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產蛋雞滑液囊該如何防控
新形勢下產蛋雞滑液囊該如何防控?
大家對滑液囊支原體都不陌生了,現在它與傳支已經成為商品蛋雞養殖最主要的兩大疾病之一了,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下面我就談談我對這個病防控的觀點,全部是個人的認識,不一定正確,供從事蛋雞養殖的網友參考。
一、症狀與病理變化
本病不同階段症狀不同,病程長,易反覆,基本症狀與病理變化大家都清楚,就不介紹了,只強調幾點:
1、胸囊腫往往出現於關節腫脹之前,如果細心觀察胸部的變化可以提前發現。
2、發生這個病的雞群產蛋率低是因為不連蛋,比如3天產2枚蛋(與傳支的區別是傳支導致的產蛋率低基本是有些雞不產蛋,或者產了一段時間後不產了)
3、輸卵管的病變不要認成吸蟲病
4、本病可以導致產蛋雞肝臟壞死、易碎
二、病機分析
先天不足為基礎、肝脾不和為前提、免疫及受寒涼等應激為誘因,多方原因共同作用導致本病的發生。
1、先天不足
先天不足是本病的根源,臨床雞病中凡是有遺傳性的疾病幾乎都有腎氣或腎陽不足的表現,比如雛雞白痢、腺肌胃炎、滑液囊支原體、腫瘤病。
A、發病有明顯的左右區別,發病的基本是一側的腫脹,兩側都腫的比較少。凡是有左右器官區別的都與腎有關係。
B、以垂直傳播為主,水平傳播幾乎不用考慮。
C、有白痢、腺肌胃炎等先天遺傳疾病的雞群滑液囊炎的發病率也高。
2、溼邪鬱結
本病發病初期腫脹的兩個部位一是雞膝關節腫,二是胸囊腫,這兩個部位是雞身上最低的兩個能留存溼氣的部位,符合溼邪趨下(溼毛巾原理)、凝滯(頑固,易反覆)的特徵。其次,雞的輸卵管從體位上說也是身體最低線上的器官,也是最容易受到溼邪侵害的。
3、肝脾不和 主證是肝脾不和證,是肝失疏洩,脾失健運,兩髒關係失調所致的病症。
產蛋期多由勞倦傷脾引起,首先是開產引起的水谷精微大量流失,其次不加節制的採食、過長的光照時間導致的。肝和脾二者可相互影響,木橫侮土(肝失疏洩導致脾失健運)、土壅侮木(脾失健運,氣滯溼阻,而影響肝氣疏洩)都是不正常的。肝氣條達有助於脾的運化功能,脾氣健運也有助於肝的疏洩。
A:以下這些症狀都屬於肝脾不和的表現:易驚群、腸內有氣,脂肪代謝障礙——肝失疏洩冠臉偏白、爪不溫、夜間死的多——脾陽虛腎陽虛糞溏稀 、偏暗黃——脾失健運,氣滯溼阻肝易碎、出血且血不凝固——脾不統血
B:區域性正氣充足,整體正氣不足 滑液囊炎發病時關節部位有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中醫觀點就是關節部位正氣充足,對抗邪氣的力量較足,但是從雞的整體來看是正氣不足的。
4、生活管理失當
其實也就是西醫觀念中的應激,主要是受涼、打疫苗、轉群分籠的驚嚇,這幾個誘因裡要注意鼻炎疫苗的注射,臨床中遇到過很多例注射完就大量發病的病例,據我的觀察統計90日齡前免疫基本沒事,以後則風險性增大。
5、產蛋勞損
產蛋是蛋雞體質最大的消耗,長期的產蛋對正氣的損耗是很大的,期間得不到合理的調養則容易損耗正氣,尤其是長期不控料的雞群、光照時間長的雞群發病率高,另一方面,過早的催產也是對雞體質的摧殘,也能增加本病的發病率。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的主要原因,先天不足後天調養得當則完全可以不發病或者僅僅是極個別的零星發病,對生產效能影響不大,而管理不當的雞群則幾乎無一倖免的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病。
三、治療原則與用藥思路
【治療原則】治療這一類病時我一般以調和肝脾為主、兼顧固本昇陽、消積利溼,有關節腫脹時還要清熱散瘀。之所以以和為主,是因為不和則逆,有逆宜順,順則動,動則陽生,陽生則此病消。
【組方思路】結合具體的證型,以下面的一些方藥為基本方進行靈活的加減:
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實、甘草)—— 調和肝脾
五苓散(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枝)——健脾除溼、溫陽化氣
桔梗(引經向上)、牛膝(引經下降)——疏通經絡、通利關節
鬱金、馬錢子 、夏枯草、黃藥子——清熱散結、消種利關節經過臨床驗證,這個組方思路不僅是針對滑液囊炎,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發紅、壞死、出血都是有效的。安卡拉打了抗體後用這個組方也是可以的,我還用這個組方治療過痢菌淨中毒。
四、預防思路
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大原則下做好精細的日常管理,保健用藥堅持以和法為主,兼顧補中益氣的原則,既疏肝解鬱,又昇陽健脾,既提升雞群的整體體質,又能延長產蛋期。會組方的可以根據上面的治療思路進行組方,不會組方的可參考傳統組方昇陽益胃湯的思路,昇陽益胃湯是東垣名方,由黃芪、半夏、黨蔘、炙甘草、白芍、防風、羌活、獨活、陳皮、茯苓、澤瀉、柴胡、白朮、黃連十四味藥物組成。具有益氣昇陽、燥溼健脾等功效。
肉雞可在20、30日齡用2個療程,產蛋雞在30、60、90日齡時各用4天,可以取得良好的預防效果,同時也可替代其他的保肝護腎助消化的保健藥。
來源:雞病專業網論壇,作者:可獸醫,本文為【新常態形勢下,養禽行業下的各個鏈條應該怎麼幹】大型有獎徵文活動帖,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