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秋季蛋雞需「進補」,要「補啥」?

     雞度過炎熱夏季後,體質有所下降,入秋以後,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蛋雞群的採食量逐漸增加,產蛋量也應逐漸增加,此時加強飼養管理有利於蛋雞群體質恢復,提高養殖蛋雞的經濟效益。

 

 

      為了保證蛋雞獲得較高的產蛋效能,取得更好的效益,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適當調整雞群

      秋季開始,老雞換羽、新雞開產,這時是調整雞群,選擇種雞的好季節,應有計劃地對雞群進行調整、鑑定;

 
      淘汰產蛋少的雞、停產雞、弱雞、僵雞、有嚴重惡癖的雞、產蛋高峰期短的雞、過肥或過瘦的雞和無治療價值的病雞,留下生產效能好、體質健壯、產蛋正常的雞。
 

二、調整飼料

       入秋後應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並在飼料中加人多種維生素,補助尚未換羽的雞繼續產蛋,促進已換羽的雞羽毛迅速長成,儘早恢復生產;
 
       由於這時雞的神經非常敏感,在增加較高營養的飼料時,必須慢添慢撒,以免雞的神經受到刺激而換羽停產,春天飼養的新蛋雞也必須供給營養比較豐富的飼料,以提高產蛋量。
 

三、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補充光照

      保證雞舍內的小氣候變化幅度不太大,減少日夜溫差,對於舍外放養的雞白天溫度過高時,要把雞趕至樹蔭下或涼棚內;晚上氣溫低時,趕雞入舍。

 

 

      入秋後自然光照時間逐漸縮短,蛋雞產蛋期間應適度 補充光照,蛋雞比較適宜的溫度為13—24℃,相對溼度為50%~75%,過高和過低都會降低雞的產蛋率。

 

 

四、控制密度,合理分群

      根據日齡、飼養和通風條件等,一般地面散養的適宜密度為1~20日齡每平方米25—30只,21~40日齡每平方米15~20只。一般籠養蛋雞為每平方米15~16只。

 

 

五、做好秋季防疫工作

      早秋雨水多、溼度大,天氣悶熱、舍內潮溼,雞易發生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因此,加強衛生防疫是保證蛋雞高產穩產的又一重要環節。
 
      ① 加強通風換氣
 
      白天開啟門窗,加大通風量,晚上適當通風,以降低溫度和溼度,有利於雞體散熱和降低雞糞中的水含量,減少雞舍內雞糞酵解的條件:對雞舍、運動場要經常打掃,食槽、水槽等食具應定期消毒,以減少雞病的發生。
 
      ②疫苗預防
 
      結合秋防,給雞注射疫苗,並驅除體內寄生蟲(特別是蛔蟲和絛蟲),給雞驅蟲期間,對雞的糞便要及時清除,堆積發酵,以殺死蟲卵。
 
      ③ 經常觀察
 
      注意雞的精神、採食、行動、排便等情況,發現病雞要及時隔離治療,以防蔓延。

蛋雞秋季管理注意事項

秋季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應根據秋季氣候變化和雞群狀況加強飼養管理,以提高養殖效益。一、加強疫病防治。蛋雞經過產蛋盛期後,到秋季體況差,容易發生新城疫、雞痘等傳染病,此

蛋雞秋季飼養三要點

人工補光。光照直接影響雞的性成熟、排卵與產蛋。秋季日照漸短,需補充人工光照,維持自然光照與人工光照總和為16小時左右為宜。調控溫度。深秋時節氣溫明顯下降,開放式雞舍要做好

蛋雞秋季強化飼養措施

秋天晝夜溫差大,不易控制,而雞群經過夏天連續高溫天氣的影響,食慾降低、消化能力差、體質弱,所以在實際生產中,要強化各項管理措施,儘可能恢復其生產體質的同時,最大限度發揮

蛋雞秋季管理應該注意什麼?

增加營養蛋雞經過炎夏和長期產蛋已經很疲勞,入秋後應多喂些動物性蛋白質飼料,促使尚未換羽的蛋雞繼續產蛋,促進已換羽的蛋雞迅速長成羽毛儘早恢復生產。下面小編介紹下蛋雞秋季管

秋季蛋雞飼養管理要點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變涼,每天的溫度和晝夜溫度變化很大。所以,為保證給雞群舒適的生存環境,使雞群的生產效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在管理上應以穩定環境為重點。一、合理通風,穩定環境

蛋雞的秋季腹瀉,不是單一的腸道炎症!

通常,蛋雞的秋季腹瀉不同於夏季的水樣腹瀉,比較來說,秋季腹瀉糞便的過料少,雜色糞多,原因也比夏季的複雜,防治也更容易失誤。據瞭解,在經歷了夏季熱應激以後,蛋雞的秋季腹瀉

秋季養雞第一關,保障蛋雞腸道健康

蛋雞經歷高溫高溼的夏季後,熱應激逐漸減少,體質逐漸恢復,產蛋效能不斷提升,生產旺季也即將來臨。夏末入秋,溫差和溼度差異性很大,不少雞場都會出現腹瀉的問題,秋季腹瀉不同於

秋季蛋雞飼養的環境和飼料

環境調控蛋雞生長髮育受溫度、溼度、光照、有害氣體、驚嚇、噪聲、環境衛生、消毒、蚊蠅等因素影響。產蛋雞的適宜溫度為18℃~25℃,20℃時產蛋率最佳。高溫熱應激時不良反應有雞冠蒼白

蛋雞雞舍秋季通風的操作方法

我們都知道,秋季特點就是晝夜溫差大,天氣變化很大忽冷忽熱,忽幹忽溼,雞群很難適應,往往使與溫度溼度有關的疾病年復一年的頻發,也可以說是呼吸道病與腸道病交替不斷。因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