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雞腫頭綜合症(SHS)

  雞腫頭綜合症是由禽肺炎病毒(Avian,Pneumov virus,APV)引起並繼發致病性大腸桿菌等感染的一種雞的傳染病,以腫頭和特徵性神經症狀為主要特徵,產蛋雞還可發生產蛋下降,孵化率降低。   SHS首先報道於南非(Morley和Thomson,1985),它是南非經歷1971~1972年新城疫(ND)大流行後開始出現的,起初認為是雞新城疫的繼發症,隨著新城疫活疫苗的進一步使用,新城疫發生減少了,但這種症狀一直到1974年還在廣泛流行,而且似乎還在增多。到1979年,這種被看作是繼發的綜合症欲發展到相當嚴重程度時,才使人們承認它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後,英國、法國、荷蘭、以色列及亞太地區(中國與日本)也相繼報道了該病在各自國家與地區的發生與流行,並展開了病原學、流行病學、病理學、診斷學、免疫學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第十屆世界禽病會上,本病成為研討的熱點之一。我國近年來河北、山東、廣西等地有了本病發生的報道,但還未波及全國。儘管如此,由於我國養禽數量大範圍廣,衛生管理及疾病預防水平相對比發達國家低,隨著地區間的貿易發展,本病隨時有波及全國的可能,因此我們應對其發生動態保持高度警惕。     一、病因     目前資料表明,SHS是由於火雞鼻氣管炎病毒(TRTV)相似的禽肺病毒引起並繼發大腸桿菌等細菌及支原體感染綜合病因所致。   Morley和Thomson(1985)用病雞的有病變鼻甲骨和氣管組織接種10日齡雞胚尿囊腔後,最常分離到的是冠狀病毒,偶爾也會分離到NDV、IBDV和腺病毒。當用冠狀病毒的純培養物通過呼吸道接種SPF雞胚後,可誘發打噴嚏,眼結膜炎,病雞抓搔臉部等症狀,但未出現臉部水腫。他們用11種血清型的IBV與該分離物製備的血清做中和試驗後,除兩種血清型的病毒外,血清與其他血清型的IBV毒株的中和指數均少於2.0,因此他們認為此分離物為一種未報道的冠狀病毒。     Brien等 (1985),對11群發生SHS的肉用種雞進行血清學檢查,結果ND、IB、流感和衣原體均為陰性。     SHS在英國發生的時間與火雞鼻氣管炎 (TRT) 在這個國家開始流行的時間大致相   同,當用 ELISA 檢測臨診發生SHS的肉用種雞血清樣品的TRT抗體,結果表明,發病初僅有2.5%的雞為TRT陽性,發病後2.4周後TRT抗體陽性率為93%。Picaulty 等(1987) 用發病肉用種雞喉頭、氣管和肺勻漿接種SPF雞與火雞。結果所有的火雞很快出現典型的嚴重鼻氣管炎症狀,而雞則在接種4天后表現出眼周圍腫脹,眼有分泌物。接種後1~3周。一些雞持續流鼻液。組織學檢查後雞與火雞均有典型的TRT病變。血清學ELISA檢查所有雞與火雞均為TRT抗體陽性。從此結果可以看出,SHS病原與TRTV在抗原性上極為相似。     cough 等 (1988) 用TRT病毒在實驗條件下,通過鼻內感染火雞、雞、鴨、鵝、珍珠雞、雉雞和鴿,結果表明僅火雞在接種10天表現出明顯的TRT症狀。血清學檢查僅雞、火雞、雉雞、珍珠雞產生抗體。Lister和Alexander (1986) 證實,與TRT感染火雞直接接觸的雞臨診未發病。Jone (1987) 用TRTV鼻內接種3周齡肉雞並用此相同日齡的雞與接種雞放在一起飼養,結果兩者僅在接種3~7天后表現輕微症狀。以上可見TRT臨診SHS中的作用不明顯。SHS病原不是TRTV。日本於1989年首次發現SHS,J.Shinai(1993) 根據日本火雞飼養量比歐洲國家少,且其父母代在日本飼養時間也很長,加上小雞沒有接觸火雞的機會而感染TRTV的可能性很小。對67份火雞血清也未檢出TRTV抗體等情況,認為SHS不是由TRTV引起。我國廣西鄭少林 (1994),河北倪富美(1994),山東晉愛蘭(1995) 分別從廣西、河北、山東的SHS雞群中分離出了致病性大腸桿菌。1997年,四川農業大學對四川某些肉種雞場發生雞腫頭綜合徵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雞腫頭綜合徵與雞嗜血桿菌、支原體的感染有關。     二、流行病學     SHS主要危害雞(肉用種雞、商品蛋雞、肉雞均可發生)和火雞。雞和火雞是已知的自然宿主。     SHS主要通過接觸水平傳播,病雞或康復雞的消化道和鼻腔分泌物汙染飲水及環境而成為傳染源,該病傳播速度較慢,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該病可以垂直傳播。     對於肉雞,SHS的發病年齡在4~7周齡,而以5~6周齡為高峰,對於肉用種雞和商品蛋雞則可發生於各種年齡。在不予治療的情況下,病程大約為10天,如果應用抗生素治療並改善通風,病程一般可縮短到3~5天。近年來,該病呈慢性流行經過。常持續2~3周。該病發病率從1%~90%不等,肉雞死亡率1%~20%不等,蛋雞產蛋量下降2%~40%不等,產蛋雞死亡率為0%~20%不等,肉用種雞死亡率0%~10%不等。     SHS的發生與環境因素直接相關,接種隔離器內SPF雞不能複製SHS,飼養在高稠密、濃氨氣體和通風不良的環境是發病因素之一。     三、症狀     SHS又稱粗頭症或面部蜂窩組織炎,該病出現的第一個症狀是噴嚏,一天內發生眼結膜潮紅,淚腺腫脹,在以後12~24h ,頭部開始出現皮下水腫,最先見於眼部周圍,繼而發展到頭部,再波及下頜組織和肉垂。在早期,雞以爪抓面部,表示出區域性瘙癢,接著病雞精神沉鬱,不願走動,食慾降低,死亡率1%~20%不等,對於肉用種雞和商品蛋雞,除觀察到頭腫現象外,還表現特異的神經症狀,除部分病雞隻表現極度沉鬱與昏迷外,大部分病例都出現腦的定向障礙,表現形式包括持續和重複的搖頭,斜頸,運動失調,行動不穩及角弓反張等。一些雞頭往上仰,呈現「觀星狀」。病雞不願走動,部分雞隻因此不採食而死亡。產蛋雞的產蛋率和孵化率也下降,但數天後恢復正常。     四、病理變化     首先出現的病變是伴隨打噴嚏而出現的雞鼻甲骨黏膜輕微的瘀血,後發展到不嚴重的廣泛的紅色至紫色變化,在組織病理上,明顯表現上皮變平,纖毛逐漸消失.上皮下充血和淋巴組織增生。上皮下充血與淋巴組織增生還見於漿細胞增多的淚腺。儘管上呼吸道可能觀察到輕度瘀血斑點和纖毛運動性降低.但氣管在急性期一般沒有影響。病雞腫頭是由於眼眶周圍皮下水腫並擴張所致。在一些嚴重病例中,還出現肉髯的發紺與腫脹。腫大的頭,剝離面板後,可看到皮下組織黃色水腫至化膿,眼睛肉眼病變仍保持正常,但眼瞼由於水腫和結膜炎而關閉。疾病的發展可產生氣管炎,有時發生肺壞死,組織學檢查發現,水腫部位有淋巴細胞和異嗜白細胞集結。     五、診斷     SHS 在臨診上表現的典型頭部腫脹及特徵性的神經症狀,有助於該病的診斷。但最終的確診還有賴於病原的分離鑑定以及感染雞的血清抗體的測定。     1.病毒的分離  一般採取發病初期病雞的上呼吸道組織或器官 (喉頭、氣管),肺與氣管拭子及鼻液也可。在症狀明顯時一般分離不到病毒。病料經勻漿過濾及抗生素處理後,可接種:     (1)9~10日齡雞胚或火雞胚尿囊腔,感染的胚胎第一代未表現任何異常和病變,尿囊液中沒有血凝因子,病毒經4~5次傳代後可引起胚胎死亡。     (2)氣管環培養物 (TOC):用雞和火雞胚胎的氣管制成 TOC 成功地繁殖病毒,病毒經2~3代TOC傳代後,在接種2~5天后,病毒可造成氣管纖毛運動阻滯和纖毛脫落現象。     (3)單層細胞培養:常用的是雞和火雞腎細胞,雞胚肝或成纖維細胞,vero 細胞。病毒第一次傳代不能產生可見細胞病變。經多次傳代後可產生完全的細胞病變。在vero細胞上培養可產生胞漿性嗜伊紅包涵體和多核細胞。單細胞培養主要用於已適應雞胚或TOC 的病毒增殖。病毒增殖後可用電鏡,中和實驗,ELISA.間接熒光抗體技術實驗等來鑑定。     2.細菌分離鑑定  無菌取水腫液或滲出物接種普通培養基、S.S瓊脂平皿、麥康凱瓊脂平皿、伊紅美藍瓊脂等分離細菌,並進一步進行細菌的形態學及生化鑑定。鑑定結果至少應有致病性大腸桿菌或嗜血桿菌、支原體等的存在。     3.血清抗體的測定  應用病毒製備抗原後,以ELISA、間接熒光抗體試驗、病毒中和試驗等檢驗家禽血清中的抗體及其滴度。為流行病學調查及診斷提供依據,其中ELISA最常用。     4.病料組織免疫熒光染色  取可疑的病料組織(如喉頭、氣管等)或接種了病毒的組織(氣管)製成切片,或感染了細胞單層,用熒光抗體染色、鏡檢可證實病毒的存在。     5.動物接種實驗  取病料接種敏感雞和火雞,應複製出相應的腫頭症症狀與病變。     六、防治     1.衛生管理措施  改變雞舍衛生條件,減低飼養密度,減少空氣中的氨氣濃度,以及增強雞舍換氣率等措施。對於防止或減少疾病的發生及危害程度均有較好效果。     2.防止細菌的繼發感染  家禽感染病毒後,一方面可使家禽的免疫能力下降,導致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病毒在上呼吸道上皮的感染使上皮細胞完整性破壞,因而很容易繼發各種細菌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的感染。因此可用呋喃類、磺胺類及廣譜抗生素進行口服,同時加維生素和電解質效果會更好。     3.疫苗的應用  Morley (1984) 應用經雞胚傳代50代而致弱的一株毒株用於4周齡雞群免疫後,能抵抗同種病毒的攻擊。南非正是在大量使用此疫苗後1年,SHS已很少發生。對1日齡商品肉雞進行噴霧法免疫可獲得中等程度的經濟效益和免疫應答以及明顯降低臨診發病率。目前,在歐洲各國已有滅活油乳劑苗和弱毒苗供應。我國尚無此類報道。另外,認為應用NDV-IBV-EDS 76 及 SHS 病毒四聯苗可有效防止疾病的發生。

腫頭綜合徵(SHS,厚頭病,面部蜂窩織炎)

(圖源:雞病專業網論壇,圖與本文無關)雞的急性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以眶周圍腫脹,淚腺腫大,打噴嚏和不同程度的死亡率為特徵。腫頭綜合徵感染4~6周齡的肉雞,父母代肉雞和商品蛋

雞腫頭綜合徵發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雞腫頭綜合徵(SHS)又稱粗頭或面部蜂窩組織炎,是由禽肺病毒引起併發大腸桿菌等病原感染的一種多因素的傳染性疾病。以頭部、面部水腫和呼吸困難、咳嗽、流涕為特徵。本病具有傳染性

談談腸毒綜合症

腸毒綜合症作為一種多病因病,一直未被多數人認可。也正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診斷標準,所以被診斷為該病的病也比較多,比如過料拉稀.球蟲腸炎.壞死性腸炎等。但我認為只有那種能引起雛雞尖叫、癱瘓、共濟失調大死亡率的腸毒才是真正的腸毒綜合症。也就是說:腸毒綜合

警惕——春季肉雞腹水合症

春季是養殖最難管理的一個季節,也是疾病的高發期,在這個保溫與通風矛盾的季節裡有一個病悄然而至肉雞腹水綜合症。春季萬物復甦,百花盛開,天氣忽冷忽熱,氣候變化無常,乾燥的空

肉雞腸毒合症病因及防控

肉雞腸毒綜合症是商品肉雞群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腹瀉、糞便中含有沒消化好的飼料、採食量明顯下降、生長緩慢或體重減輕、脫水和飼料報酬下降為特徵的疾病。該病往往被肉雞飼養戶錯誤地

診斷腸毒合症出現的幾個誤區?

我們飼養的肉雞出現腸毒綜合症但是治療效果不佳請問是否我們在診斷時出現誤區了?腸毒綜合症是一種由多病因引起的腸黏膜發炎、增厚、脫落、出血、壞死等變化的綜合性病症,本病一年四:季均能發生,但以夏、秋、冬季及氣候和溫差變化大的時候發生較多,任何日齡都能

雞腸毒合症及其治療誤區

腸毒綜合症是一種由多病因引起的腸黏膜發炎、增厚、脫落、出血、壞死等變化的綜合性病症,本病一年四:季均能發生,但以夏、秋、冬季及氣候和溫差變化大的時候發生較多,任何日齡都能發生,特別是15~90日齡的雞多發,30日齡高發,產蛋雞也能發生,肉雞發生頻率較高。

雞慢性呼吸道合症的防治措施

雞慢性呼吸道綜合症的防治措施慢性呼吸道病綜合症是一種以呼吸道感染為共同特徵的症候群,常見於各類雞群中。該症候群對養雞業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發病雞的死亡增加、生長髮育遲滯、生產效能下降、飼料報酬降低以及疫苗、藥物和人工費用增加等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

蛋雞產蛋下降合症的症狀

筆者8月20日接到西蘭鄉破石村蛋雞養殖戶林某電話,說他養殖的蛋雞最近這段時間產蛋率下降,破殼蛋比例很高,經過羅源縣疫病預防控制專家們的現場診斷,確診其為產蛋下降綜合症。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