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菌群失調導致肉雞飼料便的防治策略

肉雞糞便中存在未消化的飼料,也被稱為「過料」,是肉雞場相當普遍的問題,表現為糞便不成形,外附標誌性的白色尿酸鹽;糞便含有黃色肉眼可見飼料,有時有水樣便;雞毛色不好,雞群均勻度差。它表明肉雞消化系統有健康問題,導致生長緩慢、飼料轉化率差,生產成績會因此受損嚴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 菌群失調是導致飼料便的主要原因
   

  菌群失調也稱為生態失調、過料綜合徵、溼便綜合徵、非特異性腸炎或其他名稱,是指腸道菌群的突然變化,這種改變可能不僅是細菌數量的變化,也可以是各菌群成分的組成改變。
   
  1 主要症狀
   
  糞便中含未消化的飼料;溼便;採食量連續幾天相對穩定(在該增料的時候增不上去);偶爾有挑食的現象;水/料比增加;腸道充血與炎症;腸壁變薄、透明、易破裂;暢中有黃色粘液;有時候肌胃可見病變。在使用墊料飼養時(非籠養/網養),能看到該疾病的一些副作用,如:腳墊病灶,胸囊腫,各種菌血症,股骨頭壞死和跛行。在很多時候菌群失調伴隨肌胃病變。這種現象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一些研究人員的調查證明,菌群失調,特別是消化道某段含有大量俊菌時,極易造成肌胃糜爛。
   
  2 病理特徵
   
  在世界各地的商業肉雞群,菌群失調常發於2 1日齡,有時可發生於15日齡。在歐洲,由於抗生素促生長劑的禁止使用,近年發病率有所增加。
   
  最常見病理特徵如下:糞便直到12日齡都看起來不錯,在15日齡左右糞便變溼,隨後糞便中開始有橙色粘液,在25日齡左右糞便中會有未消化的飼料。
   
  3 發生原因
   
  本病的病因涉及幾個因素:飼料問題或飼料成分劇變(如低蛋白飼料變為高蛋白飼料),劣質飼料原料和飼料衛生不佳;飼料中有不好消化的成分,成為病原微生物生長的底物;管理不善或環境差;養殖場不衛生;亞臨床球蟲病;濫用抗生素;應激等。
   
  二 診斷與治療
   
  剖檢肉雞,如果看到以上討論的症狀即可確診,然後用抗生素治療並觀察效果:如果病情有所改善,問題很可能是菌群失調(需要由專業獸醫進行診斷和治療);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則問題可能與病毒、黴菌毒素、生物胺或酸敗脂肪等有關,需要由專業獸醫進行診斷和治療。
   
  三 預防策略
   

  在菌群失調高發期,即上述所說的從12目齡到30日齡,首要目標是改善消化系統。這一時期最易被獸醫和飼料營養師忽視,他們通常關注第一週和最後階段。
   
  在12至30日齡有必要提高飼料原料的質量,避免未消化的飼料成為病原微生物的底物(要注意穀物的粘度,豆粕和脂肪質量)。必要時新增外源酶;使用天然產品,幫助維護和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在飼料中新增有效的黴菌毒素結合劑;檢查水質和水中微生物指標;檢查是否有亞臨床球蟲。採取適當的抗球蟲方案;審查管理方案,以儘量減少應激,並改善養雞場的衛生條件;使用植物提取物以維持腸道健康。
   
  如上所述,過料總是在消化道組織糜爛影響其功能或腸道菌群失調時發生。使用植物提取物可以做到以下兩點:
   
  (1)恢復和維持消化道組織的完整性
   
  免疫作用:一些植物所含的化學物質如大蒜提取物所含的一些化合物,能刺激腸道區域性免疫力。甘牛至或肉桂包含的一些抗氧化物有利於對腸道炎症的恢復。
   
  提高飼料消化率:月桂葉油能誘導膽汁酸的分泌;肉桂能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改善消化意味著病原微生物可以利用的底物減少。
   
  對腸道組織的直接作用:菊苣能夠通過增加腸絨毛長度和隱窩深度,調節腸道上皮形態,從而加大吸收表面積,並保持腸道健康。
   
  (2)恢復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殺微生物劑:肉桂、甘牛至和大蒜已被證實是天然殺菌劑,能在菌群失衡時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數量。與抗生素不同的是,它們不會阻止有益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不會殺滅有益菌。
   
  益生素:飼料中的菊苣能促進乳酸菌以指數級增長。從第一天就開始使用植物提取物,確保腸道菌群健康,消化系統發育良好。     

有效應對肉雞熱應激的三大配方調整策略

在肉雞熱應激期間,除了改善雞舍通風、使用冷卻系統和減少飼養密度之外,還可以輔以飼餵合適配方的營養飼料,減少高溫對雞群的不利影響。特別是當對雞舍進行結構性改變既不符合經濟

肉雞腹水綜合症的發病原因及治療

發病原因一,飼養環境和管理不善,導致缺氧,引起肺功能失常而發生腹水綜合徵。二,飼料質量和營養失調。1飼糧濃度過高,生長過快,對氧氣的需求增加而導致缺氧,引起腹水綜合徵的發生;2飼料中的鈉鹽含量過高,會使機體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滲透壓明顯加大體液調節機

對當前免疫抑制病的應對策略

首先,要加強飼養管理,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多種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疫接種。在生產中要根據雞群的生長和生產需要配制飼料,保證機體產生抗體等所需的蛋白質,避免雞群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營養消耗性疾病所導致的免疫反應低下。當雞群處於免疫或應激時,應

白羽肉雞「氣囊炎」病的防控策略

肉雞氣囊炎病在我國白羽肉雞生產中的危害日益突出,817、黃雞相對發病較輕或容易治療。為了有效控制白羽肉雞氣囊炎病,我國各個獸藥生產企業相繼研發生產專用藥物。但是,有多少廠家生產的藥物有效?又有多少個獸醫能真正有效控制該病?只要大家經常到肉雞養殖市場走走

當下商品肉雞流感氣囊炎防控策略分析

一、背景:根據近兩年家禽生產看,商品肉雞疫病已經逐漸在威脅著養殖集團(公司)靠飼養管理取勝的理念。往年,商品肉雞養殖,如果是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的飼養方式,很少發生重大疫病,只要嚴格做好飼養管理就可以防止較大疫病的發生。可是,近來我國大部分養殖集

商品肉雞氣囊炎防控策略分析

一疫病多發的原因1H9隱性感染率高(1)種雞垂直傳播H9AIV:表現為5~10日齡發病;臨床上表現為喘氣、伸頸部,剖檢花斑腎(無尿酸鹽),控制難度大!(2)健康雞H9AIV2%隱性感染:表現為8~35日齡發病,發病雞群臨床表現形式多樣。形式一:冷風、涼風襲擊,雞舍風速過

雞群冷應激及管理調整措施與大風降溫策略

雞群冷應激及管理調整措施冷應激是指雞群在低溫環境下由於保溫能力不足而受到的應激。雞群冷應激會影響雞的生長髮育和生產效能,嚴重時誘發疾病導致重大經濟損失。進入冬季,尤其是

飼料維生素礦物質失調對禽類的影響

1維生素不足或過量對禽類的影響z9ljQiF1.1維生素的營養特性b\lEMo1維生素是家禽、特禽的各種生理機能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對調節和控制禽體代謝、提高禽類的生產效能和飼料的利用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FO`WUAF目前飼料中新增的維生素至少有15種,

肉雞常見的4種腸道疾病,你知道幾種呢?

籠養肉雞腸道病病因有哪些?1、腸道菌群失調肉雞腸道菌群失調,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泡沫盲腸糞便、橙色糞便和大灘盲腸糞便;飲水量增加。發生菌群失調時,肉雞生產效能或不受影響,或使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