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毒綜合症及其治療誤區
腸毒綜合症是一種由多病因引起的腸黏膜發炎、增厚、脫落、出血、壞死等變化的綜合性病症,本病一年四:季均能發生,但以夏、秋、冬季及氣候和溫差變化大的時候發生較多,任何日齡都能發生,特別是15~90日齡的雞多發,30日齡高發,產蛋雞也能發生,肉雞發生頻率較高。 近段時間以來,山東地區該病的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由於腸毒綜合徵雖然可引起生長速度下降、料肉比增高,但引起的死亡率並不是特別大,所以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有的養殖戶由於對本病的認識不足,而沒有及時治療,造成雞群生長速度很慢,料肉比增高,而且極易引起其它疫病繼發感染。
一、病原及表現症狀
腸毒綜合徵主要病原為黴菌、大腸桿菌、小腸球蟲、梭菌等,臨床中較常見的症狀是排肉絲樣、西紅柿樣便,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震顫、亂竄、起跳、尖叫、興奮不安等症狀也時有發生。因感染的病原不同,作用於機體時表現的症狀也不盡相同,筆者總結了腸毒綜合徵的病原及表現症狀。
1.病原為黴菌和大腸桿菌時表現為:呼吸困難、消瘦、精神沉鬱、排黃綠色稀便,感染嚴重的雞群死亡率很高,尤其是雛雞發病較多。剖檢可見腸道水腫,氣囊、肺有黴斑。
2.病原為大腸桿菌和球蟲時表現為:呼嚕、羽毛蓬亂、糞中帶血或呈醬紅色,雞冠蒼白、消瘦、黏膜上有壞死斑點,內膜呈麩皮樣,糞便發黃,帶血絲較多。
3.病原為大腸桿菌和病毒(非典型新城疫、輪狀病毒)時表現為:大群精神基本正常,但採食量提高較為緩慢,糞便稀薄,嚴重病雞糞色發綠,內有未消化的飼料顆粒。剖檢可見氣囊充血、有粘液,肝腫大,腸壁變薄,糞便內常見未消化的飼料,腺胃有零星出血點,腸道淋巴濾泡腫脹,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直腸有點狀及條狀出血,胸腺充血。
4.病原為梭菌、大腸桿菌和小腸球蟲時表現為:雞頭部震顫、尖叫、奔跑,糞便為爛魚腸樣及西紅柿樣。剖檢可見腸道水腫,像麩皮樣,內有西紅柿汁樣便,有的內有淡黃色泡沫樣物質,個別雞出現心包炎、肝周炎,表現為輕微的呼吸道症狀。
5.病原為梭菌、大腸桿菌、小腸球蟲和病毒(非典型新城疫、輪狀病毒)時表現為:雞採食量急劇下降,死亡率較高,大群精神沉鬱,逐漸消瘦,冠色蒼白,表現為一定的呼吸道症狀。病雞體溫升高、頭震顫、尖叫、四處亂竄,有神經症狀;腸內容物不僅有紅色西紅柿樣物質,還有黃綠色消化不良的內容物,腸壁水腫,剪後自然外翻,個別有黃白色氣泡,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十二指腸淋巴濾泡腫脹突起,直腸有點狀出血。
二、發病機理
本病的發病機理是由於感染了球蟲和細菌等病,引起小腸黏膜發炎,導致腸壁出現腫脹、增厚、出血等表現,繼而引起大量的黏膜上皮細胞崩解、脫落、壞死,使腸道的腺體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引起營養缺乏、飼料轉化率降低、生長速度下降;另一方面,因為球蟲等病原的大量繁殖可引起腸道炎症,使黏膜上皮細胞崩解脫落,同時也消耗了養分而造成皮下厭氧環境,使隨飼料進入的魏氏梭菌等厭氧菌感染加快,繁殖能力增強,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外毒素,進一步引起腸道發生損傷,並引起中毒;另外,由於大腸桿菌等腸道菌和病毒的繼發感染,使毒素產生增加,從而導致病雞出現興奮、瘋跑、中毒加深,繼而引起精神沉鬱、昏迷、癱瘓、頭頸震顫等神經症狀。
三、4個治療誤區
誤區一:強制止瀉
很多雞病都能引起腹瀉,腸毒綜合徵更是如此,發生腸毒綜合徵後病雞通常排黃色、暗紅色、褐色糖稀樣的糞便,很多獸醫工作者的第一反應通常是立即用藥止瀉,彷彿止瀉成功與否決定了治療的成敗,但是腸毒綜合徵死亡率高的原因不在於腹瀉,而是自體中毒,因此如果強制止瀉反而加劇了自體中毒,死亡率會不降反升,或者是投藥數天後效果不佳,按照中獸醫上所說的,發生腸毒綜合徵應該是引導排毒,而不是一味止瀉。
誤區二:發病早期用猛藥攻之
在腸毒綜合徵發現的早期,人們往往像對待其它傳染病一樣,抓緊時間下猛藥治療,但結果往往是用藥後死亡率立刻顯現,並且治療兩個療程以上才有所減輕,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革蘭氏陰性菌在腸道大量繁殖,可導致腸道消化功能紊亂,使球蟲繁殖釋放大量有害物質,再加上使用大劑量抗生素治療後,革蘭氏陰性菌死亡解體釋放的超劑量內毒素,可引起機體調節系統紊亂甚至休克死亡。
誤區三:治療時用多種維生素
多種維生素可以補充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但是雞患腸毒綜合徵時要禁止使用,不但如此,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其它致病菌引起的消化道也不能用。因為發生腸毒綜合徵時,腸道功能已經紊亂,會造成營養吸收障礙,有害的物質卻沒少吸收。同時飼料在消化道內和脫落的腸黏膜混合在一起,導致細菌大量繁殖,此時如果增加多種維生素,一則吸收不了,二則增加了腸內容物的營養反而利於有害菌繁殖,對治療有百害而無一利。
誤區四:拌料給藥
腸毒綜合徵會導致雞不斷勾料(把料筒的料勾到地上),再加雞隻發病後採食量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此時拌料給藥,就會導致飼料被大多數健康雞和症狀輕微的雞吃了,病雞沒食慾,或者吃的很少,達不到治療效果,不能產生應有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