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養殖中的粗與細
「細節,決定成敗」我不敢苟同!
萬事都有粗細之分,養殖過程中也要分清粗細,把握好關鍵點,才能即養好雞又相對輕鬆一些。
養雞散戶都不是大款,進上雞身家性命都邦定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晝不晝,夜不夜,處處精心,步,步防範,顫顫驚驚,神經兮兮,飯無味,寢不安,親無情,一棚雞能悼下來幾斤肉。結果如何則另當別論!
為什麼這麼操心還不一定喂好呢?
這就是沒了主次之分,該粗的粗不了,該細的不明瞭,眉毛鬍子一把抓,甚至於抓緊了該粗的,鬆動了該細的。稀里湖塗喂,一圈,擔驚受怕接下圈,時好時壞,不明不白,消耗著我們的精神和肉體,
種地和誘花的工夫是不一樣的,耕耙地需要的精度是耙寬((米),誘花飛針走線需要的是絲(毫米)。耙地的工夫誘花不行,誘花的工夫種地也不行!
養殖過程中該用種地的工夫就不要用誘花的工夫,這樣我們不會太累,該用誘花的工夫就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苟,這樣我們就有了成功的保證!
當然這些主與次,粗與細要從實踐中來,比方說進雞後,有人2一3小時添一次料,有的5一6小時添一次,有的8個小時添一次,有的一天添兩次,甚至有的一天只添一次。結果如何呢?添一次料的不見得就多得病,添數次料的就不見得不得病!為什麼?因為添一次料的把握住了飼料質量關,選擇了有質量保障的廠家,每天添的料要保證淨槽,每天要保證小雞進肚的東西不變質為準。所以也不生什麼病。然,添數次料的,雖保證了料桶中飼料不會變質,但選擇了不太可靠的飼料廠,再怎麼工夫也就容易出現腺肌胃炎,拉稀腸炎不斷!所以說能喂三頓的不要喂四頓,能喂二頓的不要喂三次,甚至於喂一頓也不是什麼不可。喂,五頓六頓的整天忙個不仃,喂一頓二頓的閒得慌。這就是事半功備,事備功半,粗了與細之分。關鍵點在哪?一是飼料質量,二是保證進口之前不變質。保證了這兩點,能省工就省工,能少喂(次)就少喂(次)。
有些人認死理,書上這麼說的!專家這麼講的!實踐呢,你要尊重實踐!。過去地養的時候,鋪報紙撒上食讓小雞吃,你不兩個小時添一次,時間長了飼料就會被汙染,飼料和糞便在一起,幾個小時就會變質,那就要少添勤添。現在架養,開口小料桶衛生乾淨,一天能保證吃完,就不會變質,所以教條地運用過去的方式並不科學。有人說,專家也是這麼講的!告訴你,專家是動口不動手,專家是不會親自給你餵雞的!讓他喂,他就改變主意了!現在的論文磚家太多了!國家就相信他們胡謅!專家的話我們要報著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的態度接受它,要鑑別地接收!
養殖過程中關鏈點很多,抓住關鍵點,能粗則粗,該細則細,這樣既養得好雞又輕鬆自如!
「細節決定成敗」這個細節是指關鍵點。不要事事俱細不分主次!
你說呢?
本文來自雞病專業網論壇,感謝網友老安的精彩分享!原文請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