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個問題要注意,再談雞瘟的診斷和鑑別
雞新城疫(ND)俗稱假雞瘟、亞洲雞瘟等,是由雞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特徵是呼吸困難、下痢、黏膜和漿膜出血,病程稍長的病例伴有神經症狀。該病分佈於世界各國,是危害養雞業最嚴重的疫病之一。
本病毒對自然環境因素的抵抗力較強,在低溫凍結條件下可以長時間儲存;對高溫作用具有定抵抗力,在汙染的雞舍中可存活2個月以上,在汙染的飲水中可存活15天(夏季)至5個月或更長(冬季)。
本病毒對常用的消毒藥物敏感,1%來蘇兒、0.3%過氧乙酸、2%氫氧化鈉、5%漂白粉均可在短時間內將其滅活,百毒殺、殺特靈、菌毒消、菌毒殺等也常用於本病消毒。
臨床症狀
雞新城疫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4~12天。人工感染潛伏期為36~ 72小時。
1.急性型 由嗜內臟速髮型雞新城疫病毒所致。病雞體溫升高,精神高度沉鬱,嗜睡,體表面板尤其是冠髯發紺;食慾廢絕,嚴重下痢,糞便多呈黃白綠色或灰褐色,有時混有大量尿酸鹽和少量血液、黏液或脫落的黏膜;飲水量增加,嗉囊膨脹積液,並常有嗉囊液從口、鼻孔倒流出或滲人氣管,呼吸時發出特殊的「咕嚕」聲,呼吸急促。本病型發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可高達90%。
2.亞急性型 由嗜神經速髮型雞新城疫(肺腦型新城疫)病毒所致。雞群發病急,傳染快,發病率高。病雞發病初中期表現以呼吸系統症狀為主,具有明顯的咳嗽、喘氣和氣管喘鳴音,並陸續有雞隻死亡,死亡率達10% ~ 20%,甚至更高。發病1~2周後,雞隻死亡逐漸減少,而開始有部分患雞出現神經症狀,表現中樞神經紊亂,如歪頭扭頸、轉圈,甚至腿、翅麻痺癱瘓,陣發性痙攣等。病程可長達4周或更長。母雞群發病死亡率在1% ~2%,產蛋量下降或停止產蛋。 3.非典型雞新城疫 主要發生於免疫雞群中,特徵是雞群發病緩慢,症狀、病理變化不典型、不明顯,死亡率低,但發病率可能很高。產蛋量下降,蛋殼退色,軟蛋增多,該病在雞群中可較長時間存在。
鑑別診斷
雞新城疫在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 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症狀,這樣很可能與呼吸道傳染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相混淆。有的呈現敗血症,很容易與禽雀亂相混淆。雞新城疫症狀和病理變化與禽流感很類似,也應注意區別。
(1)與禽霍亂的區別
禽霍亂可侵害各種家禽,鴨最易感染,呈急性敗血症經過時,病程短,病死率高;慢性病例有關節腫大,但無神經症狀,剖檢時見全身出血肝有小點壞死,肝組織做觸片見有兩極著色的巴氏桿菌。雞新城疫在自然條件下不引起鴨發病,病程比急性禽霍亂長,但常常出現神經症狀,剖檢時肝沒有灰白色小點環死,腺胃黏膜出血,肝組織觸片鏡檢未見細菌。
(2)與傳染性喉氣管炎的區別
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播很快,發病率較高,死亡率低。其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咳嗽,喉頭水腫、充血和出血,有時在喉頭附著-層黃白色假膜,消化道沒有變化,無神經症狀。上述這些特徵可以 與雞新城疫相區別。
(3)與禽流感的區別禽流感與雞新城疫較難區別
據觀察,禽流感的潛伏期和病程都比新城疫短,病程一般為18 ~24小時,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嗉囊內也沒有大量積液。頭部常有水腫,眼瞼、肉髯腫脹,剖檢時常見皮下水腫和黃褐色膠樣浸潤。黏膜漿膜和脂肪組織出血較雞新城疫更為明顯和廣泛,腸黏膜常不形成潰瘍。但確切區別還須通過病毒分離和血清學試驗等實驗室檢查。
動物發病試驗診斷
病死雞的病料分別接種於體重1千克的易感雞和免疫雞,每隻雞皮下注射0.5毫升。若是雞新城疫病毒的強毒株,在接種後3天易感試驗雞出現症狀,表現精神委頓,味囊脹滿積液,排出黃白色稀類。第四至第五天死亡,剖檢見腺胃乳頭有出血點,腸道黏膜出血,並且還可從病死雞分泌物和實質器官中回收到病毒;免疫雞不表現任何症狀。根據這些情況便可確定為雞新城疫。若免疫雞和易感雞都死亡,細菌檢查又是陰性,可排除雞新城疫,可能是其他病毒性傳染病。
雞新城疫控制辦法
雞群一 旦發生本病,應採取緊急措施,防止疫情的擴大。
①報告獸醫檢查,採取隔離飼養,經確診為雞新城疫後,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劃定疫區進行封鎖。
②及時應用雞新城疫I系或IV系疫苗進行緊急接種,接種的順序是:假定健康群--可疑群--病雞群。實踐證明,即使是病雞群,若能及時用疫苗進行緊急接種,則也能減少一部分死亡。必要時在病初用高免血清或卵黃抗體進行注射,也能控制本病發展,待病情穩定後再用疫苗接種。
③對雞舍、運動場以及用具等用5% ~ 10%漂白粉、2%燒鹼溶液或抗毒威等進行徹底消毒,待消毒後30分再清掃。垃圾、糞便和剩餘飼料經無害化處理,然後再進行第二次消毒。
④疫區內病死雞屍體和宰殺的內臟及排洩物應深埋或焚燒。屍體和內臟也可經高溫處理後作肥料。
⑤農村發生雞新城疫時要停止家禽市場的交易,包括家禽的產品。雞要關閉飼養,禁止自由散放。
⑥疫區內當最後一隻病雞死亡或撲殺後兩週,對被汙染的區域進行嚴格的腫麼消毒後方可解除封鎖。