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新城疫免疫失敗原因及防制措施
一 免疫失敗的原因
1 種源因素
目前,部分孵化場種蛋來源複雜、種雞免疫混亂、檢疫不完善、孵化環境不合格等多種原因導致雛雞出生後垂直傳播疾病增多,母源抗體參差不齊,雛雞帶毒嚴重,弱雛增加,導致免疫質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 疫苗因素
合格的疫苗是免疫成功的保證,活疫苗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反覆凍融、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等對免疫效果均有影響。
3 免疫程式不合理
免疫程式必須結合本場實際情況制定,最好進行抗體水平監測。大劑量和頻繁使用疫苗造成免疫麻痺,由於抗原和抗體具有相結合的特性,如果頻繁和大劑量使用疫苗,雖然劑量很大,但產生的抗體卻很低。
4 免疫方法不正確
新城疫的首免一定要用滴鼻、點眼方法,才能更好地刺激鼻腔黏膜和眼內免疫腺體,從而保證疫苗黏膜免疫的效果。免疫時動作太快,疫苗未完全吸收,被甩出來或被擠壓出來,雞隻得不到足夠的免疫劑量,產生不了足夠的免疫力,造成雞群抗體整齊度差;在飲水免疫過程中,停水時間不合理、水質差、使用金屬容器、飲水量控制不當、稀釋方法不當等,均可導致雞群飲水不足或不均勻、疫苗的失活率增加,降低疫苗免疫的有效保護率和抗體效價。
5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是指由於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導致機體對抗原的應答能力下降,對疾病的敏感性增強的一種免疫異常狀態。免疫抑制也是導致雞新城疫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有許多因素能夠使機體產生免疫抑制,如免疫抑制病、黴菌毒素存在等,另外,亂用藥物也會導致免疫抑制。
二 防制措施
對新城疫的防控,需從全方面著手,建立有效生物安全屏障,科學管理,完善免疫制度,使免疫整個過程都在可控範圍內,隨時監督,及時糾正,才能最大限度保證新城疫免疫的有效性,減少免疫失敗機率。
1 減少應激
加強飼養管理,給雞創造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儘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在應激存在時選擇抗應激藥物添加於飼料中,可顯著提高機體抗應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促進雞群生產效能恢復。
2 選擇合適的疫苗
由於雞的免疫器官發育成熟一般需要數週時間,一些毒力較強的疫苗株常會給雛雞造成嚴重的接種反應。因此,從安全形度考慮,雛雞初次免疫宜選擇毒力較弱的疫苗毒株。
3 制定合適的免疫程式
有監測條件的可根據抗體監測來確定免疫時間,沒有監測條件的可參考本地疫病流行情況、引進雞苗時種雞的免疫情況、雞群狀態、飼養管理情況及本場的環境條件來確定。新城疫活苗與滅活苗同時使用免疫效果最好。
4 選擇嚴格的免疫接種途徑
在接種疫苗時一切應圍繞著不漏免、不錯免的原則,在疫苗稀釋過程中,不在暴露的空氣中開啟瓶蓋,不接觸金屬容器,稀釋液劑量準確,飲水免疫時飲水量以及飲水時間要精確,同時還應選擇合格的飲用水。
5 使用免疫增強劑
雞新城疫免疫前後飲水中加入一些免疫增強劑,能有效地調動和激發雞體的免疫系統,增強雞對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反應,提高其免疫效果。在防疫前後3天,使用以上產品可使免疫效果提高2~3倍,同時也可降低雞群免疫空白期的發病率。
6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預防雞群繼發感染過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有效降低細菌耐藥性重要措施,但是隨意加大劑量或者亂用藥,也可造成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因此,在選擇抗生素時必須經過專業人士的指點後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