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疫苗免疫失敗的因素分析(下)
養禽業發展越來越快,我國禽病的種類越來越多,而保障雞健康生長的關鍵之一就是正確實施恰當的免疫防制技術。
免疫是雞機體的一種特異性生理反應,通過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穩定。
疫苗接種,是保障雞健康生長、控制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科學制定免疫程式 、熟練掌握免疫接種技術 ,是保障免疫效果的關鍵。
本文對在養雞生產中防止和控制能夠引起免疫失敗的各種因素進行簡單分析。
抗原競爭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無交叉反應的抗原同時接種時,機體對其中一種抗原的抗體應答顯著降低,這種現象就是抗原競爭,抗原競爭會嚴重影響疫苗的免疫質量,如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和新城疫疫苗聯合使用時,如果傳染性支氣管病毒量大,會干擾機體對新城疫病毒的免疫應答,導致新城疫免疫失敗。
種禽多病品質不良因素
已知常見垂直傳播的家禽疾病有白痢、傷寒、大腸桿菌病、雞支原體病、減蛋綜合徵、雞傳染性貧血。有些疾病在我國廣泛分佈、如雞白痢、不少雞場感染率在30%左右,雞支原體病為70%~80%。
如果強毒株經胎盤或卵傳給家禽,在體內生長繁殖後,再接種相應的疫苗往往免疫效果不好,同時也影響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種效果。這也使得同一飼養場,同樣的免疫程式,引進不同種禽會出現不同的防疫效果。
化學物質
已經證實,許多重金屬如鉛、鎘、汞、砷等會損傷機體內的B細胞、T 細胞或巨噬細胞,抑制免疫應答,從而導致免疫失敗;鹵化苯、鹵素、農藥等可引起機體免疫系統組織的部分甚至全部萎縮以及活性細胞的破壞,進而引起免疫失敗;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可使活菌苗中的細菌滅活或改變苗菌的抗原成分而使菌苗接種時免疫失敗。
環境衛生因素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家禽飼養數猛增,飼養形式大多數屬於高密度開放式飼養,包括密集式專業飼養村等,對疾病沒有采取綜合性措施,消毒制度不嚴格,死禽到處亂扔,更有甚者反把病禽賣出,汙染了內外環境,致使大量病原微生物存活。
因此,即使有良好的免疫程式,也很容易感染髮病,造成免疫失敗。所以,搞好環境與接種疫苗在疫病防制中同等重要。
飼養管理因素
雞在飼養管理過程中,會進行轉群、 更換飼料、限制飲水、使用藥物等,這些因素會造成雞發生應激反應。
如在轉群時,雞會受到驚嚇、抓捉、擠壓等應激;更換飼料和給藥時,會造成機體內分泌發生改變和微生態平衡被打破。
飼養密度過高和飼養環境不良會引起雞的特異性應激反應,使雞的抵抗力降低。
大的噪音也會通過影響雞體內生理變化,使雞採食量、飼料轉化率、生產效能下降。
雞舍內氨氣的刺激也會使雞容易發生呼吸道病等。在免疫接種期,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或應激作用,均可減弱疫苗的免疫應答,甚至導致疫苗免疫失敗。
光照
有研究表明日光照時間超過20L∶4D(L:光照時間;D:無光照時間)時,雞體會對抗體產生抑制作用,在24L∶0D 的環境下進行免疫,免疫失敗的可能性會大增。
其他因素
先天性免疫缺陷個體免疫差別,人與人、人與雞的接觸,蚊子、蒼蠅、昆蟲等都與接種成敗有關。
只有認真細緻地搞好每個環節,才能使雞病免疫工作立於不敗之地。總之,預防免疫失敗是一個系統工程 ,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因素,它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不可指望只做好某一項工作就避免出現免疫失敗, 只有做好禽類疾病的綜合防制才能真正預防免疫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