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母雞病的發病機理
近年來在蛋雞中出現了一種新病—新母雞病。本病大多發生於夏秋季節,褐羽、灰羽雞多發,白羽雞少發。本病的臨床表現是白天雞群基本正常,夜間可見病雞癱瘓,突然死亡。若是及早發現,挑出癱瘓雞,單獨飼養,經過1~3天可康復。剖檢死雞,輸卵管內大多有成形蛋,個別死雞有腸炎變化。此病病程約7~10天,發病率可達3%~5%,病期死淘率佔2%~3%,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初期治療效果不顯著,半個月後逐漸康復。對此種病現暫定為新母雞病,或叫產蛋雞猝死症、開產死亡綜合症。
本病的病因與發病機理尚未作定論,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談談對本病認識體會,供同仁參考借鑑。
1、以血鈣下降為主的低血鈣症引起
產蛋雞在夜間大量血鈣進入輸卵管形成蛋殼,血鈣急驟下降,不能維持神經和肌肉的緊張力,出現癱瘓,這是該病的主要成因,所以臨床表現白天正常,夜間發病。
2、氣溫較高季節引起
夏秋季節天氣熱,雞加快呼吸可幫助散熱,但撥出過量的二氧化碳後不利於對鈣的吸收,加重了低血鈣症。到了冬春季節,天氣較冷,這種情況有了改觀,所以該病高發期是夏秋季節。
3、品種差異引起
褐羽雞和灰羽雞的羽毛有一定阻礙紫外線穿透的能力,白色羽毛阻礙力差。紫外線可幫助雞體形成維生素D,有利於鈣的吸收,所以白羽雞發病率低。也有人認為本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4、開產過早引起
雞經過選育,以高產、早產為目標,到一定日齡開產,但此時往往機體的內分泌機能尚不完善,尤其是雌性激素水平偏低,不能促進鈣的吸收,所以發生本病。隨著日齡的增加,機體產生了足量的雌性激素,能協調鈣的平衡。所以經過10~15天便能自愈。
以往多是補充電解多維,維生素D、E和鈣粉,雖然有些許作用,但不顯著。由於大量和長期補鈣,造成甲狀旁腺依賴性休眠,在血鈣大量進入輸卵管時,不能動員骨鈣來補充,所以治療效果不明顯。因此,在雞患病期間,每天下午在飲水中加可溶性鈣鹽和魚肝油,選用醫藥純氯化鈣,1千克水加0.5克氯化鈣;魚肝油粉按各生產廠家要求新增。實踐結果表明可明顯地減少癱瘓雞現象,連續5~7天為一個療程,可有效避免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