞晚產。

五、飼料質量不佳

飼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種雞飼養的成敗。有的使用者為了片面追求降低飼料成本,使用不符合種雞飼養標準的飼料飼養種雞,導致種雞體重大大低於標準要求,人為造成種雞晚產。

六、環境條件太差

飼養密度過大、飼養器具少、布料速度慢且不均勻、墊料質量差等都會造成種雞晚產。

七、種雞在育雛、育成期患病

特別是球蟲和其它腸道疾病。影響種雞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造成種雞生長髮育遲緩,體重難達標,導致種雞晚產。

種雞掉毛的原因及預防

在種雞生產中,經常會發現產蛋雞群中有部分個體出現掉毛現象,掉毛的主要部位在頸部和背部,有的掉毛現象與產蛋減少相伴發生,而有的掉毛現象不影響雞群的產蛋。種雞掉毛的原因主要

淺析肉種雞啄癖的原因與措施

近兩年,由於肉種雞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雞舍密閉性工作做的也比較到位,故一大部分種雞場已不進行斷喙。但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啄癖現象普遍存在,雞群一旦發生啄癖,即使採用一系列方法加以控制,也收效甚微,肯定會給雞場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所以預防啄癖的發生尤為重

父母代肉種雞脫肛的原因和應對措施

父母代肉種雞的脫肛多發生於初產期或產蛋高峰期,並多見於高產雞,造成產蛋期死淘率高。為了預防脫肛,必須瞭解發生脫肛的原因,對症採取措施。一脫肛的原因1體重超標,脂肪沉積過多育成期日糧中所含能量水平過高或上籠過早,雞運動不足,將導致脂肪沉積過多,造成

種雞產蛋效能異常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目前肉種雞產蛋效能異常主要表現在:開產日齡推遲、產蛋率上升緩慢、高峰產蛋率低、產蛋高峰維持時間短、產蛋率下降快等。現逐一分析如下:一開產日齡推遲現實生產中,有的雞群在26周才產第一枚蛋,有的甚至晚到2930周才見第一枚蛋,且產蛋率上升緩慢。1體重控制

種雞受精率低的原因往往是很多方面

在生產過程中,養殖戶普遍重視種雞的常規免疫及種公雞的選育,卻往往忽略在授精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故而出現各項化驗指標合格而種雞受精率低的情況。作者就該病例化驗室診斷的過

肉種雞晚產的原因

一、體重控制不當育雛期體重沒有達標,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及羽毛髮育不好,致使雞群對光照刺激不能產生良好的反應;10周齡後對超重雞群強行通過少給料拉回標準體重;10周齡後的周增重不達標;17周齡後,實際體重與標準體重相差5%以上,導致性成熟不均勻;為了片面追求

種雞發生飽食性休克的原因與防治措施

在肉種雞限飼過程中,往往在第一天限飼,第二天喂料後便會發現雞隻嗉囊硬實飽滿、臥地不起、全身震顫,繼而頭頸無力、嘴貼地面、腿向後伸、糞便稀白,嚴重的會引起雞隻死亡。從表面

種蛋孵化過程中死亡的原因分析

1.蛋內有血環,胚胎在1~4天死亡,種蛋存放時間過長,或貯存的溫度、溼度不當;運輸過程中過度震盪碰撞;入孵初期溫度過高;種蛋消毒過甚;種雞營養缺乏或失調;母源性或蛋殼帶來病

引起種蛋質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種蛋收集和裝盤中常常會看到無殼蛋、薄殼蛋、沙皮蛋、皺皮蛋、雙黃蛋、裂紋蛋、破蛋以及其他的異常畸形蛋,其中種蛋收集,運輸、裝盤等環節都會造成種蛋質量下降,孵化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一日齡種雞在產蛋高峰過後,隨著雞群日齡的增加,種蛋的質量會逐漸下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