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中暑的發病特點
一、雞中暑的發病特點
1、蛋雞中暑多發於超過32℃的通風不良,衛生條件較差的雞舍。中暑的嚴重程度隨舍溫的增高而加大,當舍溫超過39℃時,就可迅速導致蛋雞中暑而造成大批死亡。
2、種雞、特別是肉種雞對高溫的耐受性較低,當雞中暑時,看上去體格健壯、身體較肥胖的雞往往最先死亡。在蛋雞高產雞群,這種情況也極易發生。
3、晚上7~9點是中暑雞死亡的高峰時間。夏季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5點的舍溫是持續升高的,特別是對高溫敏感的雞來說,下午5~6點其體溫調節功能已經發揮到極限,此時體溫已升至熱休克的臨界溫度(45.3℃),如不立即採取措施,讓雞迅速脫離熱環境,那麼大部分蛋雞將於晚上7~9點休克死亡。
二、中暑對雞的危害
雞中暑後,在臨床上有著明顯的發病症狀,剖檢後體內器官也出現一系列變化,其生長髮育和生產效能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1、臨床症狀。處於中暑狀態的雞主要表現為張口呼吸,呼吸困難,部分雞喉內發出明顯的呼嚕聲;採食量嚴重下降,部分雞絕食;飲水量大幅度增加;精神萎糜,活動減少,部分雞臥於籠底;雞冠發紺;體溫高達45℃以上。
2、剖檢變化。因中暑而死亡的雞剖檢往往無特徵性病變,但大多數雞的胸腔呈彌散性出血,腸道往往發生高度水腫,肺及卵巢充血,有些蛋雞體內尚有成型的待產雞蛋。
3、對雞的危害。中暑可使部分雞死亡,有些雞雖未死亡,但對其生長髮育和生產效能的正常發揮也會產生許多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生長減慢,飼料轉化率降低,抗病力下降,啄癖增加。產蛋雞蛋重減輕,產蛋率和蛋殼質量下降,種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肉雞胴體質量降低。
三、防治措施
預防雞中暑的關鍵措施是降溫。同時要加強雞的飼養管理。在生產中,要想克服高溫對雞產生的不利影響,養殖戶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採取以下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1、人工噴霧涼水,降低空間溫度。每天中午12點以後,可用高壓噴霧器將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涼水進行空間噴霧,可視舍內溫度情況每隔2~4小時噴霧一次,一般可使舍內溫度降低4℃~7℃。不僅可以有效地緩解蛋雞中暑症狀,還可以提高產蛋率。
2、地面潑灑涼水,增加蒸發散熱。舍溫太高的時候,可以向雞舍地面潑灑一些涼水,但要求必須同時開啟門窗,加大對流通風,否則舍內溼度過高同樣會加重高溫的不利影響。
3、減少熱量入舍,保證舍內涼爽。陽光照射是導致舍溫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減少照射熱的侵入,一是可以在雞舍離雞體2米的高處用2釐米左右的白色泡膜塑料做一層天花板,可將大量熱空氣隔在天花板上面,使舍內溫度下降2℃左右;二是可以在雞舍的屋面上覆蓋一層10~15釐米厚的稻草或麥秸,灑上涼水,並保持長期溼潤,可以阻止大量熱量被吸入舍內;三是可以在窗上搭遮陽棚,阻擋陽光直射入舍。另外應搞好舍外的綠化、種樹種草,這樣可以通過植物的光和作用吸收熱量,降低空氣溫度。
4、加強通風散熱,降低舍內溫度。這也是雞舍內部降溫的一種重要方法,可以加大換氣扇的功率,改橫向通風為縱向巷道式通風,使流經雞體的風速加大,及時帶走雞體產生的熱量,達到防暑降溫的目的,如結合噴水灑水,效果更好。
5、給予充足飲水,緩解高溫影響。雞在夏季的飲水要比其它季節多,因此要保證供應充足清潔、清涼的深井水或冰水。雞通過增加飲水,加大糞便排洩量,帶走體內更多的熱量。
6、增喂降溫飼料,提高雞的抗熱水平。
7、強化飼養管理,增強雞的調溫能力。良好的飼養管理,可以增強雞的體質,提高雞的體溫調節能力,有效地防止或減輕中暑的發生。在生產中,一是要減少日糧容積,增加飼料的營養濃度。高溫使雞食慾降低,採食量下降,如不增加日糧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飼料的比例,會使雞體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嚴重不足,從而導致生產效能降低,因此,應根據採食量,提高日糧營養濃度,以滿足雞的營養需要。二是要選擇適當的飼餵時間。夏季中午溫度較高,雞食慾低,所以最好在早晨、晚上多添料,此時雞飢餓感強烈,溫度適宜,食慾好,可提高採食量,滿足雞體的營養需要,增強雞的體溫調節能力。
8、發現中暑雞隻,及時進行治療。發現雞中暑後,應立即將雞轉移到蔭涼通風處,並在雞冠、翅翼部位扎針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