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筋斗病(猝死綜合徵、心臟病發作、急性死亡綜合徵、致死性暈厥、肺水腫、
為發育健康、生長迅速的肉仔雞的突然死亡並伴有短暫、翅拍擊性抽搐的疾病。
很多患病雞表現「翻筋斗」而且死於背臥姿勢,60%~80%為公雞。認為翻筋斗作為一種疾病存在已有30多年了。世界上大多數集約化肉雞養殖地區都已報道本病。
當低密度養殖或飼料消耗與增重比大於2.5時,或者肉雞8周才能達到2kg時,本病不常見或難以識別。原因還不清楚,但可能是一種代謝性疾病,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細胞膜的完整性及細胞內電解質平衡有關。可能死於心室纖維性顫動。現代的肉仔雞易於攝入其生理容量的飼料而大於其能量需求量,並維持在較低的飼料一增重比例下持續快速生長。翻筋斗病似乎與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和良好的飼料轉化率有關。是否所有的肉雞都易感或低發生率就預示著遺傳因素,還不清楚。
從初次認識本病起,發生率一直在增加,至少部分是因為肉雞的飼料報酬的增加。在北美,死亡率現在平均為2%,在某些全部為公雞的群中可大於4%。在有良好的飼養管理和疫病控制措施的雞群,本病可能是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可佔雞群死廣率的70%。
臨床症狀:肉仔雞不表現前驅症狀。雞群外觀正常健康,可能正在採食,爭鬥,行走或休息,突然伸長脖頸和鳴叫,很快死亡並伴有短時間的翅膀拍擊和劃腿運動,這時雞隻多半翻倒、以背部著地。也可發現側臥或俯臥而死的。
在肉仔雞中,翻筋斗的發生可早至3日齡並持續到10~12周齡。死亡的高峰時間不盡相同,最早為9日齡,但通常在14~32日齡之間。最可能發生於28日齡之後,特別是小肉雞限制生長時,每天0.25%~0.5%的死亡率可存在1~3天。
病理變化:由於沒有特異性的病理變化存在,對其確認是困難的。死亡雞的肉色新鮮,嗦囊空虛或充盈並含有正常的食物,肌胃中也有飼料。腹部膨大,是因為禽體肥胖並且腸道擴張,充滿半固體的食糜和粘液(與死於腸道充滿食物的任何肉雞樣),沒有食物積滯現象。肌肉紅白相間、斑駁狀並有隨意肌充血。器官中度到嚴重充血,肝和腎臟上可有小出血點。心室收縮(但並不肥大),動脈擴張、血液充盈(如果產生自溶,心室也可能擴張)。肺充血且常常水腫,死後隨時間延長肺水腫會增加,然而肉雞死後幾分鐘內檢查,此現象並不突出。膽囊小而空虛(很多充滿食物的肉雞都如此)。沒有特異的組織學變化。
診斷:發現營養良好的肉雞背部著地而死,可作出翻筋斗病的假定性診斷,因為其它原因引起的死亡中,這種姿勢很罕見,除心壓塞、窒息和腹水症(肺動脈高壓症),之外。胃腸道充盈(尤其是腸道),肝臟大而蒼白,法氏囊大但正常,心室收縮伴有動脈充盈,肺充血和水腫,而且缺乏病理變化,可有助於作出診斷。
在澳大利亞肉種雞中產生的稱為急死綜合徵的疾病,為一種不同的病,據報道是由鉀和磷的缺乏所引起的。在北美已報道了由環境高溫和低血磷症或急性低血鈣引起的類似死亡。
火雞的突然死亡可由窒息、動脈破裂、急性(可能是高血壓性)肺充血和水腫並伴有脾大症及脾臟和腎臟出血所致。
預防和控制:有報道提出,強光(尤其是日光)引起的活動,燥音和其它干擾可增加本病發生率,養殖開始3~4天后,應使用低強度或間斷性低強度光照,並使肉雞受到可能少的騷擾。前3~4天后,用較長的無光照(每天18h,3~4周)可降低翻筋斗病。降低飼餵次數以提高飼料轉化率和減少飼料攝入15%~20%,似乎沒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