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提高蛋雞產量十法,值得借鑑!
1、加喂維生素C
俄羅斯的研究成果表明:當雞舍溫度為32℃時,在每公斤飼料中新增60毫克維生素C,10周內可提高產蛋率12%左右;舍溫為35℃時,在每公斤飼料中新增44毫克維生素C,在20周內可提高產蛋率11%。在17.8℃~44.4℃的氣溫下,在每公斤飼料中新增維生素C400毫克,3個月可增產約6%的雞蛋;在7℃~20℃的氣溫下,在每公斤飼料中新增30毫克維生素C,48周內增產雞蛋7%。
2、加喂膽鹼
試驗結果表明:加喂0.05%膽鹼的蛋雞產蛋率為76.2%,平均蛋重61.5克,平均最終體重1943克;而不新增膽鹼的蛋雞產蛋率為73.3%,平均蛋重58.7克,最終體重只有1906克。
3、加喂花粉
羅馬尼亞一位農學家的研究表明,把玉米花粉摻入飼料中喂母雞,產蛋量可提高11%,而且蛋色鮮豔、蛋黃比一般蛋黃大。
4、加喂色氨酸
日本福島縣養雞試驗場的試驗表明,在蛋雞的基礎口糧中新增500毫克/公斤的色氨酸,產蛋率比不新增的要提高9%,日產蛋量增加 5.5克,而且在53周齡以後的產蛋率仍有提高。
5、加喂刺五加葉粉
俄羅斯農業專家經試驗發現,對處於產蛋後期的13~14月齡的母雞,按每公斤體重給予刺五加葉粉0.15克,飼餵的第10天,每千隻雞能多產蛋242.8個,比對照組提高4%,10天以後的產蛋量比對照組提高5.7%~17.8%。
6、加喂紅辣椒
匈牙利畜牧學家的研究表明,將紅辣椒晒幹磨成粉拌入飼料中喂蛋雞,既可提高產蛋量,還可使蛋黃顏色由淡黃色變深黃或土紅色。具體做法是:在雞飼料中新增1%的紅辣椒粉和苜蓿粉,再加入少量的植物油,然後用來餵雞,產蛋率可提高7%~8%。
7、飢餓法
烏克蘭農牧研究所的試驗證明,採用飢餓法可提高母雞的產蛋量。其方法是:在母雞進入產蛋期的前1個月進行餓飼,即從第1周開始逐步減少飼料量,l周後的飼料量控制在正常量的1/20,主要以飲水為主,使母雞處於高度飢餓狀態。餓飼1月後逐漸新增飼料到正常量,恢復到正常量以後即進入產蛋期,由於在飢餓階段,母雞的營養生長受到控制,轉入生殖生長,故促進了生殖發育和雌激素的分泌,因而可提高產蛋量40%左右。
8、頭部降溫法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研究發現,夏天只要使母雞的頭部經常保持清涼,就可以增加產蛋量。因此,他們在每個雞籠的頂部安裝一條風管,供給冷氣,降低母雞頭部溫度,結果使母雞的產蛋率提高25%左右。
9、電刺激法
日本專家研究證實,採用電刺激法可提高母雞產蛋率,使通常只有14個月的產蛋期延長到2年。其方法是:首先接上電源並調至雞體能適應的電壓,然後把正負極棒的尖端分別接觸在雞體表面與卵巢相應的位置上,進行3秒的電刺激後,停1秒,再刺激1次3秒。採用電刺激,宜在開產後第7天進行,效果最好。產完蛋後(l年左右)要繼續產蛋,也按上述方法進行,但原則上每隻雞1年內只能進行1次電刺激。
10、食槽著色法
以色列的學者發現,雞喜歡絢麗多彩的顏色。因此,將喂母雞的食槽塗以各種顏色,使其彩色相間,母雞的食慾大增,產蛋量可提高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