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蛋雞沒有高峰的主要原因分析與防控措施
商品蛋雞沒有高峰是指6月齡左右產蛋率仍然不到90%的不正常現象。造成商品蛋雞沒有高峰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育雛、育成機體發育不良;開產後雞群營養管理不當;疫病危害等三大核心問題。可以說,蛋雞無高峰的原因比較複雜,出現問題需認真分析、針對性解決,不要簡單地歸納為青年雞場的問題。
1、育雛、育成機體發育不良:
主要包括育雛、育成期體重、脛長嚴重不達標和後備母雞整齊度過差兩大問題。
1.1育雛、育成期體重、脛長嚴重不達標:
受高溫影響,在5-7月育雛、育成的雞群,體重、脛長一般難達標。並且這些體重、脛長不達標的雞群,在開產和上高峰時又適逢新玉米大量上市,若使用了含水量高、代謝能低、難以消化吸收的新玉米,此時期的雞群很容易出現上高峰緩慢、沒有高峰或高峰後莫名其妙產蛋率下降,易發病、死淘率高等一系列問題。
解決措施:一是儘量避免在這個階段引進雞苗或購買此階段培育的青年雞。二是使用優質開口料,並延長使用到4周,確保35天定終生各項發育指標的落實;三是新玉米收穫後不能直接使用,在經過徹底晾晒和兩個月以上的陳化後熟後,再新增專門的新玉米澱粉酶方可使用。使用時還要根據玉米的含水高低新增1-2.5%的優質豆油。優秀養殖戶的經驗是年前使用東北的烘乾玉米,年後再用當地玉米。並且爬坡期的營養水平要比高峰期最少提高20%以上。
1.2後備母雞整齊度過差:
由於育雛、育成時密度過大、發生疫病或環境控制失誤等原因,造成17-18周左右的後備母雞整齊度過差。均勻度過差的雞群,開產後不能同步達到高峰期,不僅上高峰慢而且峰值低沒有高峰。
解決措施:一是從大型有信譽的種雞場購買群體大、整齊度高的苗雞(2.3-2.5個種蛋才能孵化一個合格小母雞,群體過小的父母代雞場為了滿足客戶較大數量的需要,把不同日齡的種蛋混孵,雖經過了種蛋的篩選苗雞外觀大小整齊,但是隨著日齡增長,大小不一致會越來越嚴重)。二是實行小群體育雛,最好使用標準的雛雞育雛籠。對於網養、平養的,群體不能大於100只/群,並準備充足的採食、飲水位置。三是做好疫病的控制,包括球蟲、雞痘、喉氣管以及當前危害嚴重的MS和傳支的防控(詳見後述)。
2、開產後雞群營養管理不當: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開產蛋雞飲水量嚴重不足;二是沒有按照實際採食量設計初產雞群營養;三是原材料質量存在問題。
2.1開產雞飲水量嚴重不足:
產蛋雞的乳頭出水量要在90毫升/分鐘以上(即便是H籠最低也不能低於60毫升/分鐘)。現實中由於乳頭質量(越是質量差的乳頭,廠家為了防止漏水而刻意設計的出水量較低)、水線堵塞、水壓較低、養殖戶害怕雞糞過稀等原因,有意或無意地造成乳頭出水量低下,且不少在30毫升/分鐘之內。乳頭出水量嚴重不足的直接後果是飲水、採食量的嚴重不足。這樣的雞群不僅僅表現在蛋殼差、生產成績不佳,而且很容易出現痛風等一系列疫病,是典型的問題雞群。此問題成為陽曆2月份之後進雞,6-8月份高溫時節開產或上高峰時的雞群沒有高峰的最重要原因。
解決措施:特別注意使用優質的乳頭,且一定實際測量乳頭出水量。在出水量不足的時候,首先提高水壓(減壓箱下面加長15-20釐米的豎管提升水壓)、沖洗水線。在此基礎上出水仍然低於60毫升/分鐘的,建議更換優質乳頭。
2.2沒有按照實際採食量設計初產雞群營養:
蛋雞初產期(2%產蛋率-30周左右)的營養水平是雞一生中最高的。初產蛋雞要滿足增加蛋重、提升產蛋率、增重(從開產到淘汰總增重的85%左右,是在18周-32周完成)、抗擊應激等多重營養需要。且此階段存在生理性採食量低下的實際問題,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現營養的負平衡,造成高峰期短,甚至沒有高峰,雞群掉毛、啄肛啄羽等問題的發生。此類現象多見於使用劣質全價飼料、預混料,且優質粗蛋白、氨基酸、代謝能水平低下的雞群。
解決措施:一是千方百計提升初產雞的採食量,包括在育成期提高麩皮的新增,促進腸管的發育;夏季做好雞舍的降溫工作;合理放置水箱(水罐嚴禁直接日晒,最好埋在地下或放在雞舍溼簾那頭),保證雞群飲水清涼、清潔衛生;夜間開燈不少於1小時飼餵。二是根據不同品種營養標準,依據實際採食量設計初產雞的營養。其中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水平都比高峰期配方要高(褐殼蛋雞按照每天每隻雞攝取總蛋氨酸0.45克,賴氨酸0.91,蛋 胱0.84克左右設計配方,粗蛋白每天每隻攝入不少於17.8克,能量不低於315大卡/天.只(很難做到,但原則上代謝能不低於2700大卡/公斤)。且最好新增0.5-1.5%魚粉等優質動物蛋白。其他品種根據品種標準、季節、採食量等引數在配方師的指導下合理設計、調整配方。
2.3蛋雞使用的原料低劣:
雖然原料質量、玉米黴變影響產蛋率的提升,但由於廣泛應用的玉米、豆粕型配方原料簡單,加上養殖規模的擴大,普遍對玉米質量的重視,現實中這些問題不是蛋雞沒有高峰的普遍問題。反而應該重視使用全價料或新增DDGS等非常規蛋白原料的雞群。
解決措施:一是嚴格把控玉米質量,包括水分控制在14%以內,使用過風過篩的乾淨玉米,最好使用色選的玉米。二是慎重選擇使用DDGS等非常規蛋白原料,慎重選擇使用劣質的全價飼料。
3、疫病問題造成的產蛋率低下或沒有高峰:
在無抗、限抗和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抗生素在蛋雞上的應用呈直線下降。過度依賴抗生素養雞的雞場,MS、鼻炎等問題嚴重;低溫和較大溫差嚴重影響傳支的防控效果,加上傳支血清型眾多及與MS協同等不當問題的疊加,目前傳支的問題變得日益嚴峻。
3.1 MS等問題確實影響蛋雞的高峰峰值:
MS嚴重的雞群,較多瘦弱雞、癱瘓雞的存在和頻繁用藥後對於肝、腎的損傷,這樣的雞群確實很難有高峰(筆者曾見多例170天左右的雞群,產蛋率不到70%的問題雞群)。
解決措施:一是抓住開產前不提供肉、蛋等產品的良好時期,使用抗生素每月混飼淨化;二是做好開產後的病雞淘汰工作。
3.2近幾年的傳支問題會更加嚴重:
利好的養雞行情,催生了雞苗、青年雞的供不應求。在此背景下青年雞場空舍縮短、生物安全容易疏忽;加上包括今年在內的之前4∽5年連續在4-5月份的持續低溫,造成期間引進的雛雞傳支防控壓力增大,若溫度控制稍有疏忽(預溫不充分、脫溫過早或運送時冷應激刺激),容易在上高峰時因此病而造成軟殼蛋增多、沒有高峰等問題的發生。
解決措施:一是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青年雞走快的時刻嚴格執行生物安全,徹底的消毒和足夠的空舍;二是選擇使用2個或以上型號的傳支疫苗交叉免疫,特別是要做好一日齡的免疫;三是及時診斷,開產後發現傳支問題後及時淘汰低產、寡產雞最大限度降低養殖戶的損失。切記,傳支的問題絕不是單單疫苗免疫就能解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