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防期間,如何有效進行抗體監測與分析?
目前,畜禽集約化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疾病的科學有效防控,重點是圍繞著雞群以產生均勻有效的抗體為核心。抗體監測能夠幫助我們評估免疫效果的同時監測異常的抗體情況,科學有效的預防疾病的發生。
一、抗體本質
1、抗體是動物機體受到抗原物質的刺激後,由B淋巴細胞轉化為漿細胞產生的,能與相應的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對抗原物質產生免疫應答的重要產物,具有各種免疫功能,主要存在於動物的血液、淋巴液、組織液及其它外分泌液。
2、抗體的分類及功能:抗體分為IgG、IgM、IgA、IgE、IgD 五類,對於家禽免疫主要涉及的是IgG和IgA。
(1)IgG是介導體液免疫的主要抗體,是人工主動免疫後抗體所產生的主要抗體。
(2)IgA是由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粘膜固有層的漿細胞所產生的,用於中和感染因子,分泌型的IgA可抵抗感染,因此可以說IgA是粘膜免疫的一道屏障。
二、抗體消長規律
1、抗體產生規律
①初次應答
是指抗原初次進入機體所產生的應答反應,在雛雞階段,免疫系統不發達,每免一種疫苗對雛雞來說都是首免,母源抗體在7天以後迅速下降,具有潛伏期,不同的疫苗型別潛伏期長短有差異,同時初次免疫應答的特點是需要抗原濃度大,例如首免滅活苗劑量為0.5ml。
②再次應答
當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機體後,與初次應答產生的記憶抗原相結合結合,可產生迅速、高效、持久的應答反應,比初次反應產生的多幾倍到幾十倍,在體內留存的時間亦較長。例如注射H5-H7油苗,首免劑量0.5ml,二免0.3ml抗體維持2個月以上。
2、抗體消長規律
①母源抗體期(0-3周齡)
雛雞存在母源抗體,可以對機體有一定的保護,此時設計免疫程式時要考慮母源抗體對免疫的干擾;隨著日齡的增長,母源抗體逐漸降低,就應該通過疫苗免疫使雞隻產生被動免疫抗體;
②啟動及加強免疫期(4-19周齡)
此階段的免疫是為雞群產蛋高峰足夠的抗體水平奠定基礎,同時也是部分疾病的高發日齡,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等,因此此階段重點是加強免疫工作,嚴格按照免疫計劃實施免疫,實現抗體達標,延長抗體維持時間。
③抗體保護期(20-35周齡)
此階段產蛋消耗大,抗應激能力相對較差,為流感的高發日齡,同時容易發生條件性疾病,如大腸桿菌、腹膜炎等。儘量減少免疫,避免由於免疫應激造成的產蛋波動。
④抗體維持期(36周齡-淘汰)
雞群生產效能維持與逐步下降的階段,經過產蛋高峰期抗體會有所下降;需要根據抗體水平,及時對流感、新城疫等進行免疫,保持抗體水平。
三、抗體監測在生產中的應用
1、推薦各疾病抗體監測程式
2、抗體分析步驟
①接收抗體後第一時間檢視是否存在異常(取樣資訊、個體值、抗體均值幅度、離散度等),如有問題及時上報,建議離散度在4個滴度以內、個體值在標準以上。
②分析抗體時需要找到關注重點(均值、免後時間、離散度、保護率、與上次監測間隔、漲幅等)進行分析,同時與標準對比分析。
③若各棟舍之間抗體差距是否較大,結合生產情況進行分析如雞群狀態和剖檢症狀、免疫劑量和免疫方法、疫苗的廠家和毒株,無其它任何異常情況,建議抗體偏差較大的進行復測。
只有掌握了抗體的本質,並能夠進行詳細正確的分析,及時有效的採取措施才能夠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同時在這裡提醒廣大養殖戶,尤其是秋防階段,烈性傳染病的防控更加需要重點關注抗體的波動,若有異常,及時的進行免疫,保證雞群持續產生均勻有效的抗體,使我們的雞群安全度過換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