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作用機制、分類與老三炎和新三炎疾病治療的選藥
抗菌藥物的分類
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特異性干擾細菌的生化代謝過程,影響其結構和功能,使其失去正常生長繁殖的能力,從而達到抑制或殺滅細菌的作用。
按照作用機制分大致分4類
1、抑制細胞壁的合成
β - 內醯胺類、磷黴素、糖肽類、桿菌肽、環絲氨酸
2、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
多粘菌素類、制黴菌素、兩性黴素B
3、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氨基糖苷類(起始階段阻止 30S 亞基和 50S 亞基合成始動複合物,終止階段阻止終止因子與 A 位結合,使合成的肽鏈不能從核糖體釋放出來,致使核糖體迴圈受阻,合成不正常或無功能的肽鏈)
30S亞基抑制:四環素類(與核糖體 30S 亞基結合,阻止氨基醯 tRNA 在 30S 亞基 A 位的結合)
50S亞基抑制:大環內酯類(肽醯基轉移酶)、氯黴素、林可黴素,利奈唑胺
4、影響核酸和葉酸代謝
喹諾酮類(抑制細菌DNA迴旋酶)
利福黴素類(抑制細菌DNA依賴的RNA多聚酶)
磺胺類(與 PABA 競爭二氫蝶酸合酶影響葉酸代謝)
按作用性質可分為以下 4 類:
第 I 類:繁殖期殺菌藥:如 β - 內醯胺類抗生素
第 II 類:靜止期殺菌藥:如氨基糖苷類、多粘菌素類
第 III 類:速效抑菌藥:如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大環內酯類第Ⅳ類:慢效抑菌藥:如磺胺類
聯合上述兩類抗菌藥時:I II = 協同;I III = 拮抗;II III = 相加或協同;I Ⅳ= 無關或相加;III Ⅳ= 相加
臨床常見疾病抗生素的選擇
1、雞鼻炎(副雞嗜血桿菌)
以副雞嗜血桿菌感染為主,治療:首選複方鹽酸多西環素,也可選擇含有撲爾敏和增效劑的複方新諾明。
2、雞三炎(心、肝和腹膜)
細菌、病毒均可引起,細菌以大腸桿菌感染為主,多選用複方青黴素類、三代頭孢、多西環素,以及磷黴素、新一代氨基糖苷類和沙星類抗生素。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一般以病毒感染為主,少數可繼發細菌感染。抗病毒、對症處理即可,無細菌感染證據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4、新三炎(氣囊炎、腺肌胃炎、滑膜炎)
病原體除了常規病原以外,有衣原體、鼻氣管炎鳥桿菌、黴菌、滑液囊支原體、幽門螺桿菌、葡萄球菌等非常規病原微生物參與致病作亂,造成這類疾病難防、難治和常呈慢性經過!如想治療,只使用一兩個、一兩類藥物都不行,必須採用聯合用藥和特別的組方技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