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鏈球菌病的診斷與治療
一 發病情況
2011年10月22日早晨,江蘇省姜堰市大倫鎮某養殖戶1000只16日齡的肉鴨有4只肉鴨死亡,30多隻肉鴨表現為精神沉鬱,伏地、閉眼、嗜眠,羽毛鬆亂,不願採食。其後又有7只肉鴨死亡。
二臨診症狀
患鴨精神不振,縮頭,嗜睡,食慾下降或廢絕,腹部膨脹,羽毛鬆亂,頭部有出血現象,兩腳無力,不願走動,驅趕時步態蹣跚,容易跌倒,排出綠色或灰白色的稀糞。有的患鴨瀕死前出現痙攣症狀,兩腿呈游泳狀划動。
三病理變化
對10只病死鴨、瀕死鴨剖檢,結果如下:皮下及全身漿膜、肌肉水腫、出血;腹腔內有漿液性、出血性滲出物;肝臟腫大、淤血,暗紫色,表面有小出血點和大小不等的黃褐色或白色壞死灶;脾臟腫大,表面有出血點;肺淤血或水腫,氣管和支氣管黏膜有出血點,表面附著黏性分泌物;心冠溝脂肪有點狀出血,心包腔內有淡黃色積液,心肌上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結節;腎臟腫大,有時有出血點;十二指腸壁水腫且增厚,黏膜出血。
四實驗室檢查
1塗片鏡檢
無菌採集病死鴨的肝、脾、心和皮下滲出物等病料,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視野中有革蘭氏陽性、鏈狀排列的球菌,初步診斷該病原為鏈球菌。
2分離培養
將上述病料接種於血液瓊脂平板上,置37℃恆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長出灰白色、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小菌落、有明顯的B溶血環。取血液瓊脂平板上的菌落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的鏈狀排列的球菌。
3 純培養
從經過24小時培養後的血液瓊脂平板上挑取疑似鏈球菌的菌落移植至血清肉湯中,37℃恆溫箱中培養24小時,備用。
4生化試驗
取分離的純培養物做生化試驗,結果見表1
葡萄糖 麥芽糖 乳糖 蔗糖 甘露醇 山梨醇 菊糖
-
5 藥敏試驗
對分離到的病原菌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恩諾沙星等9種藥物進行藥敏試驗,結果表明,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藥物有複方新諾明,中度敏感的藥物有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新生黴素,耐藥的有恩諾沙星、氟哌酸、紅黴素、磺胺嘧啶。
五治療
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複方新諾明對全群肉鴨按0.04%的比例均勻拌料飼餵,同時飼料中新增複合多維,連用3天。對於不能行走、不願採食的病鴨使用丁胺卡那黴素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3天。通過採用以上治療方法,2天后肉鴨死亡的情況明顯下降,用藥3天后,鴨群停止死亡,恢復健康。
六診療體會
藥敏試驗所選的9種抗生素中,鴨鏈球菌僅對複方新諾明高度敏感,對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新生黴素4種抗生素中度敏感,對恩諾沙星、氟哌酸、紅黴素、磺胺嘧啶4種抗生素耐藥。說明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應用,鏈球菌的耐藥性在不斷地增加。因此,在治療鴨鏈球菌病時,為了保證治療的效果,應先做藥敏試驗,然後選用高敏的藥物進行治療。
使用抗生素治療鴨鏈球菌病時,飼料中添加了複合多維,目的是增加營養,減少應激,保證消化系統的功能正常,促進病鴨儘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